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梯子寓言故事的好词好句(文学名著中常用的俗语谚语集锦)

借梯子寓言故事的好词好句(文学名著中常用的俗语谚语集锦)(1)

【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惯)

比喻替当事人办事,花费的是当事人的钱。《水浒传》六二回:“蔡福道:‘李固,你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北京有名恁地一个卢员外,只直得这一百两金子?你若要我倒地他,不是我诈你,只把五百两金子与我!’”

〇也作①〔割猫尾巴拌猫儿食〕。常青《三色水》二一:“话音刚停,彭老人插口道:‘对、对、对,我明白了,甘卡克这一套是割猫尾巴拌猫儿食呀!’”②〔将猫儿尾拌猫儿饭〕。《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六:“我家将猫儿尾拌猫儿饭吃,拚得将你家利钱折去了一半,官司好歹是我赢的。”③〔将猫儿食拌猫儿饭〕。《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我将这庄子抵债,要他找得二百银子,他乘我手中窘迫,贪图产业,百般勒掯。上了他手,今日又要反找,将猫儿食拌猫儿饭,天理何在?”

【割肉去喂虎狼】(惯)

比喻做事有悖常理,忍痛付出代价去培植敌对势力。赵树理《惊心话》:“买了鬼子东西,钱到鬼子手里,割肉去喂虎狼,真正岂有此理!”

〇也作①〔割肉喂鹰〕。刘绍棠《花街》七:“‘认我当干娘吧!’蓑嫂挺身而出,‘我是木命,引火烧身,伏天儿的时运越来越旺。’‘唉呀,怎么能叫你割肉喂鹰呢?’”②〔割肉养虎〕。黎汝清《皖南事变》三章二:“你们也够难缠的了。你想,委座能做那种割肉养虎壮大异己的傻事吗?”

【割头不过碗大个疤】(惯)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割尾巴】(惯)

比喻彻底解决,不遗留一点儿问题。刘绍棠《绿杨堤》六:“‘咱们村里不许户下养鸡……’元大娘叹了口气,‘割尾巴要斩草除根,鸡犬不留。’”

【割自个儿的肉,喂别人家的画眉子】(惯)

画眉子:画眉鸟。比喻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刘绍棠《这个年月》二七:“田老师拄着拐杖,来到瓜园募捐,话刚出口,老龙套子那张冷冰冰的老脸便挂了下来,活像野台戏里的丧门神。‘他念出大学,挣钱拿回他家里!我不想割自个儿的肉,喂别人家的画眉子。’”

【阁老位儿——旁坐】(歇)

阁老:明代称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入阁办事的为阁老。旁坐:即边坐。明时内阁不设正坐,转指酒席上不是主席的座位。《金瓶梅》七一回:“何太监大喜道:‘大人甚是知礼,罢罢,我阁老位儿旁坐罢,叫做官的陪大人主席就是了。’”

【隔层肚皮隔垛墙】(谚)

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元·李致远《还牢末》三折:“苦也啰,你没了亲娘,偏留着三娘,把你来打的个不成模样。常言道‘隔层肚皮隔垛墙’,怎想他知疼知痒!”

〇也作①〔隔重肚皮隔重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就是(妾)生下了儿子,是亲丈夫一点骨血,又本等他做‘大娘’,还是‘隔重肚皮隔重山’,不肯便认做亲儿一般。”②〔隔层肚皮隔层山〕。赵博《梁山小将传》五回:“常言说得好,‘隔层肚皮隔层山’啊!不是亲生骨肉,事不关己,自然如此。”

【隔窗有耳】(谚)见“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隔行如隔山】(谚)

行(犺á狀犵):行业。隔个行业就如同隔座山一样,彼此很陌生。指各个行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业务和知识,这一行人不懂那一行事。克非《山河颂》二一:“华秀英过去只管农技,没有摸过水利,因为不懂,也就是人常说的:‘隔行如隔山。’”

【隔了夜的火笼——外头温温热,里头全是火】(歇)

火笼:即烘篮,内置小火盆用来取暖的竹篮。形容人外表温顺和蔼,内心却刚烈坚毅。杨佩瑾《霹雳》二五章:“何信吾想了想说:‘几次接触,深感这个女子外表温和沉静,而内里刚烈机警,就像隔了夜的火笼,外面温温热,里头全是火。’”

【隔门缝瞧吕洞宾——小看仙人】(歇)

