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对肠胃好不好(清热利湿说葫芦)

您身边的健康管理专家

《家庭医学》

快餐阅读时代 养生江湖风起云涌

《家庭医学》——经得起沉淀的医学科普杂志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胡献国 主任中医师

葫芦,又名匏、瓠,为葫芦科植物,既可入食,又可入药,为药食两用食物。《诗经·邶风》言“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经·卫风》言“齿如瓠犀”,《诗经·幽风》言“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等,说的都是葫芦。

葫芦叶又名匏瓜叶、瓠瓜叶,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叶。中医认为,瓠瓜叶性味甘、淡、平,入肺、脾、肾经,有利湿通淋,消肿止痛。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

葫芦瓜又名匏瓜、瓠瓜、葫芦瓜、壶芦瓜,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果实。秋季采用成熟而又末老的果实,去皮入药用。中医认为,葫芦性味甘、淡、平,入肺、脾、肾经,有清热宣肺、利湿通淋之功。适用于肺热咳嗽、烦热口渴、小便不利、淋涩疼痛、肢体肿满、腹胀、黄疸等。《随息居饮食谱》言其“清热、行水、通肠。治五淋,消肿胀”;《滇南本草》言其“利水道,通淋,除心肺烦热”;《陆川本草》言其“润肺,治肺燥咳嗽”。营养分析表明,本品含葡萄糖、戊聚糖、维生素B、C及脂肪、蛋白质、木质素等。药理研究表明,麻醉犬静脉注射葫芦煎剂有显著的利尿作用。

葫芦子又名瓠瓜子、壶芦子,为葫芦科植物瓠瓜的种仁,秋季采收,将成熟的果实剖开,取出种子,洗净晒干。中医认为,葫芦子性味甘、寒,入肺、脾经,有解毒辟秽、活血消肿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跌打损伤、山岚瘴气等。《滇南本草》言其“煎汤,治哑瘴。治棒疮跌打,搽之。与生姜同服,治咽喉肿疼。”

葫芦皮又名瓠瓜皮、壶芦皮,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干燥果皮。秋季采收,打碎,除去果瓤及种子,晒干,生用。中医认为,葫芦皮性味甘、平,入肺、肾经。有利水消肿,利湿退黄之功,适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小便不利,黄疸等。

Part

1

葫芦粥:葫芦15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葫芦洗净切块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时调入葫芦块,煮至粥熟后,加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1剂。或将葫芦榨汁,待粥熟时,调入粥中,煮熟服食。可利湿通淋、消肿止痛。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Part

2

葫芦叶粥:葫芦叶100克,大米100克,调味品适量。将葫芦洗净切细备用。取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沸时调入葫芦叶,煮至粥熟后,加调味品等,再煮一二沸服食,或将葫芦叶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服食,每日1剂。可利湿通淋、消肿止痛。适用于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Part

3

葫芦三皮汤:葫芦皮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红枣10克。将三皮、枣加水400毫升,煎取150毫升,分2次饮服,每日1剂。可健脾利湿,适用于脾虚湿盛之急性肾炎、小便短少、眼睑浮肿等。

Part

4

葫芦蜜饮:葫芦、蜂蜜各适量。将葫芦去皮洗净,切片,榨汁,加蜂蜜及冷开水各适量拌匀饮服,每日数次,连续3~5天。可清热宣肺,适用于肺热、肺燥咳嗽、胸痛、心烦口渴等。

文章有用 请赞一个

葫芦对肠胃好不好(清热利湿说葫芦)(1)

★全国邮发代号:36-43 80-151

★微信搜索:JiaTingYiXue

★投稿信箱:jtyxzz@sina.com或jtyxbj@163.com

★网址:www.jtyxzz.com

★邮购地址:郑州市经二路13号 家庭医学刊社

★健康是福|关爱家人|关注家庭医学|健康一手掌握

我们是您的家庭小卫士|欢迎致电我们!

0371-65968289/ 65954441

扫一扫 健康一手掌握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