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待嫁的女子叫什么(古代女子待嫁叫)

《周礼·地官·媒氏》云:“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一个“令”字,明文规定男子三十岁、女子二十岁是婚姻的最后期限,违者是要受到惩罚的。

在古代,医疗、养生条件不够发达,人的寿命远没有现代人长。事实上,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女子到十五岁时,就已经开始婚配了。在有些倡导早婚的朝代,男女结婚的年龄更小,十几岁就为人父母的例子在史料中不胜枚举。

《黄帝内经》认为,男女皆有天数,女子七年一个变化,男子八年一个变化,如“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丈夫八岁,肾气实,齿更发长;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意思是说,女子十四岁,男子十六岁,就已成人。

为了取一个整数,古人通常将十五岁女子、二十岁男子视为成人,还专门设计了象征意义的成人礼。《礼记·曲礼上》载,“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许嫁,笄而字”。意思是说,男子二十岁时要挽发戴帽,女子十五岁时要盘发结笄,行过成人礼后,男子就可以娶妻了,女子就可以嫁郎了。

关于《礼记》“冠而字”“笄而字”中的“字”,时下有三种说法。其一,是取其会意,表示可以安家生子,正如《广雅》所云“字,生也”;其二,是表字,除了名,还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于在父母前自称;其三,是八字,即出生的年、月、日、时,用天干地支八个字写下来,等待八字不相克的有缘人到来。

正因如此,古代女子过了十五岁尚未嫁出去,叫做“待字闺中”,即在自己的闺房中待嫁。如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回,“……养成一个如珠似玉的女儿,不特好才貌,还缠得一双小足儿,现年十七岁,待字深闺”。

女子待嫁叫“待字闺中”,那么,男子待娶用什么字眼来形容呢?古人也留下了四个字——中馈乏人,也叫中馈犹虚。

中馈一词,出自《周易·家人》“……无攸遂,在中馈”。中馈,古时指女子在家中主持饮食、家务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中馈乏人,意思指成年男子(包括离婚、丧偶的男子)没有妻子,家务无人操持,迫切需要一个女子来打理。

关于中馈乏人这四个字的应用,也有不少例子。如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七回,“……不瞒娘子说,小人内为失助,中馈乏人,鳏居已久,子息全无,倘蒙娘子垂怜见爱,肯结秦晋之缘,足称平生之愿”。再如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天下哪有从一而终的男子,你此刻还是热烘烘的,自然这样说,久而久之,中馈乏人,你便知道鳏居的难处了”。

除了小说,有些县志中也有中馈乏人的痕迹,如民国《弋阳县志》载,“……俗有乘凶纳妇,名曰参孝,非礼也。然其因有二:一由家贫省费,吉凶同举;一因姑舅双亡,中馈乏人,遂冒丧而易吉”。时下,形容男子待娶的“中馈乏人”这四个字早已鲜有人提,更鲜有人用,而形容女子待嫁的“待字闺中”倒常有人说起,有些单身男子偶尔也用“待字闺中”自我调侃,多了一份幽默。(刘秉光)

古代待嫁的女子叫什么(古代女子待嫁叫)(1)

古代待嫁的女子叫什么(古代女子待嫁叫)(2)

古代待嫁的女子叫什么(古代女子待嫁叫)(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