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

A型性格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1)

A 型行为是20 世纪50年代美国心脏病学家弗雷曼(M Friedman)和罗森曼(R Rosenman)在对冠心病患者的性格、行为表现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观察与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种特征性的行为模式,他们把这类人的行为表现特点称为A 型行为类型(type A behavior pattern,TABP),并把与之相反的那种行为类型命名为B 型。

A 型行为类型被认为是一种冠心病的易患行为模式。调查研究表明冠心患者中有较多的人是属于A 型行为类型,而且A 型行为类型的冠心患者复发率高,预后较差。

A 型性格主要特征有:过分的抱负、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行事匆忙、好冲动、富含敌意、具有攻击性等。

A 型性格的主要特征

1. 有力求达到预定目标的强烈愿望,有较高但不切实际的抱负,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具有时间紧迫感。

2. 生活、工作或学习呈快节奏特征,整天忙碌不停,从不闲荡,与“从容不迫”无缘。

3. 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期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4.走路、骑车或驾驶舟车时,爱高速行驶和超车,经常闯红灯。

5.好胜心过强,热衷于竞争,渴望在竞争中取胜。

6.有同时做几件事的习惯,如边看报边剃须,边驾车边讨论等。

7.喜欢参加有时间限制的复杂活动。

8. 一切活动都力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

9.思维活跃,反应灵敏。

10. 易冲动,好发脾气。

A 型行为者患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B 型行为者的2倍。1978年美国心肺与血液研究所认为A 型行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众多研究也表明,A 型行为与高血压、心律失常、胆石病、抑郁、紧张性头痛等疾病关系密切。

B型性格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2)

B 型性格的特征与A 型性格相反,表现为缺乏抱负和主见,拿不定主意,当开会讨论时多数表现为一言不发或极少发言,作为学生则多数甘居中下游。

B 型性格的主要特征:顺从、沉默、犹豫、宁静、沉思、松弛、声音低、节奏慢、缺乏主见、容易相处、不易激动,对于布置给自己的任务,或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能否完成,从不着急。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3)

C型性格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4)

对肿瘤患者行为的研究起源于20 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压抑消极情绪会使淋巴细胞功能减退,免疫力低下,易患癌症。随后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认识到社会因素、心理因素通过大脑的神经传递,会影响人体脑部生理机能与免疫系统的活动。

综合致癌的各种心理社会因素,Temoshok 发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一种容易发生癌变的共同的行为模式,即易患肿瘤行为特征。

Baltrusch 认为C型性格特征是:少年时形成的压抑、内心痛苦不向外表达,过分压抑自己的负性情绪,过分忍让称为“情感难言症”或情感表达不良;倾向于悲观消极,易产生失望、无助的感觉;谦虚、调和行为、息事宁人、容易满足,生活中没有主意和目标,缺乏自信,这些个体常常因无力应对生活压力而感到绝望和孤立无援。

具有C‐型行为的肿瘤患者一旦确诊之后便悲观失望,丧失生活的信心,不能坦然、勇敢地面对现实,不能乐观豁达、接受挑战,不能选择积极生活。

瑞典学者Hagnel 对2550 人进行为期十年的人格前瞻性研究,将癌症患者在发病前表现的典型性格称为“癌前期性格”

其主要表现:人格内向、行为退缩、多疑、急躁,但尽量克制与压抑自己。肿瘤患者在发病前有一种性格特点,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特别是情绪抑郁时,因内心痛苦无法表达而转为忍气吞声,消极忍耐,研究者将这种表现称为肿瘤前期性格。其主要表现如下:

1. 缺乏自我意识,总是以满足别人的需要作为自己行为准则。

2.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为了能与别人搞好关系,即使有人做了不可原谅的事情,他也能表示理解和包容。

3. 压抑自己,不善于将内心的感受和不良情绪外泄,对生活事件所产生的负性情绪,压抑到内心世界,表面表现一种平静。

具备C 型行为模式的人,其肿瘤发生率比一般人高3倍以上,并加速癌细胞的转移,使癌症病情恶化。由此,我们清楚地看到,并非是不愉快、压力大的事情使人罹患疾病,而是我们的身体应对不愉快和压力的表现,以及个人不能长期承受压力,使身体机能包括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而导致疾病,例如癌症。当个人长期面对不愉快和高压力,导致体内的自然细胞杀手(NAtural killer cells,简称NK 细胞)降低,减弱了身体对外来细胞(细胞突变或癌细胞)的抗衡。

D型性格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5)

荷兰学者Denollet 提出了“D 型人格”的概念,又称“忧伤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D 型人格的提出既是对以往与疾病相关的A 型、B 型、C 型人格概念的扩展,也是对已有人格和心血管疾病关系研究证据的整合。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真正对心脏病起作用的心理因素,可能不单纯是消极情感,而是慢性的心理忧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心理危险因素与其生活质量下降、梗死复发甚至死亡等有着密切联系。

D 型人格作为一种独特的人格亚类,是消极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简称NA)与社会压抑(social inhibition,简称SI)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NA 和SI 这两种心理因素必须同时出现,才能给心脏带来破坏作用,任意一个单独因素都不会产生强烈的影响。

D 型人格中的NA 是指人们长期经历消极情感的倾向,他们会体验到愤怒、冲突、沮丧、焦虑等情绪,并且这种倾向往往很稳定,不受时间和情境的影响。

他们不仅感受到烦躁、紧张,无缘无故的担心,而且对自我抱有消极观念,往往主诉存在很多身体症状,对负性刺激更敏感。

在他们眼里,这个世界冲突迭起。对于未患冠心病的人来说,消极情感与胸痛感有关;而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消极情感 则与其身体症状有关。

D 型人格中的社会压抑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压抑自己对情感和行为的表达。因为他们与别人接触时感觉紧张、不安全,便会有意识地维持自我压抑的状态。

他们认为,世界充满了威胁,所以与人交往时极不自如,尽量逃避可能出现的危险,如别人的拒绝和尴尬。他们表面上保持平静,但内心极力控制着自我表达,言谈举止很不自信,在交往中始终与人保持着心理距离。

具有高社会压抑特点的人,心脏的不良反应增多、心脏复原能力减弱、心率变化缩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甚至死亡。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人格与健康》

卓越型人格容易抑郁(ABC)(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