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

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jū)。

君子陶陶(yáo),左执翿(dào),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国风 王风 君子阳阳》

这首诗字数不长,短短32个字,只描述了一个场景——歌舞,至于谁和谁一起歌舞,任凭你们猜猜猜。所以后世解读起这首诗来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毛诗说它是招下属归隐的聚会,朱熹说它是征夫归家后与妻子自娱自乐的诗,现代人认为是舞师与乐工共同歌舞的诗。然而诗经女孩认为,这是一首描写夫妻和谐生活的诗,写的就是椒房之乐。不信,我们来看!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1)

一、这首诗的八种解释

因为本诗有各个版本的解读,一共八种。所以翻译起来也不一样。我们先看基本释义:

开篇写“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阳阳:同“扬扬”,快乐得意的样子。左:左手。簧:吹奏乐器,又称笙。右:右手。由:从,跟从。房:房中乐。只且:语尾词。这句话主要说君子很快乐,左手拿着簧,右手拉着我入房,君子召我到房中演奏音乐。

第二段“君子陶陶,左执翿(dào),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陶陶(yáo yáo):这里和阳阳意思差不多,指快乐貌。翿(dào):舞蹈道具,用鹭羽制成,类似旗帜,舞者所持。敖:翱翔,逍遥。这句话和第一段意思差不多,君子很快乐,左手拿着翿,右手拉着我翩翩起舞,快乐又逍遥。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2)

如果我们单看字面意思,这首诗写的就是君子左手演奏乐器,右手拉着我翩翩起舞,快乐逍遥自在。但是孔子把它编成了《经》,教化的意义不能没有,所以《毛诗序》说:“《君子阳阳》,闵周也。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意思是说诗中的场景是乐官(君子)遭乱,招下属归隐的聚会。诗经女孩觉得这种说法解读太过,不太靠谱。

第二种说法是朱熹《诗集传》说:“盖其夫既归,不以行役为劳,而安于贫贱以自乐,其家人又识其意而深叹美之。”他认为这是一首征夫回家后与妻子自娱自乐的诗。既然写君子,古代贵族才能称之为君子,所以说征夫也不太靠谱。

还有其它几种说法:第三种说法是乐官辞官归隐的场景;第四种说法是讽刺君子的治浪行为之作;第五种说法是将军凯旋后庆贺胜利的场景;第六种说法是周天子醉生梦死的写照;第七种说法是情人相约出游,载歌载舞的游乐诗。现在看起来都不太靠谱。

最后现代通常解释为诗描写的是舞师和乐工共同歌舞欢聚言别的场面, 从诗本身的内容来看,这种说法非常可信,我们也多采用这种说法。但是真的是这样的吗?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3)

二、本诗写的是椒房之乐!

诗经女孩认为,本诗描写的是夫妻的和谐生活,描写的是椒房之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

1、诗经里描写人性欲望

中国人向来避讳谈“性”这个话题,而且古代人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渠道也不如我们现代人多。但是在诗经那个年代,人们还是相当开放的。春秋齐国公子小白在成为齐桓公之前,齐国全国在春季进行“淫奔”活动,小白也曾参与其中。而且后期管仲辅佐齐桓公,为了发展经济,开全国“官妓”之先河,开设女闾,招引客商和百姓。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孔子在论语里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意思就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不虚假。”又说:“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意思是思无邪是人真性情的流露,遵从本心,不虚假。

作为一部周朝到春秋的百科全书,《诗经》涵盖的内容是全方面的,所以我们要感谢孔夫子,在编写诗经的时候,为我们保留了这些人性原始欲望诗,这些朱熹称之为“淫奔者之诗”的内容。例如《野有死麕》,“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描写已经很明显了。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4)

2、音乐舞蹈是用来节制欲望的

欲望是人生一种真实自然的存在,每个人都充满着各种欲望的骚动。古代发明琴、瑟、簧等这些乐器,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节制欲望。

