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

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项目

建设地点:济源市邵原镇(长约 13.56km),洛阳市新安县(长约 32.856km),三门峡市渑池县(长约 1.555km)。

建设单位:河南省济新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规模:路线全长 47.971km,占地面积为 493.27hm 2 ,其中永久占地面积338.2720hm 2 ,临时占地 155.0hm 2 。项目总挖方 1297.46 万 m 3 (统计含互通区、服务区、隧道弃渣),总填方 687.89 万 m 3 ,弃方 609.57 万 m 3 ;共设置弃土场19 处,可弃土石方约 609.6 万 m 3 ,不设取土场;主线沥青砼路面为 569.975km 2 ;共设置 29 座主线桥(含互通主线),大中桥 11.2028km/26 座,设特大桥 3.184km/3座;设置隧道 3887m/5 座,涵洞 47 道;互通式立交 6 处(其中枢纽立交 2 处,服务型立交 4 处),分离式立交桥 86m/1 座,通道 17 道、天桥 16 处。

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 907416.79 万元,平均每千米投资 18158.87 万元。

建设工期:工程计划 2022 年 10 月开工建设,2025 年 10 月建成通车,建设总工期 36 个月。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济源至新安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路线大致呈南北走向。项目于济源市邵原镇南接菏宝高速公路,经下冶镇西,向南跨越黄河,经新安县石井镇西、北冶镇西、青要山镇东、石寺镇西,渑池县洪阳镇东,于铁门镇北与连霍高速交叉,顺接正在建设的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路线全长约 47.971km,其中济源市境 13.56km,新安县境 32.856km,渑池县境 1.555km。

根据拟建项目交通量规模及区域地形条件,全线采用设计速度 100km/h 高速公路标准,其中起点至黄河三峡互通段(K0 050-K10 890)及黛眉山互通至终点段(K19 890-K47 794.336)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26.0m;黄河三峡互通至黛眉山互通段(K10 890-K19 890)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整体式路基宽度 33.5m。

线路 方案比选

本次评价重点根据线路功能定位、区域现有及规划的路网、区域重要的生态环境敏感区分布、黄河桥桥位、区域旅游资源分布情况等因素,对项目工可给出的不同路由方案进行比选,给出相对最优路线方案。

区域背景资料

(1)本线路功能定位

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中定位的本项目为洛阳都市圈联动路线,连接新安县和济源示范区。通过本线路的建设可优化区域路网结构,分流济洛高速、二广高速交通压力,填补济洛高速与垣渑高速中间 55km 的南北跨黄河通道空白;作为洛阳市西部的出省通道,加强洛阳市与山西省的经济文化交流;带动沿线旅游资源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2)区域现有及规划的路网

区域内现有的东西向高速通道主要为菏宝高速和连霍高速,连接菏宝和连霍的南北向高速通道主要有垣渑高速、济洛高速和二广高速。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1)

(3)区域内重要生态敏感区及旅游资源分布

经查询相关资料,区域内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主要为黄河北岸的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黄河三峡风景区、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河北岸的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共三处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同时此三处生态敏感区均属于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区域内主要旅游资源有黄河三峡风景区、黛眉山景区、紫荆山景区、龙潭峡景区、青要山景区、漏明谷景区和万山湖景区。区域分布情况见图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2)

路线走廊带方案 比选

(1)走廊带方案

路线终点位于新安县城西北方向,与连霍高速公路立体交叉,并向南衔接在建的新安至伊川高速,该位置位于东西两条南北通道济洛高速、垣渑高速正中间。

规划在建的新安至伊川高速与连霍高速公路交叉设有铁门枢纽互通立交,该互通在详细设计阶段之初就已考虑远期向北与本项目路段的衔接,进行了一次设计、分期实施,本项目的终点选址是明确的。

关于项目的起点,《河南省公路网调整规划(2021-2035)》中的项目路段起点是与沿太行山高速西沿段衔接,贯通为高速大通道,接点位于菏宝高速与济洛高速互通以北约 3km 处。项目工可阶段,根据区域路网结构、线路功能定位,拟定了东走廊带和西走廊带两个走廊带方案。

西走廊带:起于邵原镇南,路线向南,经黄河三峡景区西,后跨越黄河,经石井镇西、北冶镇西、青要山镇东、石寺镇西,在新安县西北与连霍高速交叉,接在建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到达走廊带终点。

东走廊带:起于菏宝高速与济洛高速互通以北约 3km 处规划的沿太行高速西沿段,路线向西南经下冶镇东,黄河三峡景区东,在三峡景区边缘东部跨越黄河,继续向南,经石井镇东、北冶镇西,在北冶镇南约 2km 处与西走廊带相交。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3)