吕洞宾:唐末道士,号纯阳子,道教全真道尊为北五祖之一,通称吕祖,相传为道教八仙之一。比喻小看了有本领或有实力的人。徐慎《双桥·书场上》:“这次包书,本没打他的盘,可他知道后,把腰包一拍,口气挺硬:‘隔门缝瞧吕洞宾——别小看仙人。咋?怕我拿不出这五块钱?不是吹的,钞票大大的有!’说完,拿出一叠十块头的新票子亮了亮。”

〇也作〔隔门缝儿看吕洞宾——小看大仙〕。柯岗《逐鹿中原》八章二:“嘿!你说的!我也不是‘桂英儿’,事到如今还舍不得那个家!别隔门缝儿看吕洞宾,小看大仙!”

【隔年的黄历不管用】(谚)

黄历:也作“皇历”,历书。历书只标本年度的日、月,隔了年就没用了。泛指过了时的东西就没用场。白危《垦荒曲》一部一七:“我连忙拿给学堂里的先生看,可是他念到后来就泄了气啦,说这是去年的报纸,隔年的黄历不管用啦,叫我空喜欢一场。”

〇也作①〔隔年的皇历作不得数〕。杜小康《赶集》:“常言说的:‘隔年的皇历作不得数。’去年集会上的小猪,又贱又多,任人挑拣,任人讨价还价。可今年不同了,小猪价疯涨,你还想去年的行情吗?”②〔去年的皇历看不得〕。马烽等《吕梁英雄传》五八回:“去年的皇历今年看不得了。敌人那回踏响地雷,已经上了当,还能再上当?”③〔过年的皇历没用场〕。马忆湘《朝阳花》二三章:“我急忙跑过去喊:‘李连长!’吴三明转头一看,笑着对我说:‘过年的皇历没用场了。’‘什么?’我问。‘他早就是我们的营长了。’”

【隔年的衣裳隔夜的饭】(谚)

隔年的衣裳,早就搁置起来了;隔夜的饭,早就冰凉了。借指人情世故的变化,有用时亲热,没用时疏淡。孙犁《风云初记》三八:“隔年的衣裳隔夜的饭。我们的交情早就凉了,你看他爱答不理的!”

【隔墙撩胳膊——丢开手】(歇)

本指把手丢掉,转指放开手、作罢或不管。《醒世姻缘传》八回:“可见人家丈夫,若庄起身来,在那规矩法度内行动,任你什么恶妻悍妾也难说没些严惮。珍哥这样一个泼货,只晁大舍吐出几句像人的话来,也未免得的隔墙撩胳膊——丢开手。”

〇也作〔漫墙撩胳膊——丢开手〕。漫:越。《醒世姻缘传》三八回:“往后的日子长着哩。你这不去,惹的大的们恼了,这才漫墙撩胳膊——丢开手了。”

【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歇)

掠:撩,顺手抛。本指心肝被抛过墙落在地上,立即死了;转指人主意已经拿定,死不改变。《金瓶梅》三九回:“金莲听了,一声儿没言语,使性子回到上房里,对月娘说:‘贾瞎子传操——干起了个五更。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了!刚才在门首站了一回,只见陈姐夫骑头口来了,说爹不来了,醮事还没了,先打发他来家。’”

【隔墙掠个鬼脸儿——唬杀】(歇)

鬼脸儿:一种相貌凶恶的假面具。指虚张声势想吓死人。《金瓶梅》四二回:“伯爵道:‘我道是谁来,原来是这两个小淫妇儿!头里知道我在这里,我叫着怎的不先来见我?这等大胆,到明日,一家不与你个功德,你也不怕!’董骄儿笑道:‘哥儿那里隔墙掠个鬼脸儿,可不把我唬杀!’”

【隔墙掠筛箕——不知仰着合着】(歇)

筛箕:筛子和簸箕。本指不知筛子、簸箕落地后,是底朝上还是底朝下;转喻不知道事情究竟如何。《金瓶梅》六九回:“玳安道:‘文嫂,随你罢了,我只要你一两银子,也是我叫你一场,你休要独吃。’文嫂道:‘猢猴儿,隔墙掠筛箕,还不知仰着合着哩。’”

【隔墙伸拳打死牛】(惯)

形容想法不切实际。梁斌《播火记》九:“年幼的人们,总是把事情想得那么简单,想隔山伸拳打死个牛!路得一步步走,能隔着门上炕?不管不顾,愣手愣脚,能做好工作?”

