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

2004年,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走到了一起。

对于这场年龄与身份地位都相差如此悬殊的婚姻,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舆论喧嚣,甚至有人戏谑地称这场婚礼是: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种种揣测一时之间铺天盖地地袭来。但无论外界如何纷纷扰扰,杨振宁与翁帆已经携手走过了十八年。

翁帆说:“这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我每天都是早睡。”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

日久见人心,十八年的相濡以沫中,二人用时间证明了,只要真心相爱,便可以胜过一切流言蜚语。

那么,他们是如何相识的?这段感情又是从何而起呢?是什么让他们决定冲破世俗的偏见?

一个赌上自己的后半生,一个放下自己的前半生,这究竟是一场爱情佳话,还是一个追逐利益的骗局?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杨振宁与翁帆的爱情故事。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2)

在安庆教书的杨武之一家,长子杨振宁不满周岁

一、君生我未生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我国最早期的数学教育家,留学美国归来后,在清华执教,母亲也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这样一个高知家庭,对杨振宁少年时期的成长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幼年时期,母亲一直在家教杨振宁识字,直到父亲从美国回来之后,杨振宁才去上小学。

随着1937年日军入侵,杨振宁一家也开始颠沛流离。但也正是在这一年,杨振宁被西南联大录取,进入物理系学习。

杨振宁在大学期间成绩优异,毕业后又继续攻读研究生,而后在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3)

在那个年代,既有优越的家境作为基础,又有渊博的学识,足以让人望其项背。但杨振宁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一直在物理学界不断探索,年仅三十五岁,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其后几十年,杨振宁频繁往来于美国与中国,既向美国的年轻人们传达中国的正面形象,也影响了一大批美籍华人学者回到祖国,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他还积极推进了美国多所大学与国内名校达成合作协议,为中国的莘莘学子赴美留学打下了便利条件。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4)

周总理

除此之外,杨振宁当时还向周总理建议,应当加强我国的科普工作,并领头引进了一批科普书籍,我们小时候经常看的《环球科学》,最早就是由杨振宁引进的。还有我们现在听到的“天才少年”的中科大少年班,就是由杨振宁等人倡导创立的。

1977年,中美关系恶化时,杨振宁同当时在美的爱国青年一同创立了“全美华人协会”,并在报纸上致以总统的公开信,希望能够促进中美建交正常化。

多年来,杨振宁始终在为了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的中国魂。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5)

杨振宁

1964年,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这一举动使他立刻被推上风口浪尖,有人唾弃,有人嘲讽,也有人表示理解。但即便是成为美籍华人的时间里,杨振宁也从未放下家国,一直奔走于两国之间,做了许多促进国家发展的事,而且早在2003年,杨振宁就恢复了中国国籍,以中国杰出科学家的身份,继续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或许比起杰出人士的成就,人们更加关注伟人身上的花边故事。提起杨振宁,人们的第一反应大多都是,他是不是娶了一个小他几十岁的老婆,试图以此来降低杨振宁在物理学界的杰出成就,将他拉下神坛。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6)

杨振宁

1976年,正是在杨振宁早已经功成名就之时,在大洋彼岸,翁帆才刚刚出生,这一年杨振宁已经55岁了。

二、我生君已老

1976年,翁帆出生于广东省潮州市。父亲是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母亲是普通职员,家境虽不说大富大贵,但也绰绰有余。翁家有三姐妹,翁帆是最小的女儿,父母长辈都对她疼爱有加。

翁帆小时候就聪明伶俐,又乖巧可爱,再加上父亲偏爱中国古代文学和历史,耳濡目染的书香氛围使翁帆自小就是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7)

翁帆

1994年,18岁的翁帆考入汕头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在大学里,翁帆依然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和热爱阅读的习惯,课余时间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活动。

恰逢这一年,汕头大学举办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各界大拿前往汕头大学参会,翁帆因为成绩突出、又长相姣好,被学校选为志愿者,接待前来参加会议的学术界前辈们。这些人里,就有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

在与会期间,翁帆自小培养的阅读习惯和大学时扎实的口语基本功在这时派上了用场。因为出色的谈吐,和独到的见解,翁帆令杨振宁夫妇刮目相看,鼓励她在大学期间更应该饱读诗书,继续努力充实自己。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8)

翁帆、杨振宁和杜致礼

对翁帆来说,杨振宁是物理学界的泰斗,对他的感情更多的是出于仰望和尊敬;而对杨振宁来说,此时的翁帆也不过是一个年轻的后辈,有潜力也有本领,是一个有着光明未来的学生。

