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靓丽的风景线(各地轮番上演靓丽风景线)
最近,一位俄罗斯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了场“特别”的直播,镜头中只有一个点着火的燃气灶,而直播标题是“每个月1.44欧元,24小时不间断直播”。
这波操作绝对是对欧洲国家莫大的嘲讽,仇恨值拉满。在俄罗斯烧天然气就跟喝水一样,纯纯的白菜价;反观欧洲,据高盛测算,到2023年,一个普通的欧洲家庭每月能源消费将高达500欧元,这还是在俄罗斯没有完全切断供应的情况下。
而现在,欧洲的能源短缺正在朝着更加糟糕的情况发展。从俄无限期关停北溪1号开始,欧洲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额外能源支出将超过1.3万亿美元,占欧洲GDP的10%,财政负担极大。
在欧洲付出沉重代价的同时,对俄新一轮制裁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俄罗斯反手就跟多个国家签下了油气合作大单,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去欧洲市场的损失。这就是能源大国的底蕴,不愁没有买家,俄罗斯花不完的,恰恰是欧洲最需要的。
伊朗、印度:欧洲不要?我要!此前,伊朗与俄罗斯签下了400亿美元的油气合作备忘录。据伊朗石油部披露,伊朗将通过阿塞拜疆从俄罗斯购入900万立方米/日的天然气。
此外,俄罗斯还会帮助伊朗油田和天然气田增压,并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和管道设施等等。伊朗的天然气田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一旦获得俄罗斯的支持,将一举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盘活能源出口。
数据显示,俄罗斯天然气有750亿立方米的盈余,伊朗能在不建设额外配套设施的情况下消化200亿立方米,其余部分则可能销往中国、印度、阿富汗等国家。
伊朗与俄罗斯的合作就是典型的用市场换技术,而且还换到了。就结果来看其实对欧洲也算好消息,因为他们可以规避美国制裁转而得到伊朗的能源供应,而伊朗则能以此为筹码敦促欧洲推进重启伊核协议。
根据俄伊协议,为了尽可能规避美国制裁的影响,双方还将寻求去美元化的结算机制,在这个问题上,俄罗斯与中国和印度的天然气合作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
俄乌冲突以来,中国和印度就一直是俄罗斯最大的能源市场,印度虽然遭到美国的施压,但架不住薅羊毛的诱惑,坚持以折扣价购入了大量俄罗斯石油,占总进口量的12%,节省了44亿美元。
这不是印度第一次逢低买进,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全球油价暴跌,印度就趁机大量购入石油,充盈战略储备。印度的做法显然是聪明的,节省在什么年代都不会过时。
随着上合峰会落幕,俄罗斯再次开辟了多方市场,与上合成员国之间的双边能源合作将进一步缓解制裁压力,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封锁似乎已经不能对其造成实质性威胁了。
以俄罗斯石油公司为例,该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3%,债务减少12%,甚至有余力支付欧洲退股公司的股息。尽管面临外部制裁,但丝毫不影响营收逆势增长,这得益于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导致俄罗斯石油出口量几乎没有受到制裁影响。
就现阶段而言,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基本是失败的,远没有达到预期。战争初期,俄罗斯经济仅仅下滑了4%,大部分损失都被中国、印度等市场对冲掉了。
关键是美国还嘴硬称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对俄制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时间会证明一切。看来美国不是想拖垮俄罗斯,而是在拿欧洲的前途和命运当枪使。
为了省电,欧洲拼了
在美国的施压下,欧盟再一次延长甚至加码了对俄制裁,而欧洲民众和企业也再一次感到绝望,沉重的能源开支已经难以维持正常的生活生产,工厂普遍关门歇业,民众被迫街头抗议,整个欧洲正遭遇着一场空前的社会危机。
连龙头国家德国、法国也不例外,天然气价格高达230欧元/兆瓦时(约18元人民币/立方米),电价高达1000欧元/兆瓦时(约7元/度)。
法国70%的供电来自核能,但目前半数反应堆处于停运状态,能源监管委员会表示,今年冬天能源供应不容乐观,如果遭遇极寒天气,限电将是必然措施。
德国55%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而北溪1已经关停半个多月了,对天然气价格高企深感绝望的德国民众基本放弃暖气了,只能购入电暖设备甚至囤积柴火来过冬;德国政府无计可施,只能向“牟取暴利”的能源供应商征收高额税款来接济民众。
其他国家更惨,比利时普通家庭燃气支出高达3200~5900欧元/年(平均月收入2500欧元),64%的民众人难以支付能源账单;意大利人开始研究如何用文火烹饪;丹麦贫困家庭选择退租露营;芬兰政府鼓励人们少洗澡……
为了节省开支,欧洲许多工厂不得不降低产能、裁员,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中,员工“强制休假”、使用柴油煤炭等高污染燃料的情况比比皆是;超过半数的有色金属、化肥、钢铁等制造商减产停产,企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民众收入更低,生活成本更高,欧洲各地“靓丽风景线”此起彼伏!