【隔墙须有耳,门外岂无人】(谚)见“壁间犹有耳,窗外岂无人”。

【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谚)

隔座山人能爬过,隔道河人难涉水。指在交通方面,宁隔座山,不隔道水,江河比高山的阻碍更大。于中华《百万富孀》八章:“人常说:‘隔山不算远,隔河不算近。’在中州地面,贾鲁河只不过是一条普普通通的中型河流,远不及驰名中外的黄河那样源远流长、汹涌浩瀚,然而千百年来,这条普通的河流却阻碍着两岸的交通,虽隔河相望,亦往来不便。”

〇也作〔隔山不远隔水远〕。李彦清《黄土地·红土地》一一章:“俗话说:‘隔山不远隔水远。’由于洪水陡然溢满了这些平时处于干涸的沟谷,截断了部队的正常行军路线,只好绕道而行。”

【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谚)

山那边纵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铜实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小的实惠终归是属于自己切实所有。也指凡事宁求小而实,不务大而空。叶亚文《求实》:“这笔生意不能做。他的愿许得那么多,仿佛这笔生意一成交,我们就成了百万富商。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铜,我们还是把眼光落到实处。”

【隔山隔水不隔心】(惯)

指彼此感情深厚,心连着心,即使再大的阻碍也隔不断。刘彦林《东风浩荡》六章:“天下工农是一家,隔山隔水不隔心。我们支援他们,他们也支援我们。”

【隔山估大猪——瞎猜】(歇)

隔着一座山,估计不出猪的价格。指没有根据地胡乱猜测。武剑青《流星》七章:“雷颖咭咭地笑了:‘隔山估大猪,瞎猜!我哪来的心事?考试还应付不过来呢!’”

【隔山观虎斗】(惯)见“坐山观虎斗”。

【隔山买老牛】(惯)

没看见牛,就买下了。比喻不见货物就盲目成交。也比喻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做决定。张长弓等《边城风雪》二四章一:“捎话的人说:‘……我看您就亲自跑一趟腿吧,看看皮毛的质量,咱不能隔山买老牛呀。’”刘绍棠《京门脸子》三章二:“隔山买老牛,你不了解莲房乡的情况,揽下这个烂摊子,看你如何收场?”

〇也作〔隔山买黧牛〕。黧(犾í):黑色。刘江《太行风云》四:“李家大院把事情这么一担,还不全是为你。这样就不会像昨晚上那么隔山买黧牛。要不,人生面不熟,新来乍到,怎么过日子。”

【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歇)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隔着门缝看人】(歇)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隔着门上炕】(惯)

炕:北方人用土坯或砖砌成的睡觉用的长方形台子,上面铺席,下面的烟道一头通锅台,另一头跟烟囱相通,烧火做饭时,也暖了炕。比喻做事情不遵循正常的程序,急于求成。梁斌《播火记》九:“路得一步步走,能隔着门上炕?不管不顾,愣手愣脚,能做好工作?”

〇也作〔踏着锅台上炕〕。峻青《桃李花开》一:“互助组还没办好呢,就成立社?真是踏着锅台上炕。”

【隔着皮儿看不透瓤儿】(谚)

瓤(狉á狀犵):皮或壳里包着的东西。指隔着表层看不透内里。比喻人或事物的内情与本质不容易了解清楚。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人部》:“乡言曰:‘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曰:‘隔着皮儿看不透瓤儿。’然以鼻选瓜,生熟可得辨也;以眸观人,邪正不得廋也。”廋(狊ō狌):隐匿。

〇也作〔隔着皮看不见瓤〕。梁斌《翻身记事》三:“他们虽然是夫妻,毕竟是两个人,‘隔着皮看不见瓤’,刘登华做过的事情,有的她知道,有的是她不知道的。”

【隔着桌子抓菜】(惯)

比喻做事情超越职权范围。赵树理《十里店》一场:“旺:那个我管不着,叫我去赶车是他给我下的命令!正:下命令得先下到我这里,他不能越过我,隔着桌子抓菜!”

【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惯)

比喻各干各的,各行其是。也比喻说法各不相同。刘绍棠《荆钗》四一:“关一品虽然被从老庄户排挤出去,大昌和牛蒡的二重唱却并不搭调,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刚一共事便牛蹄两瓣子。”

〇也作①〔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罗丹《风雨的黎明》三七章:“咱们俩虽是异姓一家亲,也得散伙,一刀两断。咱们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啦。”②〔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陈登科《赤龙与丹凤》四回:“这两个人的话,碰不到一起,究竟谁真谁假呢?他们三个人各打各的锣,各唱各的调,都是顺口胡诌的。”③〔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磬:古代打击乐器,用石或玉制成。郭先红《征途》五章二二:“你们二位一个书记一个队长,各敲各的磬,各行各的令,叫我们当小喽啰的听谁的?”

