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

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

大家好!这一篇将围绕作文复习不宜“抓大放小”这个话题来谈,聚焦的是基于古诗词这一文体的“小作文”设计。

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如何改变传统的“重理解记忆,轻感悟品读”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引导孩子们对古诗词延展学习,进而让孩子们从文字走向文化?

我对古诗词教学进行“小作文”设计,主要采用两种做法:

第一种:挖掘古诗词教学资源,引导孩子们积累资料,走进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增加趣味。

以《题西林壁》教学为例,考虑到“题壁诗”这个知识点孩子们理解有难度。在预设时准备“一带而过,点到为止”。上课时,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刷”的一声站起来,问道:“苏轼怎么能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诗呢?”(他差一点就说是乱涂乱画了。)孩子们因此生疑,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孩子们经常在学校等公共场所能看到或听到诸如“不能乱涂乱画”等话语。但课堂上再花时间去将这些拓展知识和盘托出,孩子们收获不大,耗时低效。我因势利导,让孩子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查查“题壁诗”。为了避免资料重复,要求孩子们按小组分“唐代的题壁诗”“宋代的题壁诗”“题壁诗当时为何盛行不衰”三个方面来查阅。最后以《你所不知道的“题壁诗”》班报的形式在班级传阅交流。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1)

题西林壁

附:《你所不知道的“题壁诗”》班报

〖你所不知道的“题壁诗”〗

#唐代题壁诗(代表人物:寒山、崔颢)

题壁诗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唐代时,题壁之风大行于世,《全唐诗》里的大量诗作都注明是随手题写。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数以百计,其中以寒山、崔颢等最为著名。

寒山为著名诗僧,据《全唐诗》寒山小传:“尝于竹木石壁书诗,并村墅屋壁所写文句三百余首,今编诗一卷。”可见寒山之诗大多题于壁。他在一首无题诗中宣称:“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来六百首。一例书岩石,自夸云好手。”他在诗中自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的题壁诗达600首,可惜有一半散失了。

崔颢最有名的题壁诗当数《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后李白登黄鹤楼,诗兴顿生,正欲挥毫做诗,忽见崔颢的这首题壁诗,于是掷笔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宋代题壁诗(代表人物:苏轼、林升)

宋代题壁诗中,著名的有北宋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当时为什么题壁诗盛行不衰

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为什么唐宋时期题壁成风呢?

第一,唐宋时期,尤其是唐代,诗歌创作臻于极盛。题壁诗之多,正是当时诗歌创作繁荣的具体体现之一。

第二,“题壁”是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唐宋时期虽然已经发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当时印刷能力很有限,还有大量诗歌不能刻印出来,“题壁”就成为一种“发表”诗作的最佳方式。题壁简单易行,只要把作品写在墙壁上,天南海北的过往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

第三,唐宋文人喜欢风雅,热衷于诗词唱和,题诗之壁呢,就为

他们的创作提供了可互动的平台,这也是唐宋题壁成风的一个重要原因。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2)

题壁

读者朋友们读到这里,可能会产生疑惑:这种查阅整理的资料和“小作文”的学习有什么关联呢?

事实上,这是写作素材的有效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小作文”迁移训练。举两个例子:

一.开展情境对话练笔:

在学古诗词《题西林壁》时,小白同学提出质疑:“大诗人苏轼怎么能在寺庙的墙壁上题诗呢?老师不是经常教育我们不能在公共场所乱涂乱画吗?”

请你结合相关知识向小白同学释疑解惑。

二.开展文化遗产材料说明文创作:

【材料】

泰山石刻源远流长,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现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题刻800余处,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3)

泰山石刻

在有关泰山的文学作品中,诗歌也最为发达。泰山诗歌的作者囊括了:帝王如汉武帝、唐玄宗、康熙、雍正、乾隆等,文人如孔子、司马相如、曹植、卢照邻、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可以说,泰山诗歌与中国诗史同步发展,成为一部中国诗史的“缩影”。在泰山的石刻中,诗歌是一枝绚丽的奇葩。

泰山诗歌中,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杜甫的《望岳》诗,显示出时年二十四岁的杜甫敢于登攀、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其中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石刻,举世闻名。名家诗刻,流光溢彩。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文化遗产相关课文的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以《登上泰山的古诗》为题写一篇说明文,着重介绍泰山石刻中的诗作。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善于学习的人,往往会不满足于课本,而是会主动在课余拓展学习相关知识,这样学习之路走得更宽,行得更远。但由于这个过程不在课内,孩子们往往没有落实。怎么办?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很重要。以“题壁诗”为例,孩子们查资料,在班级进行交流,就能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这种训练建议从四年级开始,逐步养成这样的意识,孩子们到高年级学习古诗词就会有意识地去查阅资料。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从这篇文章开始,我将会有选择地设计“请你也来试”环节:

