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统编版文言文专栏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汇编)

一、原文呈现

陈太丘与友期行【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统编版文言文专栏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汇编)(1)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咏雪【作者】刘义庆 【朝代】南北朝

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统编版文言文专栏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汇编)(2)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林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世说新语》两则均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的《方正篇》

三、易读错字词

(fǒu) 雪(zhòu) 可拟(chā) 柳(xù)

谢道(yùn) 无女(yì) 王之(níng)

四、重点字词梳理

1. 期日中 相约

2. 太丘舍去 舍:放弃 去:离开

3. 去后

4. 门外 嬉戏

5. 尊君在不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6. 而去 舍弃

7. 君与家君期日中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8. 下车

9. 元方入门不 回头看

10.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11. 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文义文章义理

12. 俄而骤 俄而:不一会 骤:急速

13. 欣然 欣然:高兴的样子

14. 撒盐空中 差:差不多 拟:比拟

15. 柳絮风起 如,比得上 凭借,趁着

五、通假字

尊君在 同“否”,表疑问语气

六、古今异义

1. 去

太丘舍

古义:离开 今义:从......到......

2.期

与人

古义:约定 今义:日期

3.儿女

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 今义:儿子和女儿

4.文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诗文(文章义理) 今义:文章的意思

5.因

未若柳絮风起

古义:凭借,趁着 今义:因为

七、句子翻译

1.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友人)过了中午还不到,陈太丘就先行离开。陈太丘离开之后友人才到。

2.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翻译: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在大门外面嬉戏。

3.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你父亲)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5.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们谈论诗文。

7.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8.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差不多可以跟把盐撒在空中相比。

9.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漫天飞舞。

八、课文内容理解

1.《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

答: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答:“君”是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犹今之“您”。

②“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③“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答: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4.“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答:是个不守信用,没有时间观念的人

5.元方指出了父亲友人的哪两个错误?

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6.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聪明、勇敢、明理 (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7.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的性格特征。

8.作者写此文,意图是什么?

答:借元方责客之语,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也赞扬元方的聪敏。

9.你从《陈太丘与友期》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做人要讲信用。

10.《咏雪》一文中两个以雪为喻的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我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我认为“未若柳絮因风起”好;因为比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要有意蕴。“柳絮”飘飘扬扬的样子,极似雪花飘落的神态,这是形似。它又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 “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11.《咏雪》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答:①这些词语营造出温馨、愉快且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

②文中“儿女”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今之“儿女”则专指子女。

12.学了《咏雪》,你还可以说出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或说出写雪的好诗文?

答:①比喻句:如梨花飘洒(像鹅毛漫天飞雪、像蒲公英的种子)

②诗文: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毛泽东《沁园春·雪》: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李白《北风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1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答: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1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答: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九、中考例题

(2017浙江绍兴、义乌)

3.用现代汉语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做注释。(6分)

(1)友人惭,下车引①之,元方入门儿不顾②。(《陈太丘与友期》)

答案:①:拉;②:回头看

(2017泰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①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咏雪》

②奋(扬起,举起)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B. ①尝贻(赠送)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②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询问)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C. ①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②公曰:“牺牲(敬献)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D.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陋室铭》

②秦王不说(通“悦”,高兴,愉快)。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 C

解析:C选项中,“牺牲”指代“祭祀用的牛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