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你我哪儿也不去(到了这里没有人不流泪)

“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茅坪河河水和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流入每一位革命志士的心田……”每逢假期,在井冈山的许多红色景点,都有可能碰到11岁的余梓洋在声情并茂地讲解,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没有你我哪儿也不去?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没有你我哪儿也不去(到了这里没有人不流泪)

没有你我哪儿也不去

“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茅坪河河水和毛主席的谆谆教诲流入每一位革命志士的心田……”每逢假期,在井冈山的许多红色景点,都有可能碰到11岁的余梓洋在声情并茂地讲解。

小小年纪的余梓洋是井冈山的“老”讲解员了,她的母亲陈平梅也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陈平梅的爷爷是红军烈士谢桂标,作为红色后代,陈平梅花了数十年功夫“打捞”井冈山红色歌谣和背后的故事,相继出版两本书籍。

余梓洋耳濡目染,从小就能把井冈山的故事娓娓道来。在她6岁那年还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原馆长毛秉华为师,学讲井冈山故事。毛秉华和小徒弟相差整整80岁,他鼓励余梓洋:“井冈山的故事就要大声讲出来。”

毛秉华告诉余梓洋,讲解要重视历史的真实性,不能为了讲而编造。每逢假期总是余梓洋最忙的时候,她说,按师傅教的,不背稿子,要去了解背后的故事,讲述也是一种传承。

井冈山及周边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在那里接受革命教育滋养,系统的培训教学至关重要。位于井冈山茨坪镇的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就承担了对青少年开展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任务。

基地的课程突出体验教学、仪式教学、互动教学和情景教学,开发、打磨出“红军的一天”“重走朱毛挑粮小道”“引兵井冈”“三湾改编”“井冈会师”“革命后代讲家风”等特色课程项目,涵盖64个教学点和多条教学路线。

现场专题教学还原历史场景,依托教学点本身历史资源禀赋,设计不同的主题和侧重点,讲授和实践结合。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教学主题为“依靠群众求胜利”,在八角楼,课程聚焦“实事求是闯新路”。

在仪式教学中,学员前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小井红军烈士墓,了解烈士殉难的过程和故事。有学员反馈,“到了这里,没有人不流泪”。

基地青年教师贾硕说,体验教学引导学员感受红军的一天生活,有青年学员总结,“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要胜过教科书里的千言万语”。

“乔林建党”也是基地精品课程之一。宁冈县乔林乡党支部是湘赣边界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课程中,学员开展基层调查活动,模拟党支部建立和发挥作用的过程。让贾硕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四川一省直单位的青年干部来此培训,课程设计为40分钟,对方主动加到90分钟,最终两小时才下课。

一位带队领导感慨,课上,他找到了自己2008年在汶川地震现场火线入党的感觉和初心。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井冈山,共青团、少先队被红色文化滋养,也为传承红色文化贡献力量。

井冈山毛泽东红军学校坐落于井冈山北大门,记者走进学校,宣传栏、楼道、路灯以红色文化为基调,“红一连一班,红一连二班……”,班级命名也独具特色。该校按月份开展唱红歌、重走红军路、红军运动会等活动。在红色大课间,则开展集体舞蹈“井冈山下种南瓜”、红色广播等节目。

“八角楼,闪灯光,不怕牺牲,前赴后继,革命一定能胜利。”2020年12月,该校润之中队开展少先队活动课,短短几天排练,少先队员就能生动呈现情景剧《八角楼的灯光》,在师生看来,这是长期学习积累红色文化的结果。

在井冈山小学校园,走过小小的红色长廊,每名少先队员几乎都有自己拿手的红色故事,老红军曾志的曾孙女石夏嘉就讲述了太奶奶的革命故事。

红色长廊只是学校少先队和德育工作的一小部分,长期以来,该校在学生心中打上井冈山的烙印。“会唱一首红色歌谣,会讲一个红色故事,会背一首红色诗词,会做一道红色菜肴,会介绍一个红色景点,会表演一个红色剧目,会参与一次红色实践”成为教学常态。

今年,团井冈山市委还着手打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青团史展,呈列那段艰辛岁月中,共青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青春使命。

在青少年传承过程中,井冈山精神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