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

央广网广州2月4日消息(记者 夏燕)新春伊始,南粤大地吹响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重大战略性平台之一,广州南沙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增长极。

在近日召开的广州市南沙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市委常委、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将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南沙范例。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1)

广州南沙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南沙范例”如何解读?从既定的年度目标,或许可以看出端倪。2023年是《南沙方案》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当广东各地普遍将经济增长预期定为5%、6%的时候,南沙提出:力争全年经济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工业投资增长85%。

连续四个“双位数”增速的背后,是南沙向上而行的信心和底气,更是中央及省、市对发展南沙的决心和魄力。

锚定产业:

“芯晨大海”奔未来

“最快58秒,一辆新能源汽车就能完成组装、走下生产线。”走进南沙区黄阁镇广汽丰田新能源汽车产能扩建项目二期(广汽丰田第五生产线)总装生产线,广汽丰田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新工厂焊装车间、电池车间、总装车间的物流区域均实现了100%无人物流,这是丰田在全球最为先进的智慧工厂!”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孕育新希望。

在距离黄阁镇18多公里的万顷沙半岛南部东侧临港产业集聚区内,南沙“芯片一条街”正加快扩产,芯聚能、芯粤能、联晶智能、南砂晶圆等呈现“芯芯向荣”之势……

“南沙将巩固提升两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聚焦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创新金融等重点产业,全力以赴新签约、新开工、新建成一批100亿级、50亿级、10亿级大项目好项目,打造大湾区创新型产业新高地。”在1月28日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卢一先表示。

有目标更有实招。1月29日,南沙区便宣布一季度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803亿元;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382亿元,其中不乏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现代产业项目,为南沙实现“制造业当家”提供新动能。

事实上,南沙“加速度”从未停下。

早在新年伊始,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中科宇航产业化基地便在广州南沙投产运营,年产可达30发运载火箭。

国内首个全产业链商业航天产业化基地在南沙投产(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而这恰恰是南沙争创中国航天“第三极”的真实写照。目前,南沙以“一箭一星一基金”产业发展格局为基础,正完成集运载发射、卫星研制和航天应用于一体商业航天全产业链布局。

作为广州发展战略“双核”之一,南沙的产业布局发展已如“芯晨大海”,奔赴更加广阔的未来。

协同港澳:

规则衔接促要素流通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州南沙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又毗邻港澳地区。

“强化南沙改革开放‘前沿中的前沿、窗口中的窗口’使命意识,更大力度推动制度型开放,发挥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等创新机制作用,率先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在制度型开放中走在前列。”卢一先指出。

自2022年《南沙方案》出台以来,广州南沙实施港澳居民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正式落地,同时广州南沙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正式落地,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政策叠加,制度“破壁”,让南沙逐渐成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热土。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2)

南沙创享湾(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我们基地从去年7、8月份开始运营,现在已经有21家企业入驻了,其中有8家是来自澳门,4家来自香港。”粤澳国际产业融合发展青创基地主任林珊表示。

作为南沙首个澳门青创基地,该基地营运的OVOPLUS澳创家孵化器,设有澳门咖啡吧、粤港澳会客厅、科技成果展示厅、创意联合办公室等设施,极具澳葡气息。

“随着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澳门澳车北上等政策的实施,2023年我们充满信心。”林珊透露,“希望今年能够吸引超800人次的港澳台青年到南沙交流发展,促成超过20个项目落地南沙。”

截至目前,南沙共有11个青创基地,300多家青创企业。如此频密的湾区交流,也促成了港澳与内地法律界优势互补,让港澳青年在南沙的创新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阔。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3)

金桥司徒邝(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已有粤港澳大湾区律师7名(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我们联营所也精选三地律师组成服务团队,提供7×24小时一站式跨境公益法律服务,累计为区内11家港澳青创基地和1293名港澳青创者提供法律服务。”金桥司徒邝(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主任黄志勇说。

当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产业要素在南沙加速流动时,也为南沙乃至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才开学一个星期,我们很多教师、博士生和硕士生就已经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技领创中心副主任白煜教授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七八家公司在广州注册成立,包括芯片、智能制造、机器人等领域。

这也意味着,南沙区协同港澳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科创体制机制的创新也在稳步推进,为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面向世界:

“链”上全球做大“蛋糕”

以航促贸,以贸兴港,南沙向海而生,不仅是广州唯一的出海通道,还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发地和现在“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节点。

卢一先表示,依托华南最大的综合性枢纽港,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建设大湾区“买全球、卖全球”跨境贸易通道,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节点。

“冷库建成之后,中间环节大幅减少,南美的车厘子选择快线,到达南沙只要20多天!”走进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广州南沙国际冷链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董磊表示。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4)

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央广网发 南沙区委宣传部 供图)

作为全国最大的临港仓库群,物流中心总体仓容71.2万吨。其中,南区的南沙国际冷链分拨中心“买全球”,让进口水果、冻品等,实现进口冷链货物办结相关手续后,1小时即可覆盖大湾区城市群;而北区的湾区国际集拼中心“卖全球”,将珠三角的白电产品、家具、原材料等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

一“进”一“出”,正是南沙出海大通道更加顺畅的有力证明,让南沙从珠三角与港澳的“超级联系人”,变成大湾区与世界的接轨者。

而联通这一切的,不仅有全球第四大港——南沙港,还有南沙数字经济“新基建”——全球溯源中心。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5)

全球溯源中心让商品信息更透明,助力贸易流通(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目前,全球溯源中心累计赋码超1亿个,溯源商品货值超600亿美元,全球超1.5万家企业参与溯源,涉及的商品品牌超8000个,真正实现了让数据资源助力贸易流通。

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的诞生,恰恰依托于全球溯源中心。

广州南沙2023年目标增速(兔飞猛进开新局)(6)

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数字服务贸易平台(央广网记者 夏燕 摄)

“全球溯源中心就像一个‘高速公路’,修好了数字公共基础设施,而我们制造很多车辆(应用场景)在这条路上跑。”粤港澳国际供应链(广州)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辉解释,“传统的外贸方式需要线下一个个去找供应商,入驻我们平台之后,会享受到便捷的服务商资源,快速促成交易,降低交付成本。”

如今,全球优品分拨中心正在成为外贸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实现商业模式和监管模式的数字互联,高效支撑国际品牌全球化运营,让“买全球、卖全球”更加通畅便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