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传记介绍(名人传记之爱迪生)

爱迪生是美国人,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等1328种,平均啊,每11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呢,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爱迪生传记介绍?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爱迪生传记介绍(名人传记之爱迪生)

爱迪生传记介绍

爱迪生是美国人,发明的东西有白炽电灯、留声机、活动电影、自动电报机、速写机等等1328种,平均啊,每11天就有一项发明。当然,这里呢,也包括他的助手的功劳。

1882年是他发明最盛之年,平均每三天,就发明一种东西。那,这位发明大王是怎样走上发明之路的呢?这就得说到爱迪生的小时候了。

刚上小学的时候,爱迪生的老师很讨厌他,因为啊,爱迪生不像别的小朋友那样乖乖的听话,而是爱提一些奇怪的问题难为老师。有一天,老师被他惹恼了,找到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小孩真怪,老问我,为什么2 2=4,这么一来,搞的课堂的教学难以进行,如果传染上别的孩子就更糟了,我教不了他,你另想办法吧。”

爱迪生的妈妈是理解爱迪生的,于是,他把爱迪生领回家来亲自授课。就这样,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比在学校读书的孩子还要多的知识。

为了谋生,也为了挣点钱做实验,爱迪生开始卖报。早上六点出发,晚上九点半回家,稍有时间他就钻图书馆看书,想问题。这个图书馆呢,坐落在底特律,是爱迪生的火车上卖报的终点站。

一天,爱迪生在专心致志地看书,有位绅士向他走来:“我时常在这里见到您,请问您读了多少书了?”

“我已经读了有15英尺高的书了。”爱迪生看了看这位有点古怪的绅士认真的回答道。

“哈哈。”绅士大笑起来,有点使爱迪生感到惊讶。过了一会儿,那绅士又认真起来,“哦,15英尺,值得佩服!请问你读书时有个什么确定的目的吗?据我观察所见,你以往读的书与今天读的书性质就不一样,你是不是随便乱读的呢?”

小爱迪生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不,我是按次序读的,我下了决心要读完这个图书馆里所有的藏书。”讲完这番信心十足的话,爱迪生直盯着那绅士,盼望着他走出一句评判性,哦不,表彰性的话。

不料,那绅士却说:“啊,你要读完这图书馆所有的书啊。精神可加,但是,你这种读法是会浪费精力的,经济实效的读书方法是,先应有一定的目的,然后再去选书读。从今以后你要定一个计划呀,有了计划,就可以循序渐进了。”

一番话犹如一道阳光透过心扉,射入了爱迪生求知欲旺盛的心,他牢牢地记住了那位绅士的指点,开始更加自觉、更加有计划的读书学习了。

在研制改进打字机的一个部件的时候,他就把有关打字机的书全部借来,系统阅读,并且很快解决的问题。在发明电灯的日子里,他常常钻进图书馆,把各种杂志书报上的有关文章阅读一遍,而后根据需要再抄一些段落。

有人统计说为了研究发明电灯,爱迪生在图书馆使用的笔记本达200本,共计4万多页。这种带着一定目的、有计划积累知识的学习读书方法,给爱迪生带来了莫大的好处,要说读书的妙诀,这也应该算做重要的一条吧。

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曾说过一句名言: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其实还有后半句——但没有这1%的灵感,那99%的汗水也是徒劳。

所以说,勤奋是很重要的,但同时也要有想法,有创意。那份突然而来的灵感,才能为发明创造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起来听听爱迪生的故事吧。

当人们在明亮的灯光下看着电影,亦或是听着广播里播放喜欢的节目的时候,人们会偶尔想起一个人,那便是发明大王爱迪生。

1847年,爱迪生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既喜欢动脑又喜欢动手,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很感兴趣。所以遇到不懂的事情呢,他就会不停地向他人提问,有遇到需要动手的事情,他绝不懒惰,一定会亲手去做。

一天上午,小爱迪生匆匆的吃完早饭,就不见了踪影,父亲急得四处的寻找。直到傍晚,父亲才在库房附近发现他。他正神情专注,一动不动的蹲在一个鸡窝里。父亲气乎乎的问:“你这一天连饭都不吃,蹲在这个地方干什么?”

