张天师是在龙虎山创立的道教吗(张鲁和他的五斗米道)
通常现在说到道教都会将其与道家的两位祖宗——老庄,联系起来。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道家是起源于先秦时的一种思想学说,主张天道自然,反对人为。道教则是起源于民间的一种宗教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和早期的发展,更多是受到早期民间巫术、鬼神崇拜以及汉代儒学的影响。在之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而逐渐的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捆绑在一起。
道教圣地——江西龙虎山
总之,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真正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是在东汉末年,它与先秦的道家思想是两码事。
一、张鲁道教的第一位大佬便是张角。关于这个男人,我们所知甚少(仅限于他领导了一场超大规模的宗教起义),演绎的却很多。但他不是我们今次的主角。
我们的主角是在汉末的宗教市场上,唯一能与角哥抗衡的大人物——汉中张鲁(另外还有三辅的骆曜,汉中的张修,但此二人资料很少)。我们不妨尊称他一声鲁大师,跟那款知名软件没啥关系,只因他真的是一位大师。
关于张鲁,一般人不太了解,大多仅限于他投降曹操。
张鲁画像
但假如做一个中国历史的真实影响力排行榜,张鲁绝对能排进Top20,其地位远超一干三国明星,甚至是曹操曹大老板。原因无他,只因他是大名鼎鼎“五斗米道”的宗教领袖,也是中国传承近1800年的中国道教之祖。
二、五斗米道五斗米只是一个外号,它的官名叫“正一道”,后来改为大名鼎鼎的“天师道”。之所以起这外号是因为入教者要先交纳五斗米作为会费。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凡交纳过十条干肉的,我都当他是学生)。正一道的宗旨就是凡交纳五斗米者都是我派弟子。
别看名字土,它却是中国历史上传承最久,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组织之一(除了不太确定是不是宗教的儒家之外,可以说没有之一)。在转型为天师道以后,著名文化人物谢安、王羲之、李太白等都是其教徒,传承一直到今天。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名字里的“之”是他们家族天师信仰的标志
三、真真假假的起源传说五斗米道的起源有两种说法,而且都言之凿凿,至今难辨真假。
其一:祖孙相传五斗米
张鲁的爷爷名叫张陵,也叫张道陵、张天师等,是道教徒心目中的“教父”,地位之高,堪比太上老君。
据传,张教父早年在鹄(又作鹤)鸣山学道,自创道书教授百姓。教父升天后,组织传给了儿子张衡。二代教父升天后,组织就留给了张鲁。
关于张鲁历史有明确记载,他的发迹很有点八卦的味道。
相传张鲁的妈妈很有道行,而且颇有姿色。也不知是因为哪一个原因,反正张妈妈得到了当时益州牧刘焉的宠信,经常去串门。刘焉因此授予张鲁一支部队。但张鲁不地道,打仗的过程中还趁机吞并了他的同伴,扩展了势力。
刘焉死后,刘璋继位。他不大喜欢张鲁这个“干”兄弟,所以找了个借口把张鲁的妈妈和家人都杀了。
刘璋剧照
张鲁很生气,但是生气也没用,因为打不过。他转而占领汉中,凭借从爷爷和爸爸那里继承的遗产,在此后三十年间雄霸巴汉,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鹤鸣山道观——据传张天师修道的地方
其二:五斗米道是袭取自汉中张修
据《典略》记载,汉中人张修最先创立五斗米道,作为对张角黄巾起义的声援。张修死后,张鲁占领汉中,然后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据《三国志·张鲁传》载:“及鲁在汉中,因其民信行修业,遂增饰之。”
两种解释相互矛盾,裴松之也傻傻分不清真假,我就更不行了。但不管怎么说,张鲁都是最关键的那一个领袖,是他把五斗米道发扬光大。
四、五斗米道的发展假如穿越到汉末,我不会投奔曹操(虽然这是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也不会去找刘皇叔,可能会去江南一带旅旅游,但也不会投奔孙家军。
我将奔赴汉中投靠在张鲁的怀抱下,然后等待曹丞相的接管。因为我很明白,凭咱的能力绝不可能在天才辈出的三国时代出人头地,很可能是被作为炮灰使用。
三国游戏中的张鲁形象
事实上这不光是我的选择,也是当时许多老百姓的选择。史载“韩遂、马超之乱,关西民从子午谷奔之者数万家。”
这是为什么呢?张鲁与五斗米道是一个关键原因。
张鲁的宗教政策如下:
1、加入五斗米道先从“鬼卒”开始做起,待业务纯熟后,可以升任“祭酒”。祭酒一方面相当于老师,带领学徒修道,另一方面也是行政长官,负有地方管理的责任。张鲁自己则自称“师君”,是组织的扛把子。
2、教学内容很不科学,凡有病就得磕头忏悔,饮用符水。此外要学习文化课,教材是《道德经》,但实际上很可能是张鲁编撰的一本《老子想尔注》(此书在道教经典中,地位仅次于《道德经》,是后世道教徒的必修科目,不过后来逐渐失传)。
张鲁剧照
3、设置义舍和义米肉。所谓义舍和义米肉就是为过路的行人提供免费的住宿,免费的米和肉。但要求行人自觉,吃多少拿多少,要是有谁贪心,就会画个圈圈诅咒他(“若过多,鬼道辄病之”)。这是一项创举,算是人类早期的乌托邦社会实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
4、施仁政。自张鲁以下,所有的行政官员(祭酒)都要有道德自觉,对于犯法者,通常会给予三次原谅的机会,如若再犯才会施以刑罚。
结果上看,这套方案很有效,“民夷便乐之”。张鲁也因此“雄据巴、汉垂三十年”。这是张鲁的善业,是他为汉中百姓提供了稳定和谐的生存环境,是一项谁都无法抹杀的丰功伟绩。
张鲁剧照
五、结局建安二十年,秋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南下,张鲁的弟弟张卫以螳臂当车,结果一触即溃。张鲁则是好汉——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决定“举汉中降”。
曹操剧照
不战而降,好像很怂,尤其在三国时代。阿斗兄就因不战而降,至今未入祖庙。
但凭良心说,张鲁投降曹丞相是一个顺应历史发展的正确选择,值得点赞。
当年孙刘大军联合抗曹,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但对百姓而言不见得是好事。裴松之就认为,曹操若是能借赤壁之战一统天下,则“六合为一”,就不会有之后的“兵连祸结”。
赤壁一战,利于孙刘,却不利天下。
所以裴松之对张鲁的“好汉”行为给予了充分肯定(张鲁降魏,赏延于世),甚至还抱怨他投降的不够快:“臣松之以为张鲁虽有善心,要为败而后降,今乃宠以万户,五子皆封侯,过矣。”
张鲁投降后,曹操很高兴。把他全家带回许昌,并拜张鲁为镇南将军(世称张镇南),封阆中侯,邑万户。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为列侯。数月后,张鲁撇下了自己在人间的事业,仙去了。
曹操剧照
文史君说比起张角,张鲁和他的五斗米道幸运的多。前者病逝于战火中,背负两千年的骂名,他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太平道”也在三国时几乎绝迹,而后者不但安享晚年,五斗米道也成功的从民间宗教上位成贵族信仰,并在之后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形成了与儒、佛分庭抗礼的道教。关于这以后的故事,只能留待以后再讲述。所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1. 陈寿撰 ,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年版.
2.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一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