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起航(中考高分作文品鉴)

欢迎来到作文品鉴栏目,每篇文章会给大家分析一篇历年中考真题,带领大家学会如何谋篇布局、起承转合、组织素材和点题升华,总之,让您的作文思路可以有更好的拓展和提升。

中考作文题材大部分为记叙文。

写记叙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做好记叙,将人物和事件及其相关的练习、变化过程、细节等详略得当地记叙出来。详略的安排围绕着是否体现文章主旨。
  2. 在写记叙文之前,要对文章主旨主题进行设定。
  3. 记叙文中,描写是体现写作能力和差距的地方,让读者如见其人和如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不要苍白平淡,要体现文章主旨主题,形象要鲜明,情节要真实并且感人。描写的方法有:人物描写:包括肖像、行为、语言和心理描写。可以正面描写和负面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细描:运用比拟、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或者象征、衬托、渲染等表现手法,将所写的对象表现得动人逼真。
  4. 在记叙的同时,要增加抒情和议论,避免文章没有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适当的抒情,更能够体现文章的中心。抒情议论可以在记叙的时候,夹叙夹议,但以记叙为主,在文章结尾可以适当增加抒情议论的篇幅。

我们来看今天的作文题目(历年中考作文真题):

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在不断地出发,伴随我们的,有亲情、友谊、理想、知识......这一切鞭策着我们勇往前行。请以“带着________ 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满分作文起航(中考高分作文品鉴)(1)

写作前思路指导:

  1. 列定主旨:横线中应该填的是名词,而且是正面、积极、并且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可以是:快乐、自信、信念、诚信、尊重、感动,也可以写带着亲情、友情......出发等,从而定下该选题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2. 选定事例题材:与生活密切相关,也可以是真实新闻,但是要抓住出发这个背景。
  3. 选定名人名言、设定人物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各种描写内容。
以下为高分范文: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感动。那么到底是什么令我们感动?是苏轼和秦观的生死之交,还是班超出使西域勇敢 ?或是新一代英雄教师李芳就学生光荣牺牲的师德,还是六年坚守扶贫第一线的干部张渠伟的无私奉献?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会说:“并不是我神经麻木,不会感动,而是能够然给我感动的事物太少了。”是吗?我认为正如罗曼罗兰的名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那么,我们也缺少发现感动的眼睛。

回首过去,其实我们的老师、父母、朋友和同学的身上,常常有一种闪光的东西牵引着我们。老师辛苦为我们教书育人,他们的叮嘱声让我们感动;父母为我们含辛茹苦,他们的关切话语让我们感动;朋友在我们困难的时候为我们捎来关心,给我们感动。这些习以为常的声音,我们不可以当做司空见惯而充耳不闻啊。

有一个新闻,让我很触动。曾经,一个刑满释放的年轻人走投无路,想要再次盗窃犯罪。他假装要帮助一个老人提包,就尾随他来到一个小巷,正准备动手抢劫时,老人一句淡然的话却改变了他的企图。老人说了一句话,小伙子听了后,立马收了手。看着老人佝偻的身躯和满脸的皱纹,并且质朴的表情、没有怪罪的眼神,让年青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感动,这份感动触动了他内心灰暗的那部分,掀开了内心的阴霾。他带着这份感动,把包还回去,而且还扶着老人走回家。他带着这份感动,第二天开始找工作,失败的时候,想到老人的那句话,他就又重新努力,最终走出了困境。老人的话很朴实简单:“小伙子,你乐于助人的行为,真令我感动!”

就这样,感动改变了年轻人的一生,将一个即将再次堕落的生命被挽救回来。

人间自有真情在,我们不可能都做出惊人之举,但是对于平凡的事情,我们应该有感恩的心。如果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谢父母赐予的生命,感谢旁人给我们的支持和扶助,感谢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从感谢出发,心怀感恩,那么这份感动,就可以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他人的鼓励。因为感动是相通的,别人因你而受感动时,你也会感到一种自信和满足,鼓励着你。

感动是心灵之间的互动和帮助,愿我们在平凡生活中,带着感动出发,生命会因此而更加精彩绚烂。

点评:

文章开头,如数家珍地引经据典,给我们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接着,面对这些感动,作者也指出了一个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并且引出了文章的主旨:要善于发现感动,并且推动自己前进。(这个主旨也体现了题目的本意)

文章的事例非常典型,表达效果不一般;描写具体生动,并且运用修辞手法和擅于捕捉细节,写人的时候,注意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写事物的时候,也很好把握了事件中的人物和场景等细节。

总之,写好记叙文要有感而发,真情实感,并且所有的语言都是为了表明主旨而组织,有言之有物,并且言之凿凿。

————————————————————

要学好英语,中文是基石。

“叶正聆英汉课堂”在文章部分,着重进行作文提升、阅读理解和古诗文述评讲解,欢迎一起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