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有名的十首诗带图 王维诗中不仅有
王维是一个全能的天才艺术家,“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他将情志与才华均融入诗歌之中:其诗画双绝,于是两种技艺在他笔下融汇,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王维晓佛理,于是其诗极具禅理,诗境空灵,人称“诗佛”;王维通音律,于是他的诗也具音乐性,《河岳英灵集》评“王右丞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在壁成绘”。
众人皆知王维“诗中有画”,实则其诗中不单有“画”,也有“声”。他以独特的音乐才华赋予诗歌作品丰厚的滋养,使其诗歌“百啭流莺,宫商迭奏”(《史鉴类编》)。音乐方面的造诣,使他能更敏感地捕捉到、也更精确地描绘出自然万物之音,在诗歌中呈现出一幅幅动“听”的有声画境。
清泉石上流
一、王维与音乐王维善音律,《太平广记》中说他“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旧唐书》里也记载了一个能体现他音乐造诣的故事。说有人画了一幅《奏乐图》,王维视之而笑。有人问他为何而笑,他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有好事之人召集乐工来验证,果然毫无差错。
鉴于其音乐才华,王维登第之后,其仕途的起点也与当时许多文人进士及第后先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与正字不同,他的第一任官职是在音乐机构里做太乐丞。唐代太乐署是宫廷音乐教育、考核与管理的重要机构,太乐丞则为掌乐之官,负责朝廷礼乐方面之事宜。同样当过太乐丞的还有同样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的文人琴士王绩。
此外,王维爱琴,他的诗歌中出现了大量与琴有关的诗句,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等。王维晚年隐于辋川,更以琴涵养心性,“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
从起源上说,“诗”“乐”同源,诗最早是为乐而服务的;从艺术上说,“诗”“乐”分属不同范畴,诗人将音乐技艺融汇于诗歌之中,以声入诗,需要靠丰富的联想、艺术化的再创造以及一颗善于聆听、排布万物之声的心灵。
自然山水之乐
二、王维诗歌:做自然万物的“留声机”(一)边塞风云之声
王维曾走出长安,踏入边关,亲身感受塞外风情与将士生活。他的边塞诗中既有展现边关将士生活的内容,也有描写边关战争的场景,既有出塞前的想象之作,也有出塞后的实景描写。而其边塞诗作中对边塞之声的种种描写,则使他的边塞诗“震响着气凌沙漠的高亢之声,扣人心弦”(革奴《王维诗歌中的声音意象》)。
先看其前期名作《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诗以“猎”统领全篇,描绘将军冬猎图景。首句即写声音:拉满的弓箭在寒风中瑟瑟鸣响,箭矢在强劲的北风之中疾驰而出。诗歌开篇以声入画,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方东树《昭味詹言》将其形容为“(起手)直入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惊绝”。后文“雪尽马蹄轻”,则以雪融化之后,轻轻响起的马蹄之声形容马蹄飞驰的迅捷。
射箭
整幅观猎图中,多种声音交织,北风劲驰、角弓齐鸣、马蹄哒哒之音杂糅在一起,节奏明快,气势高昂,细腻传神地刻画出将军的飒爽英姿,也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建功立业的积极情怀。
又如《从军行》,通过对战场前后各种声音的艺术化呈现完整地描绘出一场激烈的战争图景——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金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献天子。
开篇号角声起,“喧喧”二字以从听觉的角度写出士兵们起床后紧张忙碌的情景;下句写即将遭遇的战斗画面,敌军吹响胡笳,我军战马兴奋嘶鸣,笳鸣马嘶声声相闻,两军遭遇情景如在眼前;镜头继续推进,战场上烟尘弥漫,传来战士奋勇杀敌、响彻天际的战斗之声,斗争之激烈从笔端流泻而出。
此外,其《燕支行》中写“汉兵大呼一当百,虏骑相看哭且愁”,通过我方士兵呼声与敌军士兵哭愁之音的对比写出我方士气之高昂雄壮;《陇头吟》里“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则写清冷的月夜之中,呜咽的笛声响起,寄托陇上行人的愁思;《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中“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写万里征途刁斗声声鸣响……
战斗之景
(二)山水自然清音
王维四百余首不同题材的诗歌中,以山水田园诗为最多,是最能代表其诗歌水平、也最受人们所关注的作品。这部分诗歌中,收录了空灵绝妙的自然之音,小溪潺湲,石上流泉,莺啼鹂鸣,风声雨声,花落之声,皆入其中,时而独奏,时而合鸣,真正让人“声”临其境。
