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关于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处于怀孕、哺乳期的女性身上,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关于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处于怀孕、哺乳期的女性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自己患了“贫血”。实际上,贫血并不是一种单独的疾病,而是一种临床综合症状。各个系统的疾病,都有可能引起贫血,如癌症、因损伤失血、内出血和肾脏疾病等。

对于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症状?该怎样预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1.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人体缺乏足够的铁来产生足够数量的红细胞,而出现的一种疾病。

人体需要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在人体的血液中,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运输至身体各个器官、部位。当人体缺乏铁时,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血红蛋白,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数量就会过少,从而出现缺铁性贫血。

2.为什么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如果身体没有摄入足够的铁,或者是失去了太多铁、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的血红蛋白,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常见的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主要有:

失血过多。血液中的红细胞内含有铁,如果身体发生出血,就会导致铁流失。月经过多、内脏缓慢性出血(如患有消化性溃疡)的人,都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饮食中缺乏铁。如果饮食中缺乏铁、没办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铁,长此以往,也会发生缺铁性贫血。

身体无法吸收铁。食物中的铁会被小肠吸收进入到血液中。患有肠道疾病,如乳糜泻等,会影响肠道从中吸收营养的能力,可能会导致缺铁性贫血。如果小肠进行过手术,切除了一部分,吸收铁等营养物质的能力也可能会受影响。

怀孕。许多怀孕的女性会发生缺铁性贫血。女性怀孕后,不仅自身血容量增加,需要更多的铁;同时,她们也需要为成长中的胎儿提供充足的铁。

3.哪些人更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会发生缺铁性贫血,不过以下人群风险更高。

女性。女性在月经期间会排出经血,因此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婴儿和儿童。婴儿,尤其是低体重和早产的婴儿,如果没有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得足够的铁,可能会面临缺铁的风险。儿童在青春期,生长发育较快,需要更多的铁。

吃素的人。如果不吃其他富含铁的食物,吃素的人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可能更大。

经常献血的人。经常献血的人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可能会增加,因为献血会消耗体内的铁。

4.缺铁性贫血有什么症状?

在缺铁性贫血初期,症状大多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随着体内铁含量的减少和贫血程度增加,患者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

感觉虚弱和疲劳,容易疲倦;

皮肤苍白、干燥、皱缩;

胸痛、心跳加快或呼吸急促;

头痛、头晕眼花;

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

指甲出现异常,如变苍白、变薄、变平,脆弱易折;

铁含量极低时,还会出现异食癖症状(就是想吃一些不是食物的东西,如灰尘、涂料或粉笔)。

儿童患缺铁性贫血时,还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症状。

5.缺铁性贫血有哪些危害?

发生缺铁性贫血后,除了会引发一些症状外,还可能引起一些并发症。

通常,轻度缺铁性贫血不会引起并发症。不过,如果不及时治疗、补铁,缺铁性贫血会变得更严重并导致并发症,包括:

心脏问题。缺铁性贫血可能导致心跳加快或不规则。当发生缺铁性贫血时,心脏必须泵出更多的血液来弥补血液中氧气的缺乏,这可能导致心力衰竭。

孕期问题。在怀孕期间,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与早产和低体重婴儿风险升高有关。

生长发育问题。在婴儿和儿童期,严重的缺铁性贫血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此外,缺铁性贫血还与感染风险增加有关。

6.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将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饮食中的铁分为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前者容易被吸收,后者不容易被吸收。

血红素铁主要来自红肉和禽肉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主要有红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制品、贝类等。

非血红素铁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和乳制品中。富含非血红素铁的食物主要有全谷物、豆类、坚果类、果脯和绿色蔬菜等。

同时,在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时,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助于促进铁的吸收。

此外,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服用铁补充剂,也有助于预防缺铁性贫血。

总而言之,我们的身体需要足够的铁,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同时,铁的摄入量又不宜过多,否则将导致过量的铁在各器官和组织中沉积,造成损伤。

中国营养学会指出,成人膳食铁的推荐摄入量为男性12 mg/天,女性20 mg/天,最高摄入量为42 mg/天。至于通过哪些食物补充铁,可参考往期内容:养颜、抗疲劳、头发指甲有光泽......补铁吃这些食物就可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