《左传》有这样一个故事:昭公元年,晋侯(晋平公)向秦国请求良医,秦伯派医和前去。医和诊视后说:“这病没法治了,这叫作象‘蛊’一样的病。不是因为鬼祟,不是因为积食,而是因为亲近女色,被其迷惑而丧了‘志’。晋平公问道:“女色不可接近吗?”医和答道:“应当节制。前代圣王创造音乐(繁体字‘乐’与‘药’相关),是为了节制百事。所以音乐有宫商角徵羽五种音节,旋律快慢首尾连贯,达到音节就降下来,连降五次后就不能弹了。再弹奏,人的手法就会烦乱,出现靡靡之音,惑乱心神,充斥双耳,使人忘记了平和,君子不听这种音乐。人对待事物也是这个道理,当事物让人烦乱时,就应当舍弃它,这样就不会得病。君子过琴瑟和谐的夫妻生活,要用礼仪来节制,绝非用来惑乱心神。

其中“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地位的崇高,本诗中的君子,也是指对统治者和贵族,而非一般的男性。那么诗经女孩说这首诗写“椒房之乐”,椒房,指皇后、妃子等贵族女子所住的宫殿。所以这首诗,绝非朱熹所说征夫回家夫妻自娱自乐。作为《王风》中的一篇,很有可能是贵族男子和女子载歌起舞的诗篇。

本首诗中,写君子邀美女琴瑟和谐,共舞一曲,欢乐翩翩。诗中的“簧”和”翿”分别是两种乐器。其中簧,除了本诗,诗经里还有《秦风·车邻》“并坐鼓簧”和《小雅·鹿鸣》“吹笙鼓簧”,以及《小雅·巧言》之“巧言如簧”。簧,作为一种乐器,最初的意思和女娲有关。

传说“女娲做笙,列管于匏上,纳簧其中。”什么意思呢?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匏,是一种葫芦,笙管插匏(葫芦)制的笙斗上,又纳簧片于其中。这种构造正寄寓着伏羲和女娲兄妹同入葫芦(匏)中逃避洪水,他们是洪水退去后仅存的遗民,只得兄妹结婚,传下后代,使人类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进一步指出"女娲作笙簧"亦与人类的繁衍滋生密不可分。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5)

3、这首诗里的隐喻和暗示

除了以上说乐器之外,这首诗里还有几个词:

第一个是“君子阳阳”中的“阳”,中国古代讲“阴阳”,阳本身代表男性。这里的君子阳阳,通“扬”,举起的意思。

第二个是在“右招我由房”的“房”,即行房意。《汉书·艺文志》曰:“房中者,性情之极,至道之际。” 古代讲欲,但不主张禁欲,而是反对淫欲。孔子讲到礼,是说要受到理智的节制,讲究适度、平和,不能过于放纵、任其泛滥。

第三个是在“右招我由敖”的 "敖",“敖,是会意字。从也,从出,俗字作遨。像男子行房之动作。《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茎垂者,身中之机(变化的要点),阴精之候(表现),津液之道也。俯仰不便,趋翔不能。”趋翔,即“翱翔”意。

最后一个词“其乐只且”之“且”,在甲骨文中,“且”特别像男性的某个器官,所以此句的翻译应是“多么快乐啊男欢女爱!”而不是一个语气助词。

从以上几点分析来看,你自行脑补,这首诗又会是另外一幅活色生香的画面了。

诗经的典型特征(诗经里的君子阳阳)(6)

古代讲究阴阳和谐,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底蕴。阴与阳相互联调,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孔子提倡的就是和谐之美,阴阳和谐,则万物生长!琴瑟和谐,则子孙昌盛,国强民富。所以《君子阳阳》这首诗,不能只从字面上看,要看其中暗含的深意。你们说是这个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和观点吧!

作者:诗经女孩,80后摩羯座,互联网从业者。爱读书,爱国学,爱写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诗经女孩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诗经之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