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对健康管理的理解(2022年普通人应该如何管理起自己的健康数据)

家里有孩子,每一次生病都是一场战斗。

在过去的一周,我家就经历了一场:女儿发烧最高至39.5度。去医院验血,中性细胞偏高,超敏C反应蛋白超出正常值6倍,诊断为细菌感染,开头孢治疗炎症。

说说对健康管理的理解(2022年普通人应该如何管理起自己的健康数据)(1)

医生提示:如果3天后还下不来,得来住院挂水。之后的2天症状稍有缓解,但可能因为炎症还在,仍反复发烧。每天数次的量体温,都像是一次开盲盒,盼着能开出36.5度。不知道女儿长大后,看到这张图,是否能感受到爹妈的辛苦。

生病进医院,花钱已是最次要的事,但如果能享受到优惠,还是乐意为之。2021年开始,我做一番梳理,搞清楚2件事:

1、统计每年医保报销金额

居民医保可以报销一定比例。比如挂号费12元,自费7.2元,医保承担4.8元。但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困惑:每年到底“享受”了多少医保报销?

其次便是报销额度的计算。按照官方的说法,每年可报销1000元额度。可我一直未弄清1000元是医保承担的累计,还是总医疗费累计。就诊发票上显示的报销比例,也不甚明了。

现在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解决我以上困惑,还是老方法:逐笔记账,但又不同于传统记账。

以医疗账本为例,每产生一笔医疗消费,就需要记录2项记账数据。以检查为例,总金额72.65元,报销26.05元,实付47.59元。记账中需要记录检查支出72.65元,医保报销支出-26.05元。

这样便能统计出一段时间内,每个家庭成员总医疗金额和享受到的医保报销金额。

这个记录习惯也让我受益:

去年底给女儿体检,缴费完记账时发现检查费全部自费,而无报销。当时急着检查,在机器上缴费也并未在意这问题。找到医院人工收费校对,确有问题。退费重新支付,节省了100多元。

总医疗金额和报销金额记录的多了,发现个规律:我当地社区医院的药品报销比例基本是48%-50%,同样的药比市区医院便宜了10%。这样有的药也无需在市儿童医院开,到社区医院更划算。

2、建立家庭成员电子医疗记录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每年给自己建立完整的医疗记录,包括每次看病病历和检查单。有人说,每家医院都有记录的。不过问题在于,每个人在各家医院就诊数据并不互通,无法形成自己完整的医疗记录。

我曾试着给病历和检查拍照,不过发现并不可行,原因在于医生手写病历,我作为外人根本看不懂。这样的内容,记录了也没有意义。而近几年病历都已开始打印,这也有了做医疗记录的条件。

每次记录完医疗支出后,我会同时在医疗账本中,再记录一笔0元支出,附上病历单和检查单图片,选择对应的家庭成员。

筛选家庭成员,便得到一份完整详尽的电子医疗记录,若干年后必然有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