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天地宽(井里乾坤大世上日月长)

高山流水天地宽(井里乾坤大世上日月长)(1)

上图:自从有了自来水,人们已不取井水而饮,多数只用于洗涤。

高山流水天地宽(井里乾坤大世上日月长)(2)

左图:郭婆井井长陈曼娟天天来井边看一看。

水井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已发现最早的水井是余姚河姆渡古文化遗址那口距今5700年的井。地处江南水乡的杭州,水井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形状各异,历经岁月沧桑,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昨天上午,本报170俱乐部主办的“走读杭州”活动秋季版全新上线,“三剑客”陶德富、许转运、余好建带着大家探访杭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另一条文化脉络——井。

“一井十眼”的郭婆井

以前杭城豆芽菜靠它长大

“一井十眼,二大八小,水深十米,井水自井壁流出,常年不涸。”据《吴山大观井泉池潭》等古籍记载,静卧在吴山脚下的郭婆井,是杭州历史悠久的古井之一,其一井十眼的独特构造,可供十人同时取水,也让它成了杭州城里井眼最多的古井。昨天的活动从吴山公交站集合后,第一个走访点就是位于四宜路的郭婆井。

“我在这里住了47年,最早时没自来水,附近居民淘米、洗菜、洗衣服,用的都是井水。”71岁的陈曼娟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四五年前当起了郭婆井井长,成了这口古井的民间负责人,“这里每天早上用水的人特别多,我都会过来看看,惦记着井边卫生。最近雨水有点多,地面比较滑,前几天刚打扫过。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建议,我也会及时传递给社区和街道。”

在她的记忆里,以前人们总会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井边的水泥地上聊家长里短,街坊四邻亲得像一家人。因井水水质甘醇,还曾与虎跑泉、龙井、玉泉、吴山泉等五泉并称为“杭州圣水”。“30年前,全杭州的豆芽菜都是‘喝’这井水长大的。因为这里有家杭州蔬菜公司,有个很大的豆芽菜厂,工人们取井水将成百上千斤的豆子泡成豆芽菜,再运送到杭城各地。现在,政府对这口千年古井非常重视,经常有部门来取水样检测。说实话,家边上有这口井也是我们的福气,是一千多年前的先人赐予我们的财富。”陈曼娟说。

郭婆井旁,时不时有附近居民拿着脸盆过来洗衣服。清波街道的工作人员张园给大家介绍说,郭婆井2009年被重新修缮,新铺了石板路,重建了井台并安装了排水设施,从而避免居民们的生活污水影响井水。同时,还在山壁上增加了相关介绍,“我们辖区有三口古井,这口是保护最好、使用的人也是最多的,井水就是越用越活的。”

走街串巷寻访古井

体验最接地气的市井文化

在亲自体验了郭婆井里打上来的清冽井水后,一行人继续走街串巷,探访杭州的井。

吴山的盘山公路边,造型独特的上八眼井让人印象深刻。上八眼井建于宋代,由四大四小八口井组成,大井可放下水桶汲水,小井用以装饰,错落有致。据附近居民说,以前天晴时,这儿的井水澄碧清澈;天要下雨时,早一天水就会变黑,因此常常以这口井来预测天气晴雨;

有胡庆余堂、张小泉剪刀等百年老店的大井巷,因井而名,这口古井就是“钱塘第一井”。“钱塘第一井”是省市级文保单位古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是杭州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见证。

“摩崖石刻遍访群山对我来说强度大了点,这种在街区行走的路线刚刚好,能看风景又能长知识。”家住延安新村的李娜是地道的老杭州,却是第一次见到郭婆井、第一次走进凤凰寺看凤眼古井。这趟井文化之旅,细细走来收获多多,“我虽然是杭州人,但平时路过这些古井也不多留意。它们很小不起眼,却是‘城市的眼睛’,是时代的见证者,这才是最地道的杭州文化。”

一路走来,和李女士有共同感受的杭州本地人有不少。有的边走边记,将每口古井的特点、位置写下来,为自己的“到此一游”留下纪念;有的将古井故事默念于心,以便有朋友远道而来时,能更全面地介绍杭城的风土人情。

“我们常说‘背井离乡’,不难看出井在人们心中的分量。透凉的井水就像镜子一样,记录着寻常百姓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它承载了一代杭州人的回忆,既是生活必需品,更是情感纽带,故乡缩影。”书法家余好建说,“杭州的文化是多元的,如果说摩崖石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留下来的艺术瑰宝,那古井就是市井文化的体现。身处市井陋巷,这是最接地气的生活。如今,有些井已经干涸,甚至只剩下一个井圈,但故事和传说还在流传,把它们和老街、老店等相结合,老井就‘活’了,也就赋予了这些古井更多的功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