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1)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2)

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

洛宁姓氏文化研究会吴电智

天下吴姓一家亲,始祖都是泰伯,吴泰伯封地吴国,子孙以国为姓。洛宁县吴姓主要分布在:赵村、东宋、城郊、马店、河底几个乡镇,基本祖居,支脉清楚,唯有我们河底牛渠村吴姓,历代迁徙流源,世远年湮,难究其祥,无从得知,扑朔迷离。年轻时,我听东宋官庄的木匠传说,牛渠村吴姓是从官庄迁来的。上辈人没有传,也没听说过,根本不知道,无意间记下了这句话,

去年秋末,我在县城从刻碑处路过,看见碑文是东宋官庄黄姓,因是邻村就引起好奇。碑旁站一中年男子,心想应是碑文的主人,就近前问长短,套近乎。互通家庭住址后更显热情通融。有意提到牛渠吴姓是从官庄迁去的事,他果断的介绍说:“官南二里地有个吴家岭,官庄人叫转了都叫卧岭。那一片就是我们生产队的地,在地里发现有石臼,房屋青石地基,大青瓦,瓦罐之类的生活用具。附近还发现有眼古井,明显古时有人住过的村遗址。听老人们传说是牛渠村吴姓人住过的地方”。并且很有信心的介绍说村里有几位老年人清楚,我回家帮你联系一下,当时相互记下了联系电话。

春末的一天下午,雨过天晴,手机铃响,是官庄黄姓的电话,他告说联系了一位知情老人,有空可上去。我抓紧和同家侄子一同驱车赶到官庄。吴家岭距官庄村二里地,东西两岭交汇处是吴坑,东岭延伸到夹沟山上的铁牛寨,西岭延伸到三乡上面的光武庙,吴家岭是官庄塬的终点,眼前一片就是吴家岭。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3)

黄安民老人七十有余,热情接待了我们。老人热情豁达,话语苍劲爽快透明。提起吴家岭,滔滔不绝,他手指面前广阔的塬地就是吴家岭,在这块地里,发现有青石房基,出土有大青瓦,两个合起来是个牛槽,大小不等的瓦罐。这一片发现有很多汉墓,解放后,他和几户人家来住整二十年。这里听说有一口古井,已塌陷几乎被填满,他们为了吃水,进行了探挖,结果真有一个井。从井里挖出有三个六方木头轱辘,轴心,发现有许多碎骨头,一个大石头,井水很旺,下面地方很大,他们吃了二十年水。

老人站在塬边,指着下面说,这下面是几所院子。东边那个院子发现一个石臼,黄涛运了回去,至今还保存着。从他手指处,确也有几孔将被堵实的窑洞。据老人的老人传说是吴姓人家住处,这一片就叫吴家岭或叫吴坑。据说后来也不知什么缘故迁到牛渠村。

老人闲谈之余,提到了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两次攻占洛阳,第一次战败,损失惨重。一天独自沿洛河而上,走过宜阳韩城,到了水沟庙,腹内饥饿,忽见路边的地头有两块棍插的黑馍,狼吞下肚。这两块黒馍是一家长工下地犁地,掌柜给了两黑一白三块馍。长工觉得掌柜太狠,干这么重的话,还叫吃黒馍。心生一计,将一块白馍吃了,就用两根树枝将两块黒馍扎起,插在地头,让行人观看,羞耻掌柜一番。等长工犁地回头,馍不见了。当时李自成还没走离,问李自成:“谁把我的馍吃了?”当时李自成满口承认,他吃了。长工说:“你把我的馍吃了,那你得给我犁地。”李自成说:“犁地就犁地,反正我也没事。”犁地套了两头牛,一头有点老弱赶不上趟,李自成说长工:“干脆把这头老牛卸了,我来替牛犁地!”李自成肩背牛套和另一头牛搭配犁地,掌柜半晌到地看长工犁地。远远看见一只老虎配一头牛在“呼哧、呼哧”犁地,走近一看是一个人,掌柜赶紧摆手:“算了算了,不要再犁了!”掌柜将李自成领回了家,天天待为上宾。李自成住了一段时间,临走时送给掌柜一支小旗,嘱咐有了战时,将小旗插到门上。李自成二次攻打洛阳,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掌柜就将小旗插到了自家门上。凡是路过兵卒看到小旗,无人进院骚扰,绕门而过。

谈话已有二个钟头时光,老人还是话语,滔滔不绝,好似还有说不尽的话,讲不完的故事。时辰不早,日将要落山,便匆匆与老人告别。

今年五月三日,再次独自又访官庄。在官庄教会北边的一家门前见到的石臼,抓紧拍了照片,既然石臼在他家门,就进家聊聊,拉拉家常。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4)

进门喊了几声有没有人,从厢房走出一位慢慢腾腾,睡意未尽的老人。这位老人我一看相似相识,互相问候才知与牛渠村有两家亲戚。几句客套话后,就坐在院内闲谈。老人今年七十八岁了,虽年级稍大,说起话来瓮声瓮气,平和自信,呈现胸有成竹。

我指着门前的石臼问来历。老人告诉我,这个石臼有了年头,这是最早人们的生活用具,常言说:“有谷子不吃,捣着吃”就是指这说的,古时人落后,全凭这生活的,老人诉说不紧不慢,非常自信,又充满对现实生活的满意感。几十年前在吴家岭住时,在院内挖出来的,还有一个石锤,他指墙角说。我一看果有一带柄的石锤,都是村南吴家岭发现的,六十年代,生活困难,为了生存,我们有几户就到吴家岭住,那里比较偏僻,常搞些野果,开些荒地度日,在那一片还发现有青石地基,大青瓦。他弄了一个大青瓦后来就盖在风箱上,一个瓦刚好盖住风箱。还在地里发现有大小不等的瓦罐。他比划一个大的有小水缸那么大,里面发现有黑灰,应是早年的粮食,可能是走的紧,粮食没带完。又提到水井,他说还是老人传说,有一个水井,我们几个人估摸着地方挖,结果真有一口井。挖开时发现里面有很多白色碎骨头,年代久了分不清是什么骨头了。从他谈到碎骨肉,我心想这个井里的骨头要有一定的来历,是否与战争有关,不得而知。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5)

老人提到吴家岭吴姓人家迁居情况,老人说小时听他老姑父学说那是牛渠吴姓住过的地方。官庄村原来就没有,只有吴家岭,后来明朝开始设立兵站,当官的是黄姓,久之黄姓就发展开来,起名官庄。从官庄到韩城有个官庄,段村有个官庄,相隔都是四十五里。肯定地说是后来事,很晚了。原来有条古路是从东宋丈庄上来路过吴岭,再到河西,过河是牛渠,是条南北古路,生产队现在分地都是以古路为界。东西古路,西通旧县,到西安。旧县古时做过县,传说过县长到南边斩鬼门关,迷魂涧。东西古路是从吴岭下去到河西再到牛渠。

从以上两位老人的口述,所见相同,传说一致,对探讨牛渠吴姓迁居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从发现远古时期石臼,秦汉时期青瓦,吴姓在吴家岭居住年代久远,历史很长。吴姓何时在吴岭生活?何时何种原因迁居牛渠?需要进一步更好访问查询佐证。

南漳高垭黄龙洞下面张姓人家(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吴姓迁徙传说寻问记)(6)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