会议结束后,翁帆与杨振宁夫妇互相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或许是出于不好意思,翁帆并没有过多打扰过杨振宁,只是偶尔在节日时会送去祝福贺卡。

像平常的大学生一样,翁帆在大学毕业后忙于生计,每日奔波希望能找到一个好工作。但事与愿违,虽然学历优秀,找工作却屡屡碰壁。后来去了深圳一家公司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个香港人,两人感情迅速升温,当时的翁帆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中的灵魂伴侣。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9)

翁帆

2001年,翁帆与当时的丈夫在香港登记结婚,这是她的第一段婚姻。

但好事不长,婚后的种种琐碎和长期聚少离多,使得两个人的感情逐渐出现了裂隙,还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走向了崩溃边缘,就这样,第一段婚姻最终以失败告终。

虽然婚姻不如意,但翁帆也并没有自暴自弃,她重新拾起书本,报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在2002年成功考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翻译专业。但是翁帆依旧留着杨振宁的联系方式,偶尔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向杨振宁发邮件询问。出于对后辈的照顾,杨振宁每次都耐心回答,没有一点架子。

日子原本就这样平平常常的过,直到2003年,杨振宁的夫人,杜致礼去世了。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0)

杜致礼

三、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携手五十余年的夫人离自己而去,这让杨振宁心中悲痛欲绝,虽然心中明白人固有一死,但面对发妻的离去,杨振宁一时之间还是难以接受。恰逢此时,翁帆也得知了杨振宁夫人逝世的消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同样浓郁的哀痛之情,她向杨振宁寄以书信问候。

在这之后,翁帆时常会写信问候杨振宁,次数多了,杨振宁感叹于翁帆的妥帖心意,两人便一直保持着书信和电话来往,翁帆也渐渐发现,杨振宁并不如传言中那样高高在上,在物理学泰斗的皮囊下,杨振宁也有一颗年轻与自由的心。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1)

翁帆和杨振宁

直到2004年2月的一天,翁帆接到杨振宁打来的电话,电话中说自己刚从美国回来,现在在广州,邀请她前往中山大学见面。两人的上一次见面还是翁帆大学的时候,杨振宁来汕头大学出席活动。一晃已经十年过去了,翁帆没想到自己还能再次见到这位前辈。

见面前,翁帆心中既有紧张,也有激动。此时的杨振宁已经82岁了,见到他之前,翁帆以为自己会看到一个白发苍苍,拄着拐杖的颤颤巍巍的老人,没想到事实却出乎了她的意料。

在等待中,翁帆远远地看到杨振宁过来就向他打了招呼,但面前这个人一点也不像是耄耋之年的人,他看起来依旧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行动间也并不需要人搀扶,举手投足间依旧有儒雅的气质。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2)

杨振宁和翁帆

两人见了面之后,面对杨振宁幽默风趣的谈话风格,翁帆紧张的心也慢慢放松下来,她并没有像学生对待老师那样恭敬而又拘束,相反,两人就像是朋友唠家常一样交流,翁帆时不时还被杨振宁逗得哈哈大笑,杨振宁看着面前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也不禁被她纯真的笑容所感染。

这次见面,让杨振宁对翁帆更加难以忘怀。自己第一次前往汕头大学就是被这个小姑娘所接待,后来的几年时间里,这个小姑娘偶尔也会给自己送来节日祝福,有时还会请教一些学术上的问题;再后来,夫人去世之时,也是这个小姑娘时常寄信探问;再加上这次相谈甚欢的见面,杨振宁的心或许从这一刻就起了波澜。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3)

翁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有空闲杨振宁就会给翁帆拨去电话,有时翁帆在上课没有接到,杨振宁就会在翁帆下课之后再拨去一个。两人通电话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随口闲聊一些家常话,但不知为何,这些家常话总是让杨振宁心中感到温馨。

时间久了,翁帆也习惯于一有空闲就接到杨振宁的电话,有时候杨振宁忙了,没有如期打过来,她还会感到淡淡的失落。

这一年5月,杨振宁邀请翁帆一同去香港石澳游玩。因为工作原因,杨振宁每年都有一部分时间待在香港,所以他对香港已经非常熟悉了。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4)

杨振宁和翁帆

初次来到香港的翁帆,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5月正是好时节,杨振宁带着翁帆去了以水清沙幼闻名的石澳泳滩,漫步在沙滩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边是白首相知的知己,这一切都让翁帆感觉到美好的有些不真实。

