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故事小古文(节选中华汉字故事)

一、

【“福”字为什么倒贴】

新春佳节,人们喜欢在门、窗上倒着贴几个大大的“福”字,以祈求吉祥。“福”字倒贴的习俗源于清代。有一年春节前夕,清朝的恭亲王府正忙着布置府院,准备迎接新年。王府的大管家像往年一样,写了几个大大的“福”字,让人张贴到门上。

可是,有一个下人不识字,竟然把“福”字贴倒

了。恭亲王福晋看见后,十分恼火,要惩罚那个下人。大管家是个能说会道的人,怕福晋怪罪下来牵连自身,赶紧跪在地上讨好地说:“奴才经常听人们说起恭亲王寿高福大,您瞧,今天福真的到(倒)了。福倒福到,这是天意,乃吉祥之兆啊!”

恭亲王福晋听他如此一说,不禁转怒为喜,当然也就免去了他们的惩罚。后来,这个风俗就逐渐流传开来,人们都将“福”字倒着贴,贴上还要说几遍 “福到了”,以图吉利。

【趣味解读】

甲骨文的“福”字右边为“示”,本为“灵石”,左边则是酒坛子的象形字“酉”字,“酉” 是装酒的器血。可见“福”是由“示”加上“酉”而成的会意字,意思是将一坛酒供在神主面前以祈求保估,

这就是“福”的本义。

后来“福”字的字形演变为左边是“示”右边是“畐”,“畐”的本义是“满”,即酒满。又由于“畐”是个大肚酒壶,其中斟满了酒,从而引申为富贵、福相。

二、

【王安石发明“囍”】

人们结婚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新人的祝愿和增加喜庆的气氛,都会用红纸写上大大的“囍”字贴在墙上。

相传,囍字是王安石发明的。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年轻时上京赶考,路过马家镇时,看见马员外家门外的走马灯上写着这样一句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禁拍手叫好,却因赶考,没有停留细想下联。

到了京城考完试后,主考官面试考生。轮到王安石时,主考官指着厅前的飞虎旗念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要王安石对出下联。王安石脑子灵光一闪,“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脱口而出。

主考官听后连声赞好。赶考回来,王安石又经过马员外家,便用主考官出的上联来对马员外出的对联。马员外闻听大喜,当即将女儿许配给王安石,

原来那走马灯上的对联是马员外女儿的选联。王安石新婚大喜之日,正巧也传来金榜题名的好消息。喜上加喜,王安石提笔就在纸上写下“囍” 字。从此,王安石捡来两联,上应主考,下获娇妻,传为美谈。

【趣味解读】

“喜”在甲骨文中上半部分像一把“鼓”,下半部分是“口”,整个字像笑得合不上嘴的人以击鼓的方式表达心中的喜悦。

“喜”的本义是高兴、快乐。又可以引申为喜爱、喜欢。“喜”字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常指喜庆的事。人们还常把一些美好吉祥的愿望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例如“喜鹊报喜”。

三、

【一字嫁妆】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大喜之日,女儿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

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四、

【一字千金】

在现在西安的碑林中,有一块非常特别而且有名的石碑,叫作《圣教序》碑,碑文内容是唐太宗为曾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尚撰写的,字是大书法家王義之的手笔。

若不深察,参观者只会觉得碑文内容、书法俱丰,但仔细观察则会发现,唐朝开国己在公元618年,比王義之逝世晚了两百多年,唐太宗的文章怎么会由王羲之挥毫抄录镌刻呢?

这是主持刻字建碑的那位怀仁和尚的功劳。他崇敬玄奘,又以唐皇太宗能亲自撰写碑文为荣,更喜爱王義之的书法,于是,他在征得各方同意和皇上恩准之后,便从王義之以前留下来的书法墨迹中集字,凑成这块《圣教序》碑。

从遗墨中找齐碑文所需之字谈何容易?怀仁和尚呕心沥血,翻查无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最后仍欠几宇,他只好奏明圣上,唐太宗颁发告示,谁选到一字送来,即赏千金,终于集齐了全部碑文。

一字千金的故事小古文(节选中华汉字故事)(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