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1)

唐朝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朝代。韦应物写这首诗时,正在地方上做着县令。一位县令,不仅大张旗鼓的宣扬对政务感到烦躁和厌倦,更奇葩的是,想去深山密林造一间茅屋,过着像陶渊明那般自在悠闲地隐居生活。

言论如此令人错愕和不知所谓的父母官,如果拉到现代,官职早就被撸个一干二净了。然而奇怪的是,写出对所从事的职业(当官)既充满抱怨又消极难忍诗篇的韦应物,不仅官没有丢,而且是官路亨通,最后还做到了苏州刺史,也就是现在的省委书记兼省长!这算什么情况?我不想做?你非要逼我做?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2)

想想李白、孟浩然、杜甫……为了得到一个可以施展才华、为民造福一方的舞台,终身都在东奔西跑忧国忧民,最后还是一无所获的带着愤怒与不甘、遗憾与无奈的离开人世。人比人,真能气死人!

钱钟书对婚姻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城里的人想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用到唐朝做官的人身上,是不是多少也有些契合之意?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3)

就说韦应物,年轻时以家世入仕(他爷爷是宰相,妥妥的官三代。),然后在一边傲娇的抱怨政务枯躁,不想干下去啦,一边却飞黄腾达一路彩虹。而李白呢?只能无奈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杜甫更是对朝廷的用人制度充满了无尽的怨气:“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孟浩然更惨,三次自荐,皆败北而归,最后一次,因吟了句“不才明主弃。”使得龙颜大怒,终身不能为官。

人世间就是如此,你一辈子苦苦追求都求之不得的,在别人眼里,想拒绝都拒绝不了。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4)

岑参在《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中写道:“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意思是我要摘掉这头上的官帽,出家学佛,肯定对我有更好的益处。而此时的他正准备着上京城述职做更高更大的官呢。讽刺的是,一同登慈恩寺的人还有一位,正是想做个实权官想到口水直流的杜甫。用现代的话说,岑参你是矫情呢?还是矫情呢?岑参从进士及第,然后步步高升到刺史、到死去,也没见他“挂冠去。”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5)

杜甫有句人尽皆知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话不仅是用在贫民与高门之间可作为强烈对比,即使在官场,它依然如照妖镜般,畅通无阻。

其实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沟壑永远难平:你的终点只是别人的起点!想想是不是肝好疼?

韦应物为什么不出名(韦应物东郊人比人)(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