【各打五十大板】(惯)

比喻不论是非曲直,对当事各方给予同样的惩罚。程树榛《钢铁巨人》一〇:“一开头,他对这里面的症结摸不透,于是就‘各打五十大板’,但问题一点也没解决。后来他深入到现场,把问题摸透了,才知道他们各有难处。”

〇也作〔各打四十大板〕。房群《剑与盾》四:“李琦很厌恶徐汉威这种各打四十大板貌似中立的态度,想同他辩驳一番。”

【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

比喻每个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黎汝清《秋叶红》上一二章:“‘我也有我的难处啊!’杜寿三委屈得直想哭,真是‘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〇也作①〔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林正义《命运之神》四章:“‘俗话说“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你是不知道啊!’普旭贺面对老同学艳羡的目光,说了这样一句使人不得要领的话。”②〔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周而复《上海的早晨》三部四九:“‘纺织业得天独厚,怎么也有这些问题?’柳惠光困惑地问。‘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徐义德不胜感慨地摇了摇头。”③〔家家有本观音经〕。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七:“‘家家有本观音经。’我们那一位早就吵开了。”

【各人的兵马各人带】(谚)

属于谁的兵马,就由谁来带领。借指自己的孩子要由自己教养。也借指谁的下属人员谁应负责管束。李纳《姑母》:“大姐,俗话说:‘各人的兵马各人带。’她妈图清静,把她扔给了我。”原子博《校园风波》二:“这是校园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接二连三地发生!‘各人的兵马各人带’,两个班的班主任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来管?”

【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

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余毅立《路》:“常言道:‘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路有窄有宽,有暗有明,这要靠自己选择。至于走快走慢,踩虚踩实,这要靠自己拿出行动来。”

【各人自扫门前雪】(谚)

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小可见客官方才问及杨家,偶然如此闲讲。客官‘各人自扫门前雪’,不要闲管罢了。”

〇也作①〔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元·高文秀《襄阳会》一折:“〔刘琮云〕既是这等,保守此计。计就月中擒玉兔,谋成日里捉金乌。〔蒯越云〕各家自扫门前雪。〔蔡瑁云〕莫管他家屋上霜。”②〔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济公全传》一〇三回:“孙二兄,你‘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我一同走吧!”③〔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程文明《动荡年代》三章:“余二兄,依我说,‘明哲保身’并非只是贬义的。人常说:‘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这在荒乱年代里,对我们这些弱势人们,很值得遵从。”

【各肉儿各疼】(谚)

肉儿:亲娘身上掉下的肉,指亲生儿女。指谁亲生的孩子,谁就对他知疼知痒。《金瓶梅词话》九一回:“虽故大娘有孩儿,到明日长大了,各肉儿各疼,归他娘去了,闪的我树倒无阴,竹篮儿打水。”

〇也作〔各养的各痛〕。《儒林外史》五回:“他爷四十多岁,只得这点儿骨血,再要个大娘来,各养的各痛。自古说:‘晚娘的拳头,云里的日头。’这孩子料想不能长大。”

【各师傅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谚)

把戏:杂技。一个师傅自有一套传授技能的方式,一种把戏自有一套表演变幻的手法。指在技艺的传授与表演上,各有各的路数。肖玉《龙山寨》五章:“你此行的得失,非同小可。‘各师傅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我这个师傅就是这么严厉,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人民负责,懂吗?”

【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谚)

牢笼计:严防固守的计谋。跳墙法:越墙进入的办法。指你有你的守法,我有我的攻法,各有各的手段和计谋。陈允豪《马家荡》一〇:“‘各有各的牢笼计,各有各的跳墙法’。大帅自有自己的办法,决不劳你们张总指挥的神。”

〇也作〔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黎汝清《万山红遍》二四章:“俗话说:‘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红军要来,总有他们的办法。”

【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惯)

比喻各干各的,互不相干。浩然《艳阳天》九八章:“咱们是井水不把河水犯,后脊梁对着后脊梁,各走各的路,各投各的店儿!”

