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国家经济学漫谈)

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国家经济学漫谈)(1)

《国家经济学》最贴合当代中国经济实践的经济理论

中国民航出版社近期出版了一本《国家经济学》,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书籍,它完全摆脱了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思维模式和话语体系,构建了一套新的属于中国的原创经济理论。

下面讨论《国家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1. 什么是《国家经济学》?

《国家经济学》不仅内容和以往的经济学理论迥异,名称也和以往的经济学分支的名称不同。为什么要把书中的理论观点定义为《国家经济学》呢?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主要采信过两种经济学理论,一是西方经济学,二是计划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理论的观点虽有差异,但其研究思路基本上是围绕“市场配置资源”这个理念展开的。在市场经济模式下,主导资源配置的力量是资本,政府这支有形的手,必要时会参与资源配置,即便参与,也是通过资本来发挥作用。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所采用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无一不是通过资本来影响资源配置的。

计划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某一个国家经济的整体。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后,苏联、中国等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采用计划经济制度模式发展经济,这种制度模式的配置资源平台不是市场,而是由少数人组成的国家计划委员会。在计划经济制度模式下,配置资源的不是国家,而是计划委员会以及少数拥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部门的少数人,他们主导着国家的资源配置,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配置资源的能力反而被解除了。

上述两种经济制度模式,无论哪种,都没有把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就现代主流经济学理论而言,资本控制资源配置会把资本的利益置于最高位;就计划经济理论而言,计划委员会控制资源配置,在配置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会把少数人所代表的利益掺杂进来。不管是市场经济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归根结底,控制资源配置的都是少数人。

《国家经济学》认为,经济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国家和人民,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用者也应该是国家和人民,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围绕国家和人民这个主体来展开。

如何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摒弃资本对国家利益的负面影响,摆脱计划体制下少数人控制资源的弊端,更好体现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呢?《国家经济学》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就在于此,因此,本书的理论观点称之为《国家经济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