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是欧盟自己掐住了自己的脖子,明明普京都放话了:只要解除对北溪2的制裁,就能得到每年55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是欧盟偏不,宁可舍近求远也不愿对俄妥协。
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甚至包括伊朗在内,都是欧洲争取的能源进口对象。德国总理朔尔茨将于本周出访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大概率是为了买油买气,不过有可能跟拜登的中东行一样碰一鼻子灰。
中东国家早就对西方丧失了信心和信任,沙特因为卡舒吉事件仍遭受着制裁,也不知道欧美是什么脑回路,一边制裁还要一边求人办事,外交全靠威逼强取,就算获得中东国家的帮助,也是极为有限甚至是象征性的。
消极减排,欧洲已落下风
对于德国领导人四处奔波求援,特朗普也是发出了无情的嘲讽:我曾打算送默克尔一面白旗,因为过度依赖俄罗斯能源可能会导致德国“投降”。
在2018年的时候,默克尔不顾美国反对,坚持推进“北溪-2”项目。所以特朗普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真的等到北溪2开通运营,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更加严重,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很有可能对俄妥协。
除此之外,特朗普还讽刺了欧洲的能源政策,本来承诺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结果现在通通被打回原形,恢复煤炭发电,重回高污染的传统能源。
尽管欧洲领导人纷纷称此为“权宜之计”,但西方国家在减少碳排放的问题上开倒车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尽显双标本色。能源危机之前,欧洲要减排,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减排,不准发展;现在能源危机了,也不管环保问题了,发达国家第一个跳出来损害全球气候。
那些曾经呼吁停止使用煤炭的国家全部重开煤电厂,为了吃相不那么难看,欧盟还给早已定好地减排目标追加了一个“浮动空间”,默许成员国重启煤电。
有研究组织预计,欧洲重启煤电将额外燃烧1300万吨煤炭,至少花费500亿欧元用于建设化石燃料基础设施;如果全部用煤炭填补天然气缺口,第一年就会增排8亿吨二氧化碳,超过全年排放的20%。
实际上不管有没有俄乌冲突,欧洲消极减排都是必然的。欧洲国家一直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问题,根本没有做好转型和独立的准备,国际能源体系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巨大的蝴蝶效应。
从目前来看,想达成《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恐怕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取决于欧洲要花多久的时间,从能源战中脱身。当然,欧洲这种顾头不顾尾的做法无疑又狠狠打了自己的脸,在国际事务中的信誉进一步受损。
俄罗斯和欧洲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已经证明,西方的集体制裁并没有让俄罗斯经济崩溃,反而欧洲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反噬,且已经从能源危机蔓延到经济、社会、选举、外交等方方面面。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和对抗中,俄罗斯逐渐成为了优势的一方,在乌东地区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据悉,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将于23~27日举行入俄公投,公开数据显示,当地60~80%的居民支持入俄。一旦通过,乌克兰将失去15%的领土,无论西方承不承认,这都是一次巨大的失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