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萝卜和青菜作者(话说胡萝卜作者任晓伟)

#头号周刊#

绝对文学●散文 || 任晓伟:话说“胡萝卜”

原创 绝对文学 绝对文学 2022-05-09 00:00

话说“胡萝卜”

任晓伟

爱吃萝卜和青菜作者(话说胡萝卜作者任晓伟)(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胡萝卜并不陌生,因其颜色靓丽、脆嫩多汁、芳香甘甜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胡萝卜所含营养成分之丰富,在蔬菜中享有盛名,具有保护眼睛、通便等功效。

保护眼睛:胡萝卜中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对眼部有很强的保健作用,能有效消除眼部的疲劳,可改善眼睛干涩,从而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

通便: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吸水性强,在肠道中体积容易膨胀,是肠道中的充盈物质,可增加强肠道的蠕动,从而宽肠通便。适宜人群是高血压、夜盲症、干眼症患者。禁忌人群是脾胃虚寒者、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

胡萝卜不宜和醋一起食用。烹制胡萝卜时加入醋,会破坏其中的胡萝卜素,可能会降低其原有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一是榨汁。榨汁前把胡萝卜煮软,再榨汁服用,具有润肠通便,排毒的作用。二是凉拌。将适量的胡萝卜洗净,切成细丝,加入熟芝麻、橄榄油调味儿即可,既爽口开胃,又富含维生素。胡萝卜的热量并不高,而且很低,每100克胡萝卜素的热值约为25大卡,适于减肥人群食用。

爱吃萝卜和青菜作者(话说胡萝卜作者任晓伟)(2)

作为世界“十大健康蔬菜”之一的胡萝卜备受人们青睐,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无论是土耳其烧烤、法国大餐、日本料理,还是中国八大菜系,美式快餐、俄式罗宋汤,都少不了它的身影。与其他蔬菜相比,胡萝卜外形流畅圆润,通身橙红,晶营剔透;除了颜值高,胡萝卜的味道也不错,生吃爽口,煮熟绵甜,煎炒烹炸也各有风味儿。1901年,时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扬“胡萝卜与大棒政策”,让胡萝卜名扬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鼓励人们多吃胡萝卜,增强夜视能力,英国人推出“胡萝卜博士”的漫画形象,美国迪斯尼乐园也随即创造出喜欢胡萝卜的“兔八哥”形象。至此,胡萝卜走出厨房,迈向了通俗文化的行列。

从名字上看,汉语称“胡”萝卜,暗示这种蔬菜的西方基因,也包含了其沿丝绸之路旅行到中国的古老信息。在西方语言中,胡萝卜称“Daucus Carrot",直译为“伊朗的胡萝卜”。从生物特征上看,胡萝卜喜温耐寒,适宜在土层较厚的砂子土中生长,伊朗高原具备这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从旅行时间来看,大约12世纪前后,改良后的胡萝卜伴随着穆斯林商队的骆驼向西旅行到欧洲,16世纪大航海时代,胡萝卜与欧洲殖民者一同登陆美洲大陆,大约在宋元时期,胡萝卜向东旅行到中国,并进一步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大约5000多年前,生活在伊朗高原的人们率先引种野生胡萝卜取得成功,并培育出紫色和黄色的人工胡萝卜。这些胡萝卜在向世界旅行的过程中形成了两大类,生长在中东和土耳其的西洋系胡萝卜和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东洋系胡萝卜。尽管胡萝卜在今天风靡全世界,但人们食用胡萝卜的历史并不久远。从古希腊到古代中国,三至五世纪的世界园艺学和植物学书中,人们并未将胡萝卜摆上餐桌儿,而是将它作为草药或者芳香剂来使用。古代中国人将胡萝卜当作药材使用,药典《本草纲目》中就说胡萝卜“根气味甘、辛,微温,无毒,主治下气补中,利胸膈肠胃,安五脏,令人健食,有益无损”。1305年,意大利植物学家皮埃尔.德.克雷森齐率先在他的农业专著中提及胡萝卜:“胡萝卜是红色的根茎蔬菜,可以生吃”。随后不久,紫色、红色的胡萝卜也出现在荷兰的文献中。

爱吃萝卜和青菜作者(话说胡萝卜作者任晓伟)(3)

17世纪初,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第一批欧洲殖民者将胡萝卜引入了北美地区。一开始人们都把胡萝卜当作牛马饲料。后来,人们的田园里出现了好几种胡萝卜。不同品种的胡萝卜的颜色也不相同,有橙色、白色、黄色和深红色等。此外,胡萝卜的根茎形状也不同,有细长的圆锥形、羊角型和粗短的圆柱形等。最受人们喜欢的是橙色胡萝卜,很是诱人,人们品尝起来美味可口,于是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一般而言,中国蔬菜瓜果之中名字带“胡”字的,大都是唐代之前沿丝绸之路旅行到中原的,如胡桃、胡瓜、胡椒、胡豆等;名字带“番”字多为宋明时期沿海路从西方来到中国的,如番茄、番薯、番石榴、番荔枝等,名字带“洋”字的很多是清代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的,如洋葱、洋姜、洋白菜、洋葫芦等。所以一提到胡萝卜,不少人认为它是由张骞从西域带回的蔬菜,在中国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一些反映两汉三国故事的影视作品中,就错误地出现了胡萝卜的身影。

事实上,胡萝卜旅行到中国的历史要晚至13世纪,相比香菜、菠菜、葡萄等果蔬,胡萝卜可谓姗姗来迟。在古代中国,胡萝卜最早写作“胡萝葡”。较早记录胡萝卜的人是明代朱橚(音肃),即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最完整记录胡萝卜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专设胡萝葡篇,不仅解释了胡萝卜名字的由来,即胡萝卜元时自胡地来,气味微萝葡,故曰;而且详细描述了当时种植胡萝卜的区域和胡萝卜的外形。当然,《本草纲目》主要是从药性的角度看胡萝卜,李时珍并不关注它的口味儿或者实用价值。随后,明代山东人王象晋在《群芳谱》中也指出,胡萝卜是从塞外传到中原的。他还留下山东一带种植胡萝卜的信息,如“种植秋赤豆、秋菜豆、萝卜、胡萝卜等”。清朝前期,胡萝卜从中国传到日本,刚传去的胡萝卜分白色和黄色,后来在日本出现了红色和黄色的胡萝卜。

爱吃萝卜和青菜作者(话说胡萝卜作者任晓伟)(4)

几十年来,红色的胡萝卜在中华大地广泛种植,中国的胡萝卜年产量占全世界的30%以上。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胡萝卜和萝卜的出口量为78万吨,出口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前胡萝卜走向世界的新起点。

附名词解释:“胡萝卜与大棒政策”,在过去、当前国际环境中,美国实行霸权主义,对其他国家的政策称"胡萝卜加大棒",

胡萝卜:经济援助;投资;

大棒:政治、经济、物资封锁;武力攻打。即软硬兼施政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