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且抒情的诗(品读10首经典数字诗)
数字,是单调、枯燥的,在太多时候,它们只是生硬、冰冷的计算工具,刚性、呆板。而在诗人奇思妙想的笔下,数字变得鲜活灵动,变幻出有画面,有音律,有感觉,有韵味,有喜怒哀乐的诗意世界。
化数字于诗歌,寓情景于数字,一二三四间写景抒情叙思,朗朗上口、妙趣横生、别有风味。文人墨客横来纵往,数字与文字交流,精神和灵魂结合,可以是豪放的“黄河入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可以是细腻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是沉痛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可以是感伤的“六朝如梦鸟空啼”;可以是悲愤的 “一朝封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可以是夸张的“孤臣霜发三千丈”;可以是嘲讽的“三千宠爱在一身”;也可以是欢快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不过,这些诗中的数字,仅是作“镶嵌”之用。还有一些真正的数字诗,诗中数字频现,甚至占据主体,但数字又不是单纯的数字,他们与诗中的情境浑然天成,妙不可言,让人拍案叫绝。
今天与大家一起欣赏十首经典的数字诗,一起体验古风,品味真情。
提起数字诗,首先要讲的,一定是脍炙人口的蒙学诗,也就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作的《山村咏怀》: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全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寥寥20字,却用了10个数字,勾勒出一幅宁静恬淡的乡村风景画。
无独有偶,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写的一首《咏雪》,巧用12个数字,生动地描绘出一幅雪花飘飘,寒梅傲雪的绮丽画面: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关于这首诗,版本很多,一说是乾隆皇帝手撒花瓣,口中吟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二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刘墉信口接道“飞入草丛都不见”。
另一说是乾隆作前面三句诗,纪晓岚画龙点睛接最后一句。
还有一说是明朝布衣才子徐文长,寒冬里踏雪孤山,见放鹤亭内一群秀才借酒赏梅,便进前求饮。秀才们不识泰山真面目,说是诗人聚会,不会写诗者不能在此喝酒。徐文长便“一片一片又一片”地作起诗来,前三句尚未念完,众秀才已是笑成“一片”,骂道你这俗子是否只认得数字和“片”字?想不到第四句“飞入梅花都不见”一出,秀才们顿时大惊失色。白雪飞入孤山梅林之中,当然是看不见了,这种深邃苍茫的意境,奇特精巧的构思,化平淡的数字与简单的汉字为神奇之文。】
汉代卓文君的《怨郎诗》,可以说是最早的数字诗。
相传,司马相如在卓文君家的帮助下,被举荐到京城做官,官场得意,就产生了纳妾之意,寄回一封十三个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的信(《两地书》)。
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亦无意,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以往的情意已经淡漠了,他不再忆念过去的旧情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以著名的《怨郎诗》,旁敲侧击,倾诉衷肠: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般怨,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卓文君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两人白首偕老,安居林泉。
麻雀
宋·王安石
一窝二窝三四窝,五窝六窝七八窝,
食尽皇家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王安石看北宋王朝很多虚设的官员,饱食终日,把他们比作麻雀,形象地讽刺了他们贪污腐败、反对变法的丑态。
一轮明月满乾坤
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三十六回,描写的是夜深人静之时,唐僧师徒行走在取经路上所看到的景象。
十字令
清·梁章钜
一命之荣称得,两片竹板拖得,
三十俸银领得,四乡地保传得,
五十嘴巴打得,六角文书发得,
七品堂堂考得,八字衙门开得,
九品补服借得,十分高兴不得。
这首诗出自《归田琐记》,刻画的是旧时官吏作威作福,搜刮民脂民膏,而后“荣归故里”,“赋闲在家”的丑恶嘴脸,淋漓尽致,值得玩味。
李调元数字诗两首
传说四川才子李调元在两江任主考官时,遇到在苏杭之地很负盛名的六才子。六才子眼高天下,目中无人,怀疑四川来的主考大人没有真才实学。一夜,李调元与他们同游西湖,六才子请李调元赋诗,咏两江事物,并需将数字从一到十化入诗中。李调元一笑,道:“以数字入诗,不过文字游戏耳,何难之有!”随口吟诵出:
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
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娇。
大乔小乔是三国时吴国的美女,无疑是两江人物,而且诗中数字齐全,依序而列,无可挑剔。六才子不得不叫好,但仍不甘休,他们又要李调元将数字从十到一再化出一首即景诗来。李调元满饮一杯美酒,随即高声吟出第二首诗:
月儿十九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癫。
五更四点鸡三唱,二月怀抱一枕眠。
看似信手拈来,儿戏之笔,但句句是眼前实情实景,又暗含对六才子的揶揄,六才子傻了眼,这才心服口服,从此对这位嬉笑怒骂皆可成诗的主考大人十分敬重。
还有一些数字诗,诗中数字虽然没有按顺序或倒序排列,但是也句句带数字,甚至有的,直接在诗中做起减法,并算出了差。
近代黄侃先生写过一首数字诗《闺情》,诗中用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半双两”,一气呵成,快读细品皆很有趣:
一仗红墙荫碧溪,
柳丝千尺六阑西。
二情难学双巢燕,
半枕常憎五夜鸡。
九日身心百梦香,
万里云水四边齐。
十中七八成虚象,
赢得三春两泪啼。
南北朝民歌
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剩有二千在。
这是一首长途行者的倦歌——也许是一个远离家乡,归心似箭的游子;也许是千里奔波,期盼着早一点与心上人见面的有情人——数字翻飞,是他在不停地计算着行程。细腻的心理,竟然通过数字计算来描摹,可赞可叹。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数字诗,是中国诗词里的一朵奇葩。裹携着数字理性的文字,与沾染了文字灵动的数字,共同构建出别样的诗情画意,别样的文学意境。而我们,只需要静静地品读,便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那些涌动在数字中的文人情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