(2)路线走廊带比选

①起点方案比选

西走廊带起点位于邵原镇南现有菏宝高速邵原镇下口附近,该处西距垣渑高速菏宝速度互通约 20km、东距济洛高速菏宝高速互通约 25km,基本位于两条南北高速通道的正中位置。东走廊带起点位于菏宝高速与济洛高速互通以北约3km,该方案将会在菏宝高速北侧形成一条近距离的高速通道,使得路网功能重复;该方案与济洛菏宝高速互通位置基本重合,无法有效分流济洛高速的车流量;

另外由三条高速围成的“小三角”地块内建设多处枢纽互通,不满足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间距不宜小于 4km 的要求。西走廊带起点优于东走廊带。

②跨黄河位置比选

东走廊带方案需两次跨越黄河小浪底库区,分别设置 2.6km、1.8km 的特大桥,该处属于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范围,需设多个涉水桥墩;西走廊带方案选择在黄河水面狭窄处设计一处 605m 的特大桥一跨式通过黄河,东西走廊带跨黄河位置见图。西走廊带方案明显优于东走廊带。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4)

③对重要生态敏感区的影响情况对比

西走廊带穿越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黄河三峡景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紫荆山景区,共涉及三处生态环境敏感区;东走廊带避开了两处地质公园,仅穿越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实验区一处敏感区,但其需设多个涉水桥墩,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较大。从走廊带层面分析,东西两个走廊带对生态敏感区的整体影响大小基本相当。

④对沿线旅游资源的带动作用对比

济源、新安旅游资源丰富,有效带动当地旅游资源发展也属于该线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功能定位,西走廊带可有效带动黄河三峡风景区、黛眉山景区、紫荆山景区、龙潭峡景区、青要山景区、漏明谷景区等六个旅游景区的发展,而东走廊带只能带动万山湖景区和漏明谷景区两个旅游景区。西走廊带方案明显优于东走廊带。

综上,本次评价推荐西走廊带方案,与工可推荐方案一致。

路线方案 比选

(1)路线方案介绍

根据项目路线通道总体走向及起讫点位置,结合沿线地形、城镇布局等情况,按照路线总体走向基本顺直,工程量小,经济合理,有利于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的原则,工可阶段拟定了 K 线、AK 线、BK 线、CK 线、DK 线、EK 线、GK 线 7个路线方案,详见图 3.1-5,工可推荐线为 EK 线 K 线,各路线方案分述如下:

①K 线方案

K 线方案于济源市邵原镇南接菏宝高速,改建原邵原服务型互通立交为枢纽兼服务型的互通立交,路线向西南,经红土腰东南,沿道西河西侧布线,经坟凹东、北庄西,在红院村西设置红院隧道,路线继续向南,经王古沱村西,在圪斗沟南设置黄河三峡互通,设匝道与 Y007 相接;路线向南,在小沟东侧跨越黄河,设置黄河特大桥,路线出济源市境进入洛阳市新安县境。

进入新安县境后路线继续向南行进,在荆紫山景区东侧设置西岭隧道,尔后经石井镇前沟东侧,在石井镇西侧设置黛眉山互通立交,与省道 S242(原 S246)相接;继续向东南设置特大桥同时跨越青河及漏明河,尔后设置官后隧道穿越漏明谷景区;路线经漏明谷景区西侧,经老韩沟东、刘黄岭村西,在北冶镇西北设置万山湖互通与 S242 相接,同时与万山湖服务区合建;路线继续向南,经老王岭村西、下涧沟村西、上涧村东,在曾家洼村西设置青要山互通立交,与 S314相接;经郭家坑东、胡岭村西、坨腰村东、上董村西、魏庄东、坡池堰西,在于家沟东南接在建新安至伊川高速公路,到达项目终点。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5)

②AK 线方案

AK 线方案起于翟庄北的菏宝高速,西距菏宝高速南坡隧道约 1.5km,东距菏宝高速邵原互通约 2km。路线向南经后刘寨村西,张庄村东,在北凹村东汇入 K线,AK 线全长 4.328km,对应 K 线长 6km。

③BK 线方案

BK 线方案于北凹村东与 K 线分离,经西沟村东,红院村东,南凹村西,在北沟村东设置隧道穿越,路线向南在王古沱村南设置黄河三峡互通,与 Y007 相接;路线向南经前岭村东,后在西坡村南跨越黄河,进入新安县境;路线继续向南设置隧道穿越荆紫山景区,路线向南经后沟村东,在太平庄村东汇入 K 线。BK线长 15km,对应 K 线长 15.091km。

④EK 线方案

EK 线方案起点与 K 线起点相同,均位于济源市邵原镇南菏宝高速公路上,改建原邵原服务型互通立交为枢纽兼服务型的互通立交,路线沿 S310 西侧布线;

