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看法(现代自然科学与三种哲学传统)

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六大发现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问题①相对论: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相对性?②量子论:什么是微观物理实在?③宇宙学: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④信息论:信息的本质是什么?⑤分子生物学: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本质?⑥内在随机性的发现:怎样解释复杂系统中的因果性和决定论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都涉及到三种哲学系统,即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围绕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存在着上述三种哲学传统的相互影响和激烈论争,其结果又反过来给予现代科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看法?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看法(现代自然科学与三种哲学传统)

对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看法

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六大发现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问题。①相对论:如何理解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相对性?②量子论:什么是微观物理实在?③宇宙学: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④信息论:信息的本质是什么?⑤分子生物学:如何理解生命的起源、演化和本质?⑥内在随机性的发现:怎样解释复杂系统中的因果性和决定论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都涉及到三种哲学系统,即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围绕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哲学问题,存在着上述三种哲学传统的相互影响和激烈论争,其结果又反过来给予现代科学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关于三种哲学传统,马克思在1845年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1条中有过经典的概括。他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在以下第2、3、4、5、8、9、10诸条中,马克思对实践范畴又作了多方面的发挥,最后在第11条中写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19页)我认为,马克思的这些“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论述,十分确切而又极为精辟地评价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既肯定了它们各自的合理因素,又指出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即以实践为核心的、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又综合了二者长处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这就是第三中哲学传统。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表明,马克思在100多年来以前所作的概括,至今仍然是正确的,适用的。“从来的唯物主义”并非到费尔巴哈就终止了,它们在现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中仍有深厚的基础。它们确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实在性,但却企图从纯客体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现象,带有机械论和直观反映论的特点。例如,它们力图把“尺缩”、“钟慢”等相对论效应解释为以太相互作用的结果,设想微观客体也有确定的轨道,坚持宇宙的无限性,用客体的观点来解释内在随机性和信息的本质,用还原论来解释生命现象等。同样地,发展了认识能动性的唯心主义也并非到黑格尔就完了。现代唯心主义的各种流派,虽然在认识论上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是错误的,却各从某一个角度发展了认识的能动方面,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马赫的怀疑精神对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有重大的启示作用,操作主义对于海森伯创立矩阵力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现代逻辑实证主义、知觉主义、语义学派、结构主义、历史学派等,也都是由于它们在相应的问题上发挥了认识的能动性,而对于从物理学到生物学的各个领域的进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又暴露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

当然,现代自然科学的六大发现之所以能够实现,终究还是由于在这些领域第一线上顽强探索的科学家本人不自觉地转向第三种哲学传统的结果,至于对这六大发现中的哲学问题的解决,则单靠自发的唯物论、辩证法就难以胜任了。旧唯物主义传统力图从物质客体出发来解释世界,唯心主义哲学传统力图从观念出发来解释世界。前者强调认识内容的客体性,后者则强调认识形式的主观性。问题在于如何把它们之中的合理的东西综合在一起,而又分别克服它们的局限性。这一步终究是要走的,正如列宁所说:“现在物理学正在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第三种哲学传统就扎根在现代科学的深厚土壤之中,它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应当承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现代自然学哲学问题的解决,距离自然科学的要求还差的很远,唯物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发展的巨大启示作用远未充分显示出来。我认为这里存在三个问题:①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应用于社会实践和政治斗争,而且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人大多不懂现代科学;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中产生了严重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实质上背离了第三种哲学传统,败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声誉;③许多自然科学家尽管在自己的专门领域中造诣很深,能够做出很大成就,但对于作为人类智慧最高结晶的哲学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以实践为核心的第三种哲学传统缺乏深刻的理解。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这三个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从而促使人们深思:怎样才能坚持和发扬第三种哲学传统,如何对现代自然科学提出的种种哲学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呢?

显然,单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信仰和重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话是无济于事的。需要的是在哲学思维能力和认识结构上真正上升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每个人要达到这个高度都要经历一个自身思维的个体发育过程,即艰难的学习和实践过程,而且在每一个特定领域中的上升都要循着特殊的途径来实现,一成不变的万能模式是不存在的。现代科学的发展也为我们展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曲折性和艰巨性。本世纪以来最大的一场争论—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物理解释和哲学解释的争论,至今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联盟,扩大第三种哲学传统同前两种哲学传统之间的交往和争论,在这个基础上,第三种哲学传统才能突破教条主义的封闭体系和僵化模式,进一步发扬其开放体系、不断发展的传统精神,在推动当代社会实践和科技发展上,发挥强有力的指导作用。

出自:《社会变革中的哲学思考》(《光明日报》1985年7月22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