石澳泳滩上有一个通往东岸的花岗岩入口,过去之后就是一条山脊小路,路虽然陡,但在这条小路上,可以将沿途的山巅与海洋都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因为那天下着小雨,路不好走,为了安全着想,杨振宁牵起了翁帆的手,两人谁也没有提,默契地走完了那条路才松开。那时翁帆才发现,自己很喜欢杨振宁拉着她的手,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全感。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5)

杨振宁和翁帆

回到广州后,没几个月,杨振宁也回到了北京,他又一次邀请翁帆前来清华大学他的“归根居”做客,两人还相约好在国庆节时去北海旅行。如此频繁地往来,让翁帆的内心开始动摇,她觉得自己好像爱上杨振宁了。

从北海回来后,翁帆时常会写英文诗给杨振宁,从电子邮件上发给他后,杨振宁又会修改后发回给她,文人之间独有的浪漫更是让翁帆心动不已。可54岁的年龄差让翁帆一时之间难以下定决心。一方面是甜蜜动人和温馨相处的爱情,另一方面是世俗的压力,一道鸿沟跨在她面前,让她不知如何是好。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6)

杨振宁

四、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2004年10月,正是从北海回来广州后不久,杨振宁就电话向翁帆求婚了。

接到电话,翁帆的第一反应是:“哪有人求婚不送玫瑰的?

杨振宁便笑着说:“下次见面一定补给你。”

挂掉电话之后,翁帆有些怔愣,她竟然答应了杨振宁的求婚,但心中并不后悔,满心满眼只有激动和惊喜。

就这样,2004年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两人手拉手协同前往汕头市民政局,进行了婚姻登记。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7)

杨振宁和翁帆的婚纱照

这段婚姻足以称得上是惊世骇俗了,世人揣测样样有之,但这影响不到两人的婚后生活。婚姻毕竟与谈恋爱不同,结婚后,两人都在为了让对方更舒适而改变自己。

翁帆以前同每一个年轻人一样,喜欢熬夜、喝咖啡,还喜欢赖床。

翁帆说:

“与杨先生在一起后,考虑到他年龄大了,每天工作又很繁忙,为了照顾好他,让他有个好的睡眠,我调整了自己的作息规律和他一致,每天都早睡,这18年来一直如此。”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8)

杨振宁和翁帆

家里没有请保姆,翁帆就承担起了照顾杨振宁的工作。每天都自己动手准备两人的饭菜,早餐一般是两杯牛奶、面包和煎鸡蛋,虽然很简单,但是是翁帆亲手做的,杨振宁也吃得津津有味。

吃完早饭之后,杨振宁又要去学校工作,翁帆就在家里看书。到了十二点左右,翁帆会做一些午饭,虽然杨振宁多年旅居美国,但还是典型的“中国胃”,喜欢吃淮扬菜,翁帆在空余时间就钻研菜谱,为杨振宁洗手做羹汤。

晚上吃完晚饭,杨振宁依然会拉着翁帆的手一起去楼下散步,虽然是学界重量级人物,但杨振宁的生活过得很简朴,翁帆也没有以杨振宁的身份为炫耀的资本,两人就这么像平常的小夫妻一样,简简单单地过日子,弹指一挥间,就是十八年。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19)

杨振宁和翁帆

现如今,杨振宁已经是百岁老人了,回忆起这些年的婚姻生活,翁帆坦言,她还是依旧感到很温馨。回想起之前有一次在日本时,翁帆因为身体不适躺在床上没有吃饭,杨振宁就自己做了麦片粥喂她吃;还有,杨振宁有看报纸的习惯,有时会起得比较早,为了不吵醒翁帆,他就自己去洗手间开灯看。

还有如此种种,说起来是小事,但真正的爱不就是从小事中体现出来的吗?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杨振宁与翁帆之间有爱情吗?肯定是有的。不然如此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何会赌上自己的生前身后名去娶一位二八少女,而一个青春年少的女孩又为何会放弃自己的大好青春,宁愿背负世人异样的眼光,也要像飞蛾扑火一般嫁与心爱之人。

翁帆在杨振宁一百岁生日写的长信(翁帆十八年来为了照顾杨先生的身体)(20)

杨振宁和翁帆

结语

爱情不只是需要身份的适配,更需要心灵的相互吸引,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的自由,我们应该永远相信“真爱无罪”。两个成熟的人做出的决定,不需要局外人的质疑。

杨振宁曾公开承认:“翁帆是上帝赐给我的最后一件礼物

对于翁帆来说,杨振宁又何尝不是上帝送给她的惊喜呢?无论如何,在这个开放、包容的时代,我们都应该尊重杨振宁与翁帆的婚姻,并祝福他们的爱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