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1)

腕力赛,民间俗称“掰手腕”。因为只需要一张桌子,较量可以随时展开,让这项运动在中国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这种纯粹力量决斗也给参与者带来最简单直接的运动快感。然而,当掰手腕走向商业赛事之路时,又面临着重重困难。

● ● ●

张旭是超级腕力联盟(以下简称“SAL”)的创始人,虽然这是当下中国最大的腕力赛联盟,但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的SAL正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对于未来,28岁的张旭有些迷茫和无奈。

张旭毕业于天津体育学院,上学期间,他是打橄榄球的,场上任务是“抓对手跑锋”,时间久了,张旭的握力也越来越强。私下里,他喜欢跟同学们掰手腕比拼力量,胜利的快感让张旭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查阅有关掰手腕的资料。结果发现,这项运动已经在国外红火了差不多60年了,美国的UAL是世界顶级的职业腕力联盟,日本也拥有渡边英隆这样的世界级名将,而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还是空白。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2)

SAL创始人张旭。

于是,张旭先办了一个掰手腕的论坛,通过信息交流,他认识了很多热爱掰手腕的朋友。

“那是中国这方面的第一个论坛。当时也没有工资,只能用人家的服务器。论坛做起来之后我就从国外的一些网站上下载很多训练、比赛的相关资讯。然后找英语好的朋友给我翻译成中文发到论坛上,然后人就越来越多”。张旭说。

毕业之后,张旭就创办了SAL,公司的主要成员来自于他此前在论坛上或者QQ群里结识的朋友,包括一些运动爱好者,裁判等等。

第一次SAL比赛,他们把地点选在了西安临潼。

“当时临潼新开了一个旅游度假区,他们也需要宣传,正好借着我们的比赛,可以做一些影响力,那次场地费用就没有花钱,就在度假村里”,张旭对懒熊体育说,“那次来了500多名选手,吸引了3000多名观众。我们拉来了一个60多万的赞助,这些费用用于选手的交通、食宿、比赛奖金以及其他一些开销,基本没有盈余。”

据张旭介绍,办一次这样的比赛,基本上都是赚不到什么钱的,好在公司并不亏本。赚的钱主要是来自赞助商。选手参赛无需报名费,即使有也是非常少,而观众看比赛是不花钱的。“收钱就没什么人来看了。”张旭说。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3)

SAL比赛瞬间。

没有门票,纯靠赞助,SAL一直都是张旭口中的“半死不活”的生存状态。而赞助金额上一直没有更大的突破,是因为受限于参与人数和影响力,一些大的品牌也不愿意赞助。张旭和他的团队就这么走过了3年多。

推广是另一个麻烦事。因为经费紧张,张旭没有钱进行线上推广,更多的是依靠地推。考虑到项目特点,他们把健身房作为重要的用户渠道。每到一个地方办比赛,SAL都会找当地的一些健身房进行合作,SAL借助比赛给健身房做广告,健身房为比赛选手提供免费的训练场地,同时,一些高水平的参赛选手也可以在健身房为腕力爱好者进行一些指导培训,这样吸引新的选手加入SAL的比赛。

“办一次比赛最少能拉来三百个用户。大型比赛就上千了”,张旭所指的用户是实实在在参加比赛的选手,“用户留存率大概五到六成。”也就是说,这些用户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并不能成为稳定的SAL选手。

按张旭介绍,目前SAL的选手大概为5000-10000名。因为比赛的业余性质,参赛选手人数浮动比较大。

2015年夏天,SAL举办了深圳全国腕力大赛,吸引了来自东南亚的一些高水平选手,其中不乏职业选手。比赛的视频在网上并不多,所使用的拍摄设备也较为低端。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中国名将赵子瑞和东南亚冠军泰国选手苏提所进行的最终决赛在一间面积并不大的房间内进行,红底白字的条幅挂在房间的最中央,两名选手站在比赛方桌两端,左右两侧各一名裁判。周围的观众多为穿着比赛服装的参赛选手,几名摄影摄像师围在裁判和选手身后。

