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西北心向江南(缩身于乡愁奔走于山川)

作者:米丽宏

《白鹭在冰面上站着》,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雷平阳的散文集。一个写遍云南的大河、山川、村寨、丛林、老虎、麂子的诗人,如何把民俗丰富、神话丛生的故土云南拢于散文之中?让人好奇。

生于西北心向江南(缩身于乡愁奔走于山川)(1)

在书中,作者冷静地讲述着他故乡的一切:那是远在天边的自由和孤独,是扑面而来的不可知,是人类童年时期的记忆,是白银时代的神灵和英雄,是不朽的乡愁和山川之间的生死哲学……陌生、温暖、梦幻、迷失、马尔克斯式的魔幻现实性……它们将读者卷入深渊般的山间密林,时而沉醉,时而惶惑。

“我很乐意成为一个茧人,缩身于乡愁”,是的,云南是雷平阳的精神出处,书中20篇文章无不是乡愁之书。故土的山川物候、历史文脉、民生世情,转化为阔大的写作景深。他抒写着故乡土地上深陷现实泥淖的人们,他们从污浊中寻觅光亮,奔向桃花源;身世凄迷的男孩,望着冰面上寂然站立的白鹭出神;大山深处的乡村语文教师,每天都给未来时空的“狮子吼”书店写信……他发现着绝望中生出的希望的力量。

开篇《五叙事》中的5个小篇章——《表哥》《蟋蟀》《清晨》《中午》《夜晚》,属于小视角、深掘进。表哥生死之间的两个梦,诡异蹊跷,令人心惊,其间有人性的暗区,也有时代的魅影;《清晨》中的人们以醉酒和互相攻讦来消耗生命,到了《中午》,他们继续以“一吨黄金”的臆想来维系生存的欲望,而在不远处,他们的亲朋亦各怀心事……作者的笔下暗藏着寂寥悲凉又不乏热烈,热烈和寂寥又都引而不发——他就这样以粗粝的笔法和坚韧的态度讲述了一个个故事,就像锈钝的锯齿一点点切割着读者的心。这些故事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他个人的咀嚼和品析,他从古远而富含浪漫诗意的地名考中觅到了苦难的底色和向上的光亮。

据说作者曾立下宏愿:对云南的几条江和几座“神山”进行调查并为它们立传。常常,他挎上一个装着纸笔和照相机的包就上山了,在山上待到“胡子长了,像人猿泰山”。他从山水密林中汲取力量,一笔笔为故土作画。因此,他在散文中构建起的云南,便有了地方志的内涵,它们是对风物的见证,对秩序的识别,对云南多民族地区各类形态迥异的生态的文学记录。比如在《西凉山的九十九朵白云》中,他写到了现实世界中不为人知的古老祭祀文化,面对这一文化生态,作者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而书写内心震撼时,理智又占了上风——不歌颂不宣扬,只是沉静地叙述。这种叙述看起来波澜不惊,实则内力十足。雷平阳笔下的山河林地或葳蕤雄奇,或神秘蜿蜒,泥土里混合着草木的气息。它们和飞速发展的工业社会同步,在得到和失去之间对抗着一些东西。作者向我们传达的不仅是滇东北的高原生态,也是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可以说,《白鹭在冰面上站着》一书“聚字为魂”,高山密林是它的场景,时间与历史是它的画外音。你可以在其中读风物,读故事,读古今,读敬畏,读一个正在渐渐消失的神秘世界。纸上旷野的芬芳里,混合着汗味、烟草味、老普洱味,让人瞬间眩晕。总有飞来之笔,将读者的兴致高高吊起,阅读也成了一种精神的成长。(米丽宏)

来源: 河南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