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白鸡汤(蔚蓝海水煲就的)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孙伟帅、杨秋蓉 责任编辑:姚远

军网女记者亲历中国海军远海训练:蔚蓝海水煲就的“心灵鸡汤”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杨秋蓉

关于大海,我曾经和许多人一样,觉得它是浪漫的。

我梦想有一天,与自己心爱的人乘坐豪华游轮,站在甲板上,沐浴温柔的海风,手牵手,远眺蔚蓝的海面。

这个梦想,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不过,我的另一个梦想,却在2017年的春天悄然“开花”——乘坐中国海军战舰闯大洋!

因为这个梦想的实现,让我对大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崇敬。

25天,我随中国海军远海训练编队,从中国南海到东印度洋,从东印度洋到西太平洋,从西太平洋再到台湾海峡……一处处曾在地理课本里出现的名字,让我重新认识了大海;一汪汪蔚蓝的海水,为我煲就了足以滋养我一生的“心灵鸡汤”。

海白鸡汤(蔚蓝海水煲就的)(1)

长沙舰组织跨越赤道宣誓仪式。

2月16日下午4点整,当全舰官兵集合在后甲板,与驾驶室广播共同倒数至零,当驾驶室中的仪表屏幕从“N”变成“S”,《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响起,列队整齐的官兵举起右拳宣誓。那一刻,我举着摄像机的手突然微微颤抖,泪水控制不住地涌了出来。放下机器,我悄悄用衣袖抹去了脸颊上的泪水。

这,是我第一次,听着军歌落泪。

这世上什么样的音乐最动人?触动心弦的。此时此刻,这首军歌似乎戳中了我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我感觉到作为一名军人的伟大,让我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一抬眼,骆马湖舰和海口舰正紧随长沙舰,三条军舰以纵队航行在大洋上。

站在甲板上,吹着南半球的海风,我突然意识到,穿越赤道,对我来说,是职业生涯中,乃至我整个人生中,一次不可复制的“穿越”。对于我面前的这些海军官兵来说,这是一次开始了就不会停止的、走向深蓝的“穿越”。

我想起了中学时代朗诵的那首诗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那时需要朗诵技巧才能声情并茂,而现在,只要看看眼前的场景,听听激昂的军歌和誓言,那一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就会从胸中不自觉地喷薄而出。在穿越赤道时,我在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大海里,分别丢下一枚硬币。不是为了许愿,只是想告诉大海,作为一名中国的军事记者,我乘着祖国的战舰穿越了赤道!

这样的“穿越”,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是如此紧密;个人的命运与一支强大的军队,联系是如此紧密。

在航行至钓鱼岛海域时,我心中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这个曾在历史课本里看过无数次的名字,这片曾在国防部例会上听过无数次的海域,此刻,我们就航行在这里,我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就是我们祖国的一部分。

这次远航中,我看到过外国的军机从我们舰上空掠过,看到过外国的军舰与我们在海上擦肩而过。指挥员告诉我:“都说军舰是流动的国土,这一寸国土守护的是身后万千寸的国土。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所以,很多东西,不能让。如果有一天战争来临,谁,都不会往后退!”

他的话,就像是巨浪拍打船舷般,掷地有声。

他的话,让我明白了:我们之所以能够悠闲地坐在北京三里屯的咖啡馆,与朋友喝着咖啡聊着八卦,享受着“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和平”,全是因为有他们。

和平,来之不易;和平,需要实力!正像一位诗人所说,“和平,就像天下所有女人一样,青睐于强悍的男人!”

女兵朱帅来自北京,参军前是首都医科大学的一名学生。父母本来只想让她到部队锻炼一下,然后回家安安稳稳过日子。朱帅却选择了继续留在部队,留在舰上。她说,现在想想,能为祖国做点事,人生会更有意义。

编队返航,再次航行至南海海域时,骆马湖舰举办了一场甲板晚会。

那是一个难忘的夜晚,那一幕让我品位到作为一名海军的幸福——

骆马湖舰上的歌声,随海风传开。原本航行在军舰两侧的渔船,闻歌而来。他们自发地排在军舰正后方,并且匀速跟随着军舰,浩浩荡荡。那一刻,闪烁的灯光,格外温馨。渔船和军舰,都享受着那份宁静和快乐。

三、黎叔,一个将理想和情怀当饭吃的一级军士长

网络上,有这样一个话题被热烈探讨过——

当今时代,理想和情怀究竟还能不能当饭吃?