“我在孵小鸡呢,爸爸。”爱迪生指着屁股下面一堆鸡蛋,眨着大眼睛回答道。

爸爸听了哭笑不得,一面是伸手拉他,一面大声的说:“你怎么能够孵出小鸡呢?快出来吧,我的傻儿子。”

“不,我不出来。”爱迪生争辩说,“妈妈养的母鸡就是趴在鸡蛋上孵小鸡的。”

“你是母鸡吗?”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问。

“那为什么母鸡能孵出小鸡,我就不能?我一定要亲自试试才知道。”爱迪生撅着嘴不服气的说,最后还是父亲用力把他拉出了鸡窝。

爱迪生一直把这种爱问、爱动手的习惯带到了学校。

八岁的时候,爱迪生上学了。在课堂上,他经常是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老师和同学们都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候呢,老师都回答不上来,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会变得很尴尬,因此老师对爱迪生感到很头疼。于是他向爱迪生的妈妈说:“这孩子神经啊有一点不太正常,他经常提一些可笑、莫名其妙的问题,弄得我哭笑不得,还妨碍了课堂秩序,我看您还是别让他上学了吧。”

可妈妈对爱迪生从来都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他从来不觉得儿子问问题有什么错,反而是鼓励他多学多问,于是,妈妈将爱迪生带回了家。

妈妈原来是一名小学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因此,她在家里教爱迪生读书,认字写字。同时,为了让爱迪生学会独立思考,妈妈也会对爱迪生提一些问题。每当爱迪生回答正确的时候,妈妈就给他鼓励,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呢,妈妈就耐心的为他讲解。渐渐的,爱迪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提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由于母亲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爱迪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不仅是博览群书,而且拥有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在母亲的指导下,爱迪生阅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他被书中洋溢的真知灼见所吸引,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书读多了以后,爱迪生又对实验产生了兴趣,母亲是专门为他准备了一间实验室。

有一次讲到了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时,妈妈让爱迪生到自己家旁边的高塔上尝试。爱迪生拿了两个大小和重量不同的球,同时从高塔上抛下,结果两个球同时落地,爱迪生觉得很神奇,并兴奋地告诉了妈妈实验的结果。

这次实验也铭刻在了爱迪生的脑海里。

爱迪生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就想,为什么鸟儿能在天上飞,人却不能呢?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人像鸟一样的飞上蓝天。

于是他对妈妈说,如果人能像鸟儿一样在天上飞,那该有多好啊。

此后的一段时间,爱迪生就在苦思冥想,该如何才能够飞上天?他看到气球在天上飞,就联想到,要是人身体充满了气体,那不也可以像气球一样飞上天吗?爱迪生从此就关注各种能产生气体的东西。他看到妈妈在做面包,发酵粉能够产生气泡,就想如果把发酵粉和其他的原料配成一包药粉,人吃下去,肚子里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或许能使身体变轻,飞向天空呢。想到这儿,他开心极了,连忙是跑回家去研究发酵粉。

这天下午,小伙伴米吉利来找爱迪生玩,为了试验自己发明的能让人飞起来的药是否灵验,爱迪生兴致勃勃的问米吉利:“你想不想升上天空啊?”

“想啊。”米吉利跳起来说,“你有什么办法吗?”

爱迪生点点头说:“你把这包药粉吃下去,待会儿管保你能飞起来。”米吉利是信以为真,接过药粉,冲了水,一饮而尽。谁知道米吉利吃下药粉,肚子开始疼起来,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哇哇直叫唤,最后只能躺在地上打滚。爱迪生的父亲闻声赶来,立即把米吉利送到医院急救,好危险呀。爱迪生的父亲气得用柳条边是狠狠地抽了他一顿,爱迪生咬着牙没有哭。

从此,妈妈叫爱迪生停止了实验。

11岁的时候,爱迪生当了卖报童,他每天的任务就是到火车站去卖报。在火车站,他对发电报很有兴趣,只要看到站长在发电报,他就会在一旁仔细的观察,很快他就懂得了电报的原理和操作的方法。

187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面对资金困难以及屡屡失败等问题,他始终都没有放弃,终于在1879年的十月研制成功了。他为此呢是试用了接近1600种材料进行试验,连续用了45个小时之后,这盏电灯的灯丝才被烧断,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广泛实验价值的电灯。

爱迪生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一种果敢的精神,以及超乎常人的克服艰苦的毅力,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他在84年的时间里发明了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还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有不少的创作和真知灼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