请你也来试:

示例:

【诗中的杭州】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江南诗词之地”,赏美景,品佳作,我在古诗词中找寻杭州的印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仿佛让我们看到杭州的“老市长”苏轼泛舟西湖,饮酒赏景的情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让我们体会到另一位杭州“老市长”白居易留恋杭州春色,不忍离去的心绪;而宋代诗人徐元杰在《湖上》中写道“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夕阳余晖,鼓声箫韵之中,人们荡舟湖上,尽兴而归的画面。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5)

绝美杭州

美景为佳作带来灵感,佳作为美景增光添彩。请你参照示例,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为自己喜欢的或者熟悉的地方用上“总分”的结构写一段话,要引用古诗词哦。

第二种:对适合进行改写的古诗词进行改写。

变传统的解释古诗词诗句意思为改写,变被动机械的理解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活学活用。再安排时间交流孩子们的练笔,深化文本学习,掌握言语表达,然后回望古诗词,和古人“对话”。如果引导得法,孩子们兴致会很高,语言能力也会得以提升。

《游山西村》改写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6)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从被贬官后,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一想到国家的安危存亡,不免心中烦闷。正是金桂飘香,农民丰收的季节,我就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心解闷。

走着走着,竟来到山西村。那里的农民十分热情好客,看到我都远远迎了上来,邀请我去他家做客。我来到老乡家,那户人家的老者搬出腊月里酿的酒,家里的农妇忙里忙外,杀鸡宰猪,置办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我看他们如此破费,不禁忐忑不安。老者说:“今年收成好,家里酒多粮足,你尽管畅饮。来,让我们边喝酒边聊吧。”我欣然同意。虽然腊月酿的酒浑浊,我还是忍不住多喝了几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中,我微微醉了,心中的忧愁一扫而光。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乡亲送我到村口。我挥别众人,向前赶路。一路层峦叠翠,曲径幽深,溪水哗哗流过,鲜花争相竞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抬头一看,一个被柳荫花树笼罩的村庄突然出现在眼前,让我又惊又喜。人生在世,有时不必在意眼前,面对困难,只要坚持向前走,一定会有我的出路!我诗兴又起,就写下了《游山西村》这首诗。

请你也来试:

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你能参照《游山西村》的改写,将《秋思》改写成记叙文吗?注意不能只是古诗的“翻译版”哦。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7)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为了让同学们的改写内容更为丰富,老师给同学们几点提示:

1.诗人大搜索:诗人张籍的简介,他的家乡在哪里?离写诗的洛阳城大约相距多远?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说不定你还有新的收获哦。

2.抓好改写“点”:“洛阳城里见秋风”所描绘的环境可以扩写;“家书”里都写了什么?发挥想象思考:除了问候家人,表达思乡思亲之情之外,作者可能还在“家书”中写了别的什么呢;“说不尽”的又可能是些什么呢?“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诗人和“行人”(这里可理解为信使)有过怎样的对话呢?这一句是细节描写,是整首诗中极为传神的一笔,你可以采用“慢镜头”的方式把这个细节刻画具体吗?

3.安排好详略:哪些部分最能突出原作的要点?这些就详写。

4.做好“诗”外的文章:诗人的诗寄出后,他的心绪又是怎样的?家人收到“家书”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家人回信了吗?诗人收到回信后又是怎样一番心情呢?

一句话锦囊:“小作文”也能做出“大文章”。只要善思考,勤动笔,“小作文”不但能助力“大作文”,也能演绎出别样的精彩。

致读者:你对上述两种训练方法,更感兴趣的是第一种还是第二种呢?

致家长:你认同古诗词也是很好的写作训练资源吗?

致孩子:希望你拿起手中的笔参与到“请你也来试”?完成后也可以在这篇文章的评论区私信我哦!让我们一起来穿越古今,玩转古诗词“小作文”吧。

发挥长处回避短处作文(三谈作文复习不宜)(8)

笔尖下的童年,流淌的都是宝贵的

欢迎评论互动!

(说明:图片源自网络。文章除引文外均系原创,请尊重原创成果,未经作者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头条号私信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