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和醇亲王(光绪与其父醇亲王相见礼仪及其他)

光绪皇帝和醇亲王(光绪与其父醇亲王相见礼仪及其他)(1)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坦率地说,笔者对阎崇年老先生的清史百家讲坛图书没有仔细拜读过,原因是因为我曾在书店翻阅过阎老先生的大作,发现他所犯的历史错误颇多,这里就说一下我偶然翻开书随机看到的一页。这一页里讲到光绪入宫之后的苦闷,没有人可以诉说,就连他的父亲醇亲王见到他,也是远远在丹墀处跪下称臣而不敢多言……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了。堂堂清史研究学者,居然不懂得清朝礼仪!

光绪皇帝和醇亲王(光绪与其父醇亲王相见礼仪及其他)(2)

光绪与其生父醇亲王合影,醇亲王端坐,光绪帝垂手侍立一侧。

有清一代,虽然是满族王朝,但是对于儒家思想是全盘接受并进一步神圣化的。康熙皇帝曾亲临山东曲阜孔庙对孔子塑像行三跪九叩的臣见君大礼,亲封孔子直系后裔为世袭罔替的“衍圣公”并赐金顶黄轿,衍圣公来朝更享有“紫禁城御道骑马”的殊荣(与一般的“紫禁城骑马”不同,“紫禁城御道骑马”是指从大清门正门开始,衍圣公一路骑马直跨各道门的中门,也就是皇帝、皇太后专用的御道路线),这已经表明了康熙要以儒家治天下的决心。雍正年间曲阜孔庙大成殿失火,皇帝特旨令仿照故宫太和殿规格重建大成殿,全改用皇帝专用的黄色琉璃瓦,殿柱雕刻盘龙,全是最高规格——要知道即便是亲王王府,殿柱也只能彩绘盘龙而绝不准雕刻盘龙,可见清廷把孔子抬高到了什么样的位置。在儒家思想熏陶下,满清举国上下,对于“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并把“天地君亲师”提高到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受此影响,从咸丰朝开始,皇帝的亲叔伯得封亲王郡王者,日常奏对均不下跪。阎老先生大概是受马列主义斗争论思想的影响,认为一对事物如果发生矛盾(比如父亲是亲王,儿子是皇帝,如何行礼?),那么矛盾双方必有一个无条件向另一个妥协(父子关系向君臣关系妥协),这是大错特错的。要知道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和谐,如果一对事物发生矛盾,则会去寻求中庸妥协之道来解决。光绪皇帝和他的父亲醇亲王相见的礼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说“天地君亲师”五尊排位,君在亲之前,但是这五者并无先后之分,天固然重要,个人固然渺小,但是若无个人,空有天地又有何用?儒家思想对于个人的行事准则,是按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排序的,前者(个人)是后者的基础而不能相反。就拿位列五尊最末位的“师”来说吧,有清一代,皇室对汉族师傅极为尊重,曾有皇子(而且是内定的皇太子)因为和汉族师傅顶嘴而被皇帝打死的事情发生,就更不要提亲父和亲子的关系了。

光绪皇帝和醇亲王(光绪与其父醇亲王相见礼仪及其他)(3)

依太和殿规格复建的曲阜孔庙大成殿

再举一个“家”与“国”发生矛盾的例子。

清朝皇帝女儿下嫁额驸,额驸的父母见到公主如何行礼?这个问题曾长期令皇帝头痛不已。虽然清初就规定额驸父母见到公主无需行礼,但实际上额驸父母见到公主总行臣见君的大礼,皇帝虽屡次颁旨禁止也不奏效。到了嘉庆时期,嘉庆皇帝认为额驸父母身为公婆,却给身为儿媳的公主下跪行礼太不像话,于是特颁严旨,明确指出额驸父母给公主下跪行礼这件事“虽合君臣之义,有违人伦大礼”,如果以后额驸父母再给公主行跪拜大礼,则“罪公主”,此旨一出,才算制止了公婆给儿媳下跪的奇特现象。公婆与儿媳尚且如此,那么更亲密的父子之间如何行礼,那就更不必多说。

事实上,慈禧立光绪为帝以后,特颁布一道上谕,明确规定了光绪皇帝和其父醇亲王的关系和相见礼节,核心内容如下:

第一, 醇亲王为“皇帝本生考”。也就是说,醇亲王是光绪皇帝的生身父亲(因为光绪此时已经过继给咸丰皇帝为子),明确了光绪皇帝和醇亲王之间有父子关系;

第二, 醇亲王在两宫皇太后面前称臣,在光绪面前不称臣。也就是说,醇亲王和光绪之间没有君臣关系;

第三, 醇亲王与光绪相见,“行家礼”。也就是说,醇亲王与光绪相见,光绪皇帝要给醇亲王下跪请安,而醇亲王因为儿子是皇帝的缘故,所以不能像其他老子那样坐着接受儿子的跪拜请安,而是垂手肃立来接受儿子的跪拜。同样道理,因为儿子是皇帝,醇亲王是不能直呼光绪名字的,但也不叫“皇上”(因为只有臣对君才称“上”),而是像太后太妃那样,称呼光绪为“皇帝”。

在醇亲王薨逝以后,清廷特颁懿旨,规定了醇亲王的丧葬规格,规定为“葬礼如亲王,祭祀如皇帝”。这样的规定,是为了方便光绪及其后继者(同时也是醇亲王的子孙)名正言顺给醇亲王披麻戴孝守灵、行三跪九叩大礼祭祀而特别制定的。

光绪皇帝和醇亲王(光绪与其父醇亲王相见礼仪及其他)(4)

载沣有点老,但演绎得很真实,皇帝明黄色朝服外面罩着四团正龙龙褂

与之类似,宣统皇帝入继大统以后,他的父亲,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所享受的待遇也与第一代醇亲王类似,也就是在隆裕皇太后面前称臣,在宣统面前不跪不臣,父子相见行家礼,享有“紫禁城御道骑马” “宫廷内随意上下马”的特权。《末代皇帝》里载沣及其福晋进宫看望溥仪,见到皇帝以后,载沣就一直端坐在马上并不下马,而其福晋则端坐在杏黄色轿中并不下轿,演绎的是非常符合历史史实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