路线向南经红土腰村东、前颜沟村东、卫家村西、大岭后村东、赵家庄东,在山院村东设置黄河三峡互通立交与 Y007 相接;路线继续向南,经黄家庄村东、马经头村西、孟良寨西,在八角山南跨越黄河;路线转尔向西南,经东沟村西、煤窑坡村北后沟村北,在在太平庄村东汇入 K 线,EK 线长 24.381km,对应 K 线长24.091km。

⑤GK 线方案

GK 线在新安县东沟村东与 EK 线分离,经寺沟村西,石井镇规划东,在石井镇东南跨越黄河支汊;路线继续向南,在北岭村北设置北冶互通立交,与 S242(原S246)相接;路线继续向南在刘黄岭村西汇入 K 线,GK 线长 12.6km,对应 EK 线长 14.08km。

⑥CK 线方案

路线在新安县太平庄村东与 K 线分离,沿漏明谷景区西侧布线,经北五顷村西、丁庄村西、小南山村东、后碾坪村西、寺院口村西,在圪塔里沟村东设置青要山互通立交,与 S314 相接;路线向南经北坡村西、田岭村东,在高家坡村南汇入 K 线。CK 线长 17.36km,对应 K 线长 18.135km。

⑦DK 线方案

路线在谢家洼村东与 K 线分离,路线向南经刘黄岭村西、后洛岭村东;路线向南经西王坡村西、东窑村西、茶树沟东、牛家坡村西,在袁家门村北设置特大桥跨越畛河;路线转尔向西南行进,经小刘岭村西、西沙坡村西,在拓家村西汇入 K 线。DK 线长 15.578km,对应 K 线长 15km。

(2)建设方案综合比选

项目位于山岭重丘区,沿线无大型人员密集的居住区,各比选线路沿线声和环境空气敏感点分布情况大同小异,故线路比选不再对其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区域内分布有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黛眉山国家地质公园三处生态环境敏感区,本次评价以各线路对三处敏感区的影响做为重点对不同的路线方案进行比选;经过对各线路方案的梳理可知,共有 K 线、BK 线、EK 线、GK 线共四条线路穿越敏感区的长度及位置有所不同,故在此只对这四条线路从环保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他三条比选线路不再参与进一步的比选。

GK 线与 EK 线的区别在于绕行石井镇的方位不同,由前面的图 3.1-4 可以明显看出,GK 线方案需两次跨越黄河小浪底库区,第一处跨黄方案与 EK 线相同,另需在南部设置一处约 2km 的特大桥穿越小浪底库区,该处属于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范围,故 EK 线明显优于 GK 线,GK 线不再参与进一步的比选。

结合图 可以看出,K 线、BK 线、EK 线三条比选线路均穿越了三处生态环境敏感区。另外,本项目黄河桥位于小浪底库区,该段黄河河谷较窄,呈宽“U”字形,河面宽度 400~1000m 不等,北岸山坡稍缓,南岸山坡稍陡,桥位选择是重要的控制因素,K 线、BK 线、EK 线分别对应了工可阶段三处跨越黄河桥位方案:桥位①(K 线)位于小沟东侧,桥位②(BK 线)位于西坡西侧,桥位③(EK 线)位于八角山南侧。拟选桥位布置见图

新安县新建高速公路最新信息(新建济源新)(6)

K 线对应的桥位①河面宽度 1300m,南岸地形较陡峭,北岸地形较平坦,是三个桥位最长的;BK 线对应的桥位②河面宽度 1200m,南岸地形较陡峭,北岸地形也较平坦;EK 线对应的桥位③河面宽度 400m,是三个黄河桥位中桥梁最短,规模最小的桥位方案,南北两岸地形均很陡峭。三条路线经过的黄河小浪底库区范围内泥沙淤积层厚度已达 55m,水位呈周期性变化大,常年水深为 30~50m。在河南黄河河务局组织的防洪评价及桥位评审会上,专家认为如果在水中设置桥墩,会对库区水流流速和流向造成影响,严重影响小浪底库区排沙,因此专家要求不能在水中设置桥墩。桥位①、桥位②因跨度超过 1000m,桥中间必须设置桥墩,三条路线八角山段是整个库区最窄河段,距离小浪底水库大坝较近,桥位③为整个库区最窄河段,是黄河上非常稀缺的最佳桥位,采用一跨桥跨越,中间不需要设置桥墩支撑桥体,对小浪底库区排沙、小浪底水利枢纽防洪调度、泥沙冲淤以及河道河势稳定没有影响,该桥位方案已经通过河南黄河河务局评审。由此受黄河小浪底库区调水调沙的影响,拟建工程必须单跨通过库区,在黄河八里峡八角山段的狭窄水道是拟建项目唯一选择;另外,从环保角度来看,EK 线对应的桥位③穿越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最短,且一跨通过、不再河道内设桥墩,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最小,EK 线为相对最优方案。

经综合分析,从环保角度考虑,EK 线 K 线为相对各比选线路中的最优方案,与工可推荐线路一致。

#河南高速##济源##新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