整场比赛持续了不到一分钟,最终赵子瑞凭借出色的爆发力强压对手夺冠,拿走了5000元的比赛奖金。

和世界上高水平的腕力赛事比起来,SAL才刚刚起步。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4)

UAL宣传海报。

目前,世界上三大顶级职业腕力赛事为美国的WAL和UAL,以及俄罗斯发起的A1比赛。这三个联盟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其中,WAL是高度商业化的赛事,他们得到了沃尔玛数千万美金的投资,ESPN为该项赛事做全球直播,比赛充满了力量的对抗和娱乐的气氛,吸引着世界上最顶级的选手参赛,其每次大赛的总奖金高达千万,2015年的冠军能拿到50万美元。

相比之下,UAL立足于美国本土,模式相对WAL来说传统一些,收入同样依靠门票和赞助;而AI比赛相对更加保守,几乎没有商业化运作,但讲究高水平,没有门票收入,组织者纯靠赞助来获得赛事组织的经费,俄罗斯和东欧选手对该项赛事偏爱有加。

据张旭介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腕力实力最强的国家,他们很多选手从小就开始系统训练。美国选手训练很专业,而俄罗斯选手在专业性上差一些,但他们很刻苦。这些运动员一般都会去全世界各处参加比赛,有些邀请赛奖金非常高,他们像其他职业赛事选手一样,靠比赛奖金和赞助完全可以支付自己的训练和生活费用,所以职业化程度较高。从全世界范围看,职业腕力选手和业余选手基本上是五五开,而中国在这方面非常落后,基本上没有一个是职业的,即使有一两个,也不够维持生活。

高水平的赛事很容易制造巨星。美国人John Brzenk就是国际上家喻户晓的腕力巨星,这位达美航空的维修工右前臂的臂围达到了16英寸(约40厘米),虽然现已51岁,但仍是UAL右手重量级别的冠军,北美第一。他19岁就赢了第一个世界冠军,曾以200磅的体重击败了660磅的选手。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5)

腕力明星John Brzenk。

John Brzenk的老对手Travis Bagent是个非常有激情的选手,他的比赛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这位身上画满文身,喜欢用粗鲁的语言挑衅对手的明星爆发力极强,经常在几秒钟之内瞬间击垮对手。但因为John Brzenk的存在,Bagent只能自诩为“世界上辨识度最高的腕力选手”,而不是最好的。

有了这些旗帜鲜明的明星,才会让一项赛事获得更高的关注度。

而这恰恰是中国腕力界最为缺乏的。张旭也坦言,中国没有非常出色的,或者有个性的明星,而在打造明星方面,SAL能想到的仅仅是推广明星海报,在大赛中的穿着上花一些心思,而并没有抓住某个选手最吸引人的特点。

除了没有明星,制约中国腕力发展的还包括水平低、奖金低、推广力度不够。

张旭打算把未来推广的重点放在校园,“要想办法开拓大学生市场,我们打算从三月中旬左右开始,在学校帮助下成立腕力社团,组织大学生之间的比赛,选出每个学校的腕力王。赞助商方面,现在正在跟几个运动饮料大公司谈合作,他们每年都会在学校做推广。我们可以提供比赛用桌,裁判以及明星选手指导。”

此外,带动一个项目的火热,还需要资金的涌入,经营了3年多SAL的张旭看上去有些疲惫,“如果实在活不下去,我也认可被更大的体育公司收购。”

采访期间,张旭顺便给懒熊体育记者示范了掰手腕的技术要领,毫无疑问,力量是这项运动的核心,但同时也非常考验选手的技术、战术以及心理素质——所有运动都是共通的。

而掰手腕之外的技术,恰恰是“大块头”张旭和他的团队目前更需要学习和运用的。

·END·

声明:配图除署名外均来自网络。本文为懒熊体育原创或编译,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引用。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6)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7)

小众运动项目也有春天,看看这8个项目怎么玩?

围绕着互联网 的概念,体育板块也有了一些传统小众项目开始拥抱互联网,拥抱资本,让我们来看看,这些项目都有着什么样的特色?

最新掰手腕比赛(民间喜闻乐见的掰手腕比赛)(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