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1)

比较不错的大门

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很晚,它创建于1951年9月,是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其他一些院校系科和教师创办起来的。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2)

这学校你可听说过?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3)

光华大学是私立吗?这个名字挺不错

它的建校历史比起源于山东二乡师(1930)的鲁东大学和起源于滨海建国学院(1940)的临沂大学为晚。但因为国家相对重视,建立伊始就被列入了教育部直属院校,1959年成为重点大学,给它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和教学研究人员”,因此配备的师资力量较为雄厚,例如在1982年该校设有14个系22个专业,有教授75人副教授220人讲师710人本专科学生4997人研究生267人,是当年师范行业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4)

这位“上师大”的学生张的漂亮文静,确实是个好姑娘

这张照片中的“上海师范大学”的——实际上并非现在的上海师范大学,而是特殊年代的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的曾用名而已——那个年代它合并了上海师范学院,改称了上海师范大学——8年后1980年恢复了旧校名。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5)

这张照片更早些?

同年山东师范大学12系15专业,教授20副教授98本科2986专业135研究生36,是省属师范大学的佼佼者,但规模和师资力量距离华东师大仍有较大差距。当时的鲁东大学(烟台师专)7科7专业,副教授8讲师90学生1340在师范专科中也属翘楚,但和华东师范大学差距更大,那时候的哈尔滨师专(现哈尔滨学院)差上加差,才有4名副教授,理科2名,文科2名。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6)

果真是私立

只可惜有历史悠久的北京师范大学在,这华东师大只能在师范口屈居第二。北师大是校长副部级的985,而这华东师大只能和鲁东大学一样,整个厅局级——我总觉得哪儿有些不对,一是大学本不该存在级别,二是即使有级别,似乎华东师大这样的顶级学校也应该和地方大学有所区别——现在的公办大学已经两三千所,校长的数量远超过县长,而县长的管辖范围和劳苦程度应该远高于大部分普通高校的校长,但是县长的级别是和大学校长下属的处长和系主任的级别相当的,这实际上造成了行政层级的一种混乱。例如在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大学,就是那些过去的中专和技校升格的专业也是大学的——所以,这也是国家推进大学去行政化的一个缘由吧——现在中国带级别干部最多的地方已经不是政府,而是高校。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7)

那个年代——

我们对比一下华东师大和鲁东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8)

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鲁东大学3个专业上榜,但都是C,而华东师范大学30个专业上榜,A类12个B类15个C类三个——我想,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成绩和业务能力可能也有一些差别?现在的华东师大有8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15543人,硕士研究生15239人,博士3334人;鲁东大学有62个本科专业,在校本专科28000人,硕士2700余人——两个学校的规模其实已经相差不大,而且华东师大每年培育的本科生人数只有鲁东大学的一半多一点,社会贡献可能还不如后者,所以同为“正厅级”倒也说得过去——而且感觉后者发展更快一些,特别是在学校的规模上。

今年是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1周年,不知道今年在山东省的录取分数如何,2020年录取的分数不低,因为地域加成,最高分专业金融学已经到了658分全省2873名的水平,最低的德语专业也达到了648分/5069名——看来,山东的孩子很喜欢师范这个行业,要不然也不能把华东师大到这样的分数段——其实当今的华东师大已经不是曾经那个单纯培养高校和中学教师的师范大学了,它的统计学、软件工程、生态学这样的专业也达到了A-,也就是全国前10%的水平,计算机和公共管理也达到了B 也就是前20%,其实已经是一个文理兼就的综合性大学了——它的优势还有身在魔都,本科毕业即可获得魔都居留权。

华东师范大学进入双一流(70后眼中的大学151之华东师范大学)(9)

2021年录取分数

所以它的分数远远高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的最高分是数学类的651/4327,低了华东师大7分,最低分专业是材料631/10026,低了华东师大17分——分数高总有分数高的道理吧!虽然这华东师大已经是上海4所985中收分最低的一所。 来吧,来读华东师范大学,绝对没有错——就是分数有点高,5000名相当于山东省高考人数的前1%,高中两个班才能出一个,出一个——中国的优秀高校资源,太缺乏了!!

这是我复写【70后眼中的大学】的第151篇,上一篇150是东北大学,曾经的东北工学院,149是中国化工第一校华东化工学院也就是华东理工大学,148是大连轻工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大连工业大学,147是著名的华侨大学,146是福建农林科技大学145是工科的福州大学,144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143是校长级别偏低的华南工学院,142是著名的重邮,141是不是新八校也不是老八校但是分数不低的北京建工学院,140是成都地质学院也就是理工大学,139是著名的鞍山钢铁学院,现在的辽宁科技大学,138是是江西理工大学,曾经的江西冶金学院——为什么叫冶金不是钢铁?因为是有色金属行业的吧。137是河北地质大学,也就是改名改的莫名其妙的石家庄经济学院,136是华东地质大学,现在叫东华理工大学。

写这个就是为了公益,让即将面临高考志愿填报的孩子家长们有点对学校的印象——虽然新 款“双一流”的指向是专业,但学校也同等重要,是吧。看起来有点调侃,但仔细地读起来,真的不是——

还是那句话,选大学不仅仅要看名字,更要看历史,当然还有渊源和系别——70后高考的90年代初期存在的大学虽然都是不错的大学,但还是有很多不同的。还有选专业,可不能看专业高大上就好,相同的专业因为学校层级不同,那可是大相径庭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