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学书法的(古人到底是如何学书法)
特别是用笔之法,古人说的很玄妙,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古人只留下了一些关于书法学习的只言片语,我们要想弄明白古人是如何学习书法的,也只能从这些言论入手了。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古人关于学习书法的经验之言,句句话让您明白,说来说去,还是王羲之说的最经典。
冯班:先学间架,古人所谓结字也;间架即明,则学用笔。
喜欢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学书法有两大关键:用笔和结体。初学的时候,到底是先学结体呢还是先学用笔呢?很多朋友都没搞明白。很多初学者抱着用笔为上的理念,刚开始的时候就在琢磨古人的用笔,总以为得其笔法也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攻克的反而应该是结体,结体弄明白了,再去研究用笔,才是正解。
为啥要先学结体呢?个人认为,用笔是依附在结体之上的,脱离合理的结体,也谈不上正确的用笔。另外,结体有规律,掌握起来相对容易。而用笔呢,学习起来,根本就没有尽头,可以说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说,从难易程度上讲,先学结体也是合理的。
黄庭坚: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其形,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
黄庭坚的这句话,主要是谈书法临摹的诀窍。要点在哪里呢?正像黄庭坚说的那样,在临摹古人书法经典的时候,需要先细细品读,需要先从感官上认识到古人书法的精妙之处。眼中看到了,脑中记下了,然后在下笔临摹的时候,自然能做到心领神会,才有可能达到形神兼备。
王羲之:初学字时,不可尽其形势,先想字成,意在笔先。一遍正其手脚,二遍须学形势,三遍须令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每加抽拔,使不生涩。
王羲之就是王羲之,不光书法技压群雄,谈到学习方法也是头头是道。王羲之的这句话,意思已经很明白,我相信,不需要再做过多的解释了。如果你也喜欢书法的话,不妨多品读几遍,如果能有所得的话,对自己的书法学习必定是大有帮助的。
李世民:详察古今,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书法的喜爱,是众人皆知的。《兰亭序》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集王羲之字而成的《圣教序》的诞生,都和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喜爱有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李世民,今天的我们很有可能看不到双钩版的《兰亭序》,也不会有《圣教序》的诞生。单凭这两件作品,你就可以想象李世民对书法史的间接贡献有多大。
黄庭坚:王氏书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
宋代书法名家黄庭坚在谈到王羲之的书法的时候,在《论书》中曾这么说:“王氏书法,如锥画沙,如印印泥,盖言锋藏笔中,意在笔前耳。”黄庭坚的这句话,主要还是从技法层面去分析的,说的也比较具体,点出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所在。
现在想来,什么是锥画沙?什么又是印印泥?归根到底,说的还是用笔,还是在强调中锋行笔的重要性。另外,黄庭坚所说的锋藏笔中,又是什么意思呢?王羲之的行书也没有太多的藏头护尾啊。各位朋友,对黄庭坚所说的藏锋,您又是怎么看的呢?
李白:我还是写首诗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谈到王羲之的时候,直接写了一首名为《王右军》的诗。全文如下:
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