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水污染怎么样(青岛不怕淹的秘密真的是德国下水道吗)
昨天青岛迎来一场强降雨,本来也没啥大惊小怪的,毕竟最近全国都在下雨,可是有个新闻却引起大家的热烈讨论。原来号称从来不怕被雨淹的青岛,昨天被媒体报道出有多地发生严重内涝积水,甚至青岛13号线井冈山路站还因雨水倒灌,导致地铁轨道和候车大厅被淹,13号线部分线段停运。
青岛迎来强风暴雨天气
有人幸灾乐祸:那个号称下雨从来不怕淹,拥有神乎其神德国下水道的青岛哪里去了?也有人反驳说,这次被淹的都是高新区,原德占区没有被淹恰恰证明了德国下水道的“神力”!
其实,青岛下雨不怕被淹的说法深入人心,甚至很多青岛人介绍自己家乡时,都会强调这一点。那么,青岛真的不怕水淹吗?青岛不怕水淹真的全是德国人百年前的功劳?德国下水道真那么牛吗?
青岛多个小区被淹
现在就带你了解一下真实的青岛及其传说中的下水道。
青岛真的不怕水淹吗?这两天青岛也迎来了强降雨,7月22日8时至23日6时,青岛全市平均降雨量97.9mm,最大为崂山太清,降雨量为371mm,截止目前,青岛市累计降雨514.2mm。一般来说,24小时降雨量超过50mm可以称为暴雨,超过100mm的可以称为大暴雨。因此可以看出,青岛的这场雨还是相当大的。
青岛美轮美奂的灯光秀
但是提起青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石老人浴场。而这些地方都属于青岛市区沿海的“镶金边”位置,只占青岛的一小部分,当然这些地方也正是青岛最繁华的地段,而原德占区就属于这部分区域。网上被淹的照片基本上都发生在黄岛、胶州、市北等区,而市南、崂山等区发生内涝的现象很少。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青岛不怕淹,仅仅只是指的青岛市区的部分地区,而这部分地区面积很小,远远不能代表青岛。
德国下水道真的有那么神吗?“德国良心下水道,美国霸气小护照”,在网上德国下水道可谓是神一般的存在。特别是最近随着很多内陆城市成了“观海胜地”,100年前德国建造的下水道依然发挥作用的话题又热传起来。难道德国真的这么好心?如网上公知们所说,占青岛17年里,不修别墅、不盖高楼,费九牛二虎之力把却下水道修了?
网传的关于德国下水道内部构造
其实,查找资料就很容易发现,德国占领青岛时期只建造了80公里排水管道,而其中的大部分管网因为超期服役和城市规划等原因,已陆续被翻建整修,现存的也只有约2.66公里污水管线仍在正常使用。
如今,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约3000公里,德占时期修的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几乎对整个排水系统影响微乎其微。在栈桥附近的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可以看到保留有一段据说是德国占领时期修的排水管。
栈桥附近的排水管道入海口
而在青岛市博物馆存放,所谓贴有瓷片的德占时期的地下管道,仅仅是当时“雨污合流”管道的一部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德国设计下水道的观念确实先进,包括领先的“雨污分流”及“雨污合流”的设计思想,且段管道下端较窄的设计,使水流较少时保持一定的流速和动力。
底部之所以贴有瓷片目的是使水流能够快速流过,污水中的淤泥和杂质也能被一起冲走。而上端宽阔的设计则是为了水流较多时,能够实现快速流过、迅速排水。
青岛市博物馆存放的德占时期的地下管道
而至于另一个流传甚广的是关于“油布包”的传说,也被证明纯属子虚乌有。当年德国侵占青岛时,我们国家基本没有工业,井盖等一些零部件确实要从德国运过来。但是 “油布包”的说法明显缺乏常识,下水道一般是陶的、瓷的或者水泥的,不存在金属元件。
青岛德国总督府旧址
当然德国当时肯下力气建起整个下水道是有其目的的,当时德国为了和英国人较劲。在殖民地争夺和殖民地建设上都想压英国人一头。他们认为这样既可以向世界展示德国的实力,同时也向世人展现德国人优越的殖民政策,因此试图把青岛打造成“样板殖民地”。而其大力建设的也只有地段绝佳的德占区,这些地区甚至不允许当时的中国人落户居住。
青岛市区不怕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首先,青岛属于典型的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雨占全年一半,年平均降水662毫米,有记录的最大年降水量为1272.7毫米,在全国降雨量中只能排到中等水平。同时,青岛年降雨分布相对平均,也很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因此很少出现短时间遭遇强降雨的情况,这对青岛本地的排水系统造成的压力不会太大。
青岛例年降雨量统计
其次,青岛市区的地势起到关键作用。青岛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属于丘陵地形,市区起起伏伏的地势虽然不利于行走,但是对于快速排水却相当有利。
青岛市区地图
通过观察青岛市区的地图可以看到,青岛市区三面环海,北部有浮山,东部有崂山。这导致整个青岛市区地势东高西低,地形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簸箕,因此在雨水较大的时候,积水会往海的方向走。同时,青岛市区包含有大大小小的河流200多条,大都能够独立入海,这对排水也是非常有利。
青岛海绵城市工程规划图
再次,青岛一直比较重视绿化建设,而大面积的绿地植被对雨水有很强的吸收作用,也很大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同时,青岛市政府近年来一直打造“海绵城市”工程,地面对雨水良好的渗透性,也有效地防止了内涝的发生。
德国给青岛留下的最大贡献是城市防汛理念
对中国城市内涝的统计
中国很多大城市的扩张都有一个通病:缺乏长远的规划,只注重高楼大厦的光鲜,忽略地下基础设施的质量和水平。
和各大城市一样,青岛也在扩张,但是青岛的城市扩容,一直注重排水系统先行。上世纪九十年代,青岛就下大功夫加强其排水管道建设,当时建有有排水管道596公里,这个数据至今也领先中国大半一线城市。到今天,青岛的排水管道总长已超过了三千公里。
雨过天晴的青岛
按照《青岛市城市排水条例》的规定来看,青岛排水系统的标准,比国家标准还要高。例如其中的“排水重现期”:国家标准半年到三年,青岛标准高达三到五年,对于一些关键干道的暗渠,青岛设定的标准为十到二十年。
总结
美丽青岛俯视图
总的来说,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青岛在城市建设方面一直参考国际领先的技术理念,其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这一点值得夸奖。同时,青岛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高投资也有必要推广到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