〇也作〔各走各的路,各行各的船〕。冯德英《迎春花》九章:“老东山起锅立灶过日子,就仗两只手,自己管自己。我不沾人家的光,别人也别想得我的便宜。各走各的路,各行各的船。”

【虼蚤包网儿——好大面皮】(歇)见“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给别人当枪使】(惯)

比喻被人利用,去伤害他人。浩然《艳阳天》七二章:“不信您就往后瞧。我要是再跟老萧闹矛盾,再跟农业社当对头,再给别人当枪使,不用说您,连祖宗我都对不住了。”

〇也作〔给人家当枪使〕。浩然《艳阳天》一九章:“因为你糊涂,你才有怨气,你才对党的政策不满,你才会离开咱们穷人的立场,去给人家当枪使。”

【给点儿颜色看看】(惯)

颜色:显示给人看的厉害的脸色或行动。比喻拿出厉害的手段来制服对方或使对方感到害怕。航鹰《大墙内外·杜鹃》:“对!今天他敢毁坏花儿,明天就敢伤害干部,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

〇也作〔给一点儿颜色瞧瞧〕。浩然《艳阳天》一一章:“这一回,说什么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办事儿,得给他一点儿颜色瞧瞧,让他知道知道,他想欺负马连福还不够资格。”

【给点颜色就想开染房】(惯)见“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房”。

【给个棒槌认作针】(惯)

别人给个棒槌,就拿它当作针了。“针”谐“真”。形容人老实厚道,别人随便说说就信以为真了。也形容做事过于认真。《红楼梦》一六回:“凤姐道:‘我那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个棒槌,我就认作“针”。’”

〇也作①〔给个棒槌就当针(真) 〕。刘绍棠《京门脸子》三章六:“‘她能跟我同生死,共患难。’‘你可给个棒槌就当针(真),甜言蜜语的人都是满肚子花花肠子。’”②〔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檀林《故都侠女》一三回:“难怪有人讲‘少年偏信,老汉多疑’呢!年少的是见识太少,给个棒槌就认针(真) ;年老的是久经世故,想得太多,过虑了。”③〔给个棒槌当针认〕。许俊选《金牛奇传》四:“人确实是个好人,可是太有点憨厚有余,心计不足了!人家给个棒槌就当针认。”

【给个好心,甭给好脸】(谚)见“爱在心里,狠在面皮”。

【给个脸,还想往鼻子上抓挠】(惯)

形容人得寸进尺,越来越放肆。黄佩珠等《续少西唐演义》二六回:“好个不知好歹的罗昌!给你个脸,还想往鼻子上抓挠。你若要不够意思,我也就不用客气。”

【给个下马威】(惯)

下马威:旧时官吏初到任时向下属显示的威风。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令人畏惧的力量。金庸《倚天屠龙记》二六回:“张无忌笑道:‘韦蝠王,你今日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好叫他们得知明教可不是好惹的。’”

【给根麦秸秆儿,就当拐棍拄】(惯)

比喻误把别人的小恩小惠,当成是真心实意。丁秋生《源泉》一章六:“李金锁把声音放低了,说,‘大哥,人家待咱可不赖啊!’王启新附到李金锁耳边,‘给你根麦秸秆儿,你就当拐棍拄。’”

【给空头支票】(惯)见“开空头支票”。

【给脸上搽脂抹粉】(惯)见“往脸上贴金”。

【给脸上抹黑】(惯)见“往脸上抹黑”。【给脸上贴金】(惯)见“往脸上贴金”。【给人送肉,不如教人养猪】(谚)

指教会别人养猪比给人送一块肉强,因为这能从根本上使人解决吃肉的问题。比喻帮人要从根本上帮。袁怀义《帮人要帮本》:“俗话说:‘给人送肉,不如教人养猪。’我呢,‘给人送鱼,不如教人养殖’。这样,我家的鱼没有少,别人的鱼也大大增多了。”

【给三分颜料就开染坊】(惯)见“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房”。

【给三分颜色就开染房】(惯)见“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房”。

【给拾鞋也不要】(惯)

拾鞋:提鞋,比喻服侍人。比喻人品或才能低下,别人看不上。《红楼梦》四五回:“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〇也作〔给提鞋子都不要〕。李準《黄河东流去》二七章一:“他心里骂着:‘两个杂种!就这样还要当包探?给我提鞋子我都不要。’”

【给小鞋穿】(惯)

比喻有权有势者暗中刁难、限制或报复他人。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三章四:“有啥可考虑的,当着大庭广众的面,这不明明拿咱爷们的小软,给咱们小鞋儿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