说可以的,占少数。说不可以的,占了绝大多数。

此次随海军远航,我心中有了自己的答案——若是可以将理想和情怀当饭吃,那是极其幸福的一件事。

黎叔,就是这样一个将理想和情怀当饭吃的幸福男人。

第一次见到黎叔,是在餐厅里。所有人都在吃饭,黎叔却在忙前忙后,穿梭于配菜间和饭堂之间。他一会儿看看盛菜的大桶里还有多少菜,一会儿问问战士米饭够不够吃,眉眼间尽是笑意。

“这位老班长是炊事班的?”看着黎叔肩上一级军士长的军衔,我问旁边的战士。

“哪儿啊!黎叔是我们舰对空部门的技师!论专业,那绝对是我们舰的这个!”说着话,战士朝我伸出了大拇指。

所有战士用餐完毕,陆续回到兵舱休息。热闹的餐厅只剩下了几名教导员和黎叔,他们的午餐刚刚开始。

黎叔名叫黎联社。他笑意盈盈地告诉我:“我是1971年生人,是个‘70后’!”

“啥呀!明明就是‘60后’,装嫩!”旁边“90后”的小战士听见后,打趣地插了一句。

“这些小家伙!就爱开我的玩笑!”黎叔从不介意,有时还会跟着自嘲一番。

黎叔是地道的陕北人,1991年走出了大山。离家时,好多人跟家人哭着道别,唯有他,笑着朝爸妈挥手,然后一转头对旁边哭红眼的战友说:“哭啥哭!当兵是多好的事儿!有啥可哭的!”走时,他告诉爸妈,他要当一辈子兵!说这话时,他想起了8岁时,村里来的两名测绘兵,真威风!想着,他抻了抻自己身上的军装,踏上了南下的火车。

就这样,当兵的梦想照进了黎叔的现实。从此,这个梦想也成了黎叔的“饭碗”。无论多难,他都不曾想过放弃。

黎叔唯一一次流泪,是在2012年。

564舰即将转隶。面对服役多年的军舰,黎叔用手轻轻抚摸着曾朝夕相处的装备,万般不舍。“黎叔跟装备呆的时间,比跟嫂子在一起的时间都长!”刚刚开玩笑的小战士一脸认真地说。这一次不是开玩笑。

“所以舍不得啊!后来他们告别完都走了,我偷偷亲了一下我的装备。”说起掉眼泪的过往,黎叔有点不好意思。

现在想来,那种感觉,就像是父亲送女儿出嫁。披上头纱,还要挽着她的手,将她带上红毯,交给另一个呵护她的男人。“幸福,却又像是剜去了自己的一块肉。”

远航的第10天,我得了重感冒。本来已经不再晕船的我,又开始吐了,吐到只能吐胆汁。黎叔知道后,晚上训练完,跑到炊事班给我烙起了葱花饼。

“小孙,北方人还是喜欢吃面食吧?吐归吐,吐完了还得吃,不然身体要垮的!”黎叔的语气,是老班长关心新战士的语气,更是家长关心孩子的语气。我突然明白了大家叫他“黎叔”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是整条舰上年纪最长的,更因为他就是大家的家长,每一名舰员都像他的孩子一样。

身处都市的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追求着想要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幸福的?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往往,我们眼里看到的是什么,追求的便是什么。站在都市写字楼的窗前,我们心里装的是物质的欲望。眼里看到的,是闪闪的霓虹,是川流的车辆,是股市大盘里的起起伏伏。

25天的远航,手机左上角只剩下了“无服务”。没有微信,没有天气提醒,没有新闻推送。也是在这样的时候,远眺海平线,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才显现出来。我不再计算工资要一分几半,不再关心房东是不是又要涨房租。我想到的,是爷爷奶奶的身体是不是还好,关心的,是爸爸妈妈会不会因为长时间联系不到我而担心。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想家了,第一次在我的梦里,全是我的家人,一连几天。

大海就像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生命中的轻与重。

采访中,只要说起舰,不论是舰长、政委,还是普通一兵,他们都会不自觉地加上一个定语——“我们的”。这个下意识的举动,让我意识到了他们与军舰的关系。在他们的心里,“我们的舰”是最重要的。

当然,如果有别的,那也一定是和“我们的舰”同等重要。

长沙舰副舰长陈三宝最近的心情有点乱。离家归队的那天中午,小女儿怎么都不肯吃饭。她知道,“吃完饭爸爸就走了”。她不想让爸爸走。爸爸这一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在军舰上的每一名官兵,无论最初从军的目的是什么,可到了大海一起远航,他们都变成了同一种人——闯海的人。

他们心中的理想,看看飘扬的军旗,你就会明白。

因为这次远航,我觉得自己的心海一下子变得博大、浩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