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月的唯美诗句(一树梨花一溪月)
欢迎关注陇上诗书,这里有沉香千年的古诗词。
明月挂在树梢上,夜风絮絮的吹过,寂静的晚风中,我似乎能听见落花的声音,我只是安静的倚着窗子,静静地聆听着夜晚的寂静。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江山如画,画里的人生,犹如黄昏里的月明。
10首明月诗词,在柔和的月光中,升起淡淡的思念。
一、出自两汉曹植的《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确切地讲,这并非一首完全意义的咏月诗。但是在我国传统诗歌里,月亮通常是引发相思、触动情感的一个典型意象,诗人们常常借助这个意象来表情达意,创立意境。此诗正是借月起兴,以一个怨妇的口吻,委婉曲折地表现自己遭受打击的悲凉境遇和抒发内心难以排遣的怨愤。
诗文大意为:
明月照在高高的阁楼上,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着。
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着无尽哀愁。
请问那不住哀叹的是什么人呢?说是离乡外游,久久不归之人的妻子。
夫君外行已经超过一年了,为妻的常常形只影单的一人独处。
夫君就像那路上飘忽不定的轻尘,为妻就像是污浊的水中的淤泥。
夫妇本是一体,如今地位不同了,什麼时候才能重会和好?
可以的话,我愿意化作一阵西南风,随风投入夫君的怀抱中!
夫君的怀抱若是不向我开放,那么做妻子的又要依靠谁呢?
二、出自唐朝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是开元名相,为开元盛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唐代唯一一位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耿直温雅,是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的宰相。由于李林甫的妒忌,终被罢相。安史之乱前,他曾说!“安禄山有反相,不杀必有后患”,后来果真如此。唐玄宗后来回忆,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听其言。
诗文大意为: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三、出自诗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
《月夜忆舍弟》写于乾元二年(759年)九月,那时叛军首领安禄山、史思明攻陷汴州、洛阳,波及到齐州、汝州、郑州、滑州等地,现在的山东、河南一片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弟弟杜颖、杜丰、杜观生活在唐王朝的东部地区,战乱中人们自保尚且艰难,谁还愿意穿越战乱地区为人送家信呢?故而那时,杜甫与弟弟们是通信中断,他不能够联系到自己的弟弟们,心中甚是担忧,这首诗便是他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文大意为: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哀鸣。
从今天夜里就正式进入了白露节气,月
亮还是我自己故乡的最亮最明了。
我虽然有兄弟却都在战乱中分散了,我无家可归,无法探问兄弟的死活。
我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更何况安史之乱的战争还没有停止。
四、出自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自此以后,这首诗已经深入国人的骨髓了,望月思远,这首诗安慰了无数在外的游子。
五、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咏月词第一。
此时的苏轼在密州,他和第弟苏辙已经7年没有见面了。中秋这天通宵达旦地喝酒,写下这首千古经典。全词浅显易懂,写出了广阔的宇宙和人世间的真情。
苏轼心直口快,很容易得罪别人,苏辙性格内敛沉稳。苏轼人生当中几个很重要的关口,都有弟弟苏辙的帮助。
诗文大意为: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六、出自唐朝王建《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念是一张网,布满纠结、无奈、惆怅和酸楚;思念是一杯酒,浓烈而日久天长,与日俱增;思念是一首歌,歌中有你、有他,还有我。
诗人看到桂花开了,一轮明月高悬,“身在异乡为异客”的落寞惆怅油然而生,不禁发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慨叹。万家灯火时,月圆人团圆,人们都在遥望明月,触发了作者的思念。
诗文大意为: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七: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三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不知这首词能勾起哪些朋友的回忆呢?这是很多人童年特有的回忆吧。
诗文大意为: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三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十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八、出自白居易的《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七律名篇之一,是一首感情浓郁的抒情诗。此诗描写了动乱时期田园荒芜、骨肉分离的情景,表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兄弟姐妹间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紧主题,言辞清丽,不加雕饰,淡而有致,意蕴精深,情韵动人。
诗文大意为:
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散,各自在一处。因为看到月亮而有所感触,便随性写成诗一首来记录感想,寄给在浮梁的大哥、在於潜的七哥,在乌江的十五哥和在符离、下邽的弟弟妹妹们看。
战乱灾荒祖先产业荡然空,弟兄漂泊寄居他乡各西东。战乱过后田园荒芜寥落,逃亡途中骨肉同胞流落离散。顾影自怜好像离群的旅雁,行踪不定酷似无根的秋蓬。同看明月,分散的亲人都会伤心落泪,一夜思乡心情五地相同。
九、出自唐朝佚名《杂诗·旧山虽在不关
身口》
日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从诗境看,这首诗应是作者科举落第后身在长安有感之作。
诗文大意为:
如画江山与身在长安的我没太多关系,暂且在长安度尽春天。
一树的梨花与溪水中弯弯的月影,不知这样美好的夜属于谁?
十、出自唐朝徐凝的《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是晚唐诗人,他的诗今天的读者了解的不多,但这首《忆扬州》却无人不知。只凭这一首诗,就足以让他在大唐文坛乃至于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加上题目共31个字,但却让人惊叹连连,给予读者一个又一个惊喜与新奇。这本是一首怀人之作,题目却偏偏写成“忆扬州”;写“忆扬州”却又不写扬州的城郭风貌,却转而追忆当日与故人的离别之情;写怀故人不写自己的殷切怀念,却写故人别时的音容,用故人的情重,反衬自己情怀的不堪.....
诗文大意为:
少女娇美的面庞遮掩不住相思离别的眼泪,桃叶眉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
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君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