其著名的《鸟鸣涧》便是以声写景、以动写静的典范: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寂静山谷中,桂花飘落,春山一片空寂。花落之声虽几不可闻,但在这样寂静的自然、恬淡的心境之中,诗人却能够捕捉到桂花飘落的声音。后句写月华升起惊飞山鸟,鸟儿潺湲的溪涧声中轻声啼鸣。以自然的“声”与“动”,写山谷的“色”与“静”。
再如《送梓州李使君》,前四句以动听的声色,融汇出一曲悦耳的森林交响乐。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诗歌前两句互文见义,万壑千山,参天大树,杜鹃之声山山可闻,视觉与听觉上气势兼具。颔联写一夜雨声,林中山泉百道,仿佛从树梢淋漓而下,写树与雨交织之奇景。
山林之景
王维诗中自然之音响,不胜枚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草虫偕鸣,临风听雨,山水俱有清音。自然万物在王维笔下,是鲜活的、动态的,有色有声,声色相融。
(三)山居田园之乐
除了自然之音,王维也擅长选取人声入诗,并且用这种人声极写山居、田园生活之静谧与安乐。以《渭川田家》为例: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诗选取田园之中所常见的物与景来描写,以白描手法写出田园生活的安宁朴素。而在斜阳、牛羊、麦苗与桑竹之属外,诗人还将荷锄归来的乡民们彼此相见闲聊家常之声收录在诗境之中,田园之恬静令人向往。
其名作《山居秋暝》在描写自然之声外,同样将生动的人声收入其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看似在写竹之“喧”,实则也是浣女们洗罢衣服笑逐颜开之音;《终南山》一诗前写终南山之奇景壮阔,末句则写“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以诗人与樵夫的隔水交谈之声收尾,写山之空灵。人声喧嚣,反见山之幽静,王维此举妙极。
终南山
三、王维诗歌写“声”之法以声衬静。王籍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经典地写出了“声”与“静”之辩证关系,在一片静寂的山野之中,一点点蝉声、鸟鸣会使自然山林更加静谧。王维的诗歌中,也擅长用这种“以有声衬无声”的手法。“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偶然响起的人声更显山之寂静;“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一声鸟鸣独显谷之幽谧。
藏声于画。王维有的诗并不直接着眼于声音描写,但却能让读者从画面之下听到隐藏着的声音,此为“以无声写有声”。《送邢桂州》一诗中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诗人并未直接写潮来时声音,而用一个“青”字,将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相融合,使人在满溢天地之间的一片青色之中感受到汹涌澎湃、扑面而来的潮声。
又如《白石滩》“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虽未直接描写声音,但透过这个画面,我们也能感受到远远传来的浣纱之声;《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溪流石上之声,风吹红叶之响,渐渐相闻;《辛夷坞》“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芙蓉花坠落之音如在耳边。
善用拟人。王维写物之声时也擅长采用拟人手法,前文所提到的“竹喧归浣女”是一例;“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个“咽”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溪水在危石之中穿行,无法顺利流淌,仿佛发出呜咽凄切之声;“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一个“喧”字同样以拟人手法写出溪流在乱石中奔腾的喧嚣之音。
此外,王维在描写声音时,还善用叠词,如“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蔼蔼树色深,嘤嘤鸟声繁”等。
多种手法交织使用,使王维诗歌呈现出层次更丰富、变化更多姿的声色画境。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心之所向,“声”亦相随。王维以一颗性灵之心观照自然,将声乐之精髓融于诗歌,用生花的妙笔,空灵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生动的有声之境。边塞之声、自然之音、田园之乐,王维其诗广纳万物之声,并加以艺术化地再造,构建出“声”“画”双绝的动人诗境。
参考资料:
戴辉《王维诗歌音乐美形成原因之探讨》
曹健《谈王维诗歌的音乐美》
马积高等《中国古代文学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