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书经典对联100副(收古收今收春秋)
作者/田新智
收藏界有这么一副对联,收藏界的朋友将它捧若至宝:
有一位朋友告诉我,这副对联是一位叫延熙的大学士写的,所以她家里收藏的这副对联应该价值不菲。
第一反应是,这副对联连对仗的基本条件都没有达到,所以我不认为这幅对联写得有多好。当然,我说的是对联本身,不是说书法。
可以说,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对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还有将作者归为孟昶儿子的。因而这副春联作者到底是谁,仍是个悬案。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对联的要求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2. 平/仄对立。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3. 要词性相对,位置和结构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彼此对应/平/衡。4. 形对意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统一于主题。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5.节律对拍。上下联句的语流节奏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节奏点在语句用字的偶数位次,出现单字占一节;也可以按语意节奏,即与声律节奏有同有异,出现不宜拆分的三字或更长的词语,其节奏点均在最后一字。
了解了对联的要求,我们再来看原对联的平仄对应关系如下
收古收今收春秋,藏木藏石藏人生平仄平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平平
很显然,这副对联除了上联的“今”字和下联的“石”字做到了平仄相对之外,对联的其他字句的平仄对仗要求都没有能够做到。
至于这个延熙到底是什么人,我也百度查了一下,没找到。
但是我想既然是名对联,应该有这副对联的介绍,但是很遗憾,百度里没有找到这副对联的作者信息。只有下面这些话:
“这个对联应该是一个喜欢收藏的人写的。春秋,指代的是时光,岁月。这个收藏的人说,他收藏古今藏品,收藏的乃是岁月和时光,而他藏的那些藏品虽然只是木头、石头,瓷器等东西,却反映的是人生。看起来这是一个格调很高雅的收藏家。”
也就是说,这幅对联可能就是一个附庸风雅的人写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幅对联连上下联平仄相对的基本要求都没能满足的原因了。
所以,我建议我那位朋友,不如用我给她改写的下面这副对联,无论是对联的平仄对仗还是对联的品味都比原对联要高多了:
藏古藏今藏岁月,品瓷品木品人生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或者,
藏古藏今藏岁月,品来品去品人生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来去”,指各藏品的来龙去脉和历史经络,和后面的“人生”也能契合。这样是不是就很好了?
最后,我以一首我自己写的五绝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五绝●收藏
石刻千秋月,木雕今古情
端详高阁里,细细品人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