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

北京日报 | 记者 王广燕

超12万名观众线下观展,单场线上直播吸引700万人次观看……作为今年在中国内地举办的首个大型当代艺术活动——画廊周北京2022,呈现了30余家参展画廊和非营利机构的近40场展览,不仅在疫情之下重振了行业士气与观众信心,也展现了北京当代艺术界的能量及其在全球艺术生态中的地位。

画廊是艺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一环,对艺术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北京一直是中国画廊业的风向标,拥有内地数量最多、品质最精、交易最活跃的当代艺术画廊。它们不但参与构建起北京繁荣的艺术市场,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引领和推动着当代艺术创作、创新和收藏。三十多年的风雨洗礼中,北京画廊行业始终坚韧前行,蓬勃生长。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1)

798艺术区内的包豪斯建筑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2)

艺·凯旋画廊2022年展览“维尔纳·巴特纳——人类境遇:比拟、寓言及隐喻”现场。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3)

今年10月,国际文物艺术品博览会在顺义天竺综保区开幕。武亦彬摄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4)

画廊周北京2022,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画廊与非营利机构齐聚北京,在6月24日至7月3日期间举办近40场展览。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5)

2022年,“静水流深——亚洲艺术中心四十周年特展”在798艺术区展出。

画廊周北京2022展览通票(从今年的画廊周)(6)

艺·凯旋画廊2022年展览“许宏翔:错图”现场。

根植北京

在艺术沃土中萌芽

一颗种子的破土生长,力量源自脚下的沃土。在原创当代艺术领域,北京是艺术家聚集密度最大的城市;北京同时是国际交往中心,文化艺术交流频繁,使得画廊行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少数人以经纪人的身份帮助外国人买中国艺术品。学英语专业并在外企工作的李剑光就是其中一员,“当时在北京工作的一些外国公司驻华代表、外交官等收入很高,也喜欢中国艺术;同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鲜有展示机会,他们期盼着作品能让更多人看到,并获得市场的认可。”

1991年,李剑光在国贸旁边的京伦饭店一层成立“世纪艺苑”,这也是国内最早经营和推广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专业画廊之一。在京伦饭店经营画廊一年后,李剑光开始寻找更加理想的空间,很快,他在日坛公园内找到了心目中最佳的画廊栖息地,古朴的具服殿与其中的艺术作品相得益彰,“世纪艺苑”成为国内重要的当代艺术聚集地。李剑光与靳尚谊、杨飞云、刘小东等顶尖的学院艺术家合作,策划并举办了许多在学术上受到广泛称赞的大展。

2006年,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在海外拍卖市场高价成交,内地藏家群体逐渐壮大,国内艺术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次年,李剑光的画廊搬进了798艺术区,并改名为“灿艺术”。今天,这里已经是最老牌的北京画廊之一。不少画廊正是从胡同四合院、酒店大堂里孕育雏形,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慢慢成长为国际化的大画廊。

艺术品市场几经起落,在市场更迭中,有人退出,有人选择了坚守。2012年,夏季风正式将非营利机构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转型为商业画廊。机构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成为798艺术区内规模最大的画廊之一。“当时的艺术市场整体比较低迷,但我相信中国的经济前景向好,而且艺术市场规模巨大,困难都是暂时的。”夏季风表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东方美学”为核心,不断发掘艺术家新星,每年举办数十场学术性展览,取得了稳健的发展。

和谐共生

画廊为艺术生态注入活力

画廊不仅是艺术品交易场所,也承担着发现、培育、推广年轻艺术家的功能,更以活跃的艺术活动推动着大众美育,丰富城市文化生活。

林松于1997年正式创办了内地最早遵从国际惯例推行签约代理制的世纪翰墨画廊。“这在画廊界有着开创性的意义,后来很多画廊的代理合同都参考了我们的经验。画廊不再只是展示、销售作品的画店,而是与艺术家长期合作、共同成长。”画廊成功地推出了夏俊娜、季大纯、闫博、章剑等著名青年油画家,被业界誉为“青年艺术家的梦工厂”。

画廊的支持为艺术家创作提供了经济上的保证,使他们专心于创作,避免繁杂琐事的干扰,促进了艺术水平的提高。在画廊的支持与培育下,70后、80后艺术家的作品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交易最活跃、最具市场潜力的板块。而根据北京画廊协会的统计,在2021年的北京画廊中,代理90后或者00后艺术家的画廊占比达到了88%。

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欣赏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系列手稿,到大千画廊感受艺术家丘挺水墨山水中的中国古典人文精神,再前往艺·凯旋画廊一睹维尔纳·巴特纳在中国的首次个展……今年夏天的画廊周北京2022举办期间,异彩纷呈的展览吸引市民竞相打卡。仅北京画廊协会成员单位,每年就有数百场艺术展推出。近年来,北京画廊展览的学术水准在显著提升,与众多美术馆的展览形成互补共生的关系,以“小而美”的展览为文化艺术生态贡献多元色彩。

对画廊来说,参与艺博会是重要的展示与销售渠道,北京当代艺博会、艺术北京等立足于北京的艺博会应运而生。2021年10月举办的北京当代艺博会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一届,90余家参展方全方位、多维度地呈现当代艺术与文化的丰富面貌和活跃生态,为市民带来艺术的盛宴,也激活了本土的文化消费活力和艺术发展势能。

作为艺术品一级市场主要支柱的画廊,也给艺术市场输出了明确的收藏市场指导,撬动了二级市场的发展。以2021年嘉德春拍为例,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板块总成交6.2亿元,创下历史最好成绩。其中一个专场的大部分70后艺术家,都来自北京画廊的合作与代理。

凝聚合力

画廊协会发挥桥梁作用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亿元时代,北京涌现出越来越多画廊,行业力量不断壮大。这一年,经业务主管单位原北京市文化局审查同意,北京市民政局批准登记,北京画廊协会正式成立。作为由北京市优秀画廊单位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学术性和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北京画廊协会是目前国内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画廊行业协会。协会在行业与政府间、行业与国际间构筑了一座桥梁,为凝聚画廊的力量、提升画廊的形象、建立画廊的规范创建了一个平台。

艺·凯旋画廊创始人李兰芳是现任北京画廊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当年的协会联合发起人。“为规范管理,协会对成员单位有基本的要求,例如固定代理艺术家至少三年以上,具有在京经营场地,曾参加国内外的一些重要博览会等。”截至目前,北京画廊协会共有五十余家成员单位,“在全国当代艺术范畴内,北京画廊代理艺术家的人数是最多的,举办展览的规模是最大的,展览的水准也是最顶尖的。”李兰芳说。

“2012年以前,画廊销售进口艺术品除了要交17%的增值税,还有12%的艺术品关税,加起来将近30%,相当于100万元的作品要交税30万元,对于国际艺术品的回流是一个巨大的阻碍。”李兰芳介绍,北京画廊协会多年来代表业界发声,积极呼吁降低艺术品关税。该问题得到国务院及财政、文物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多部门专门就文物艺术品进口税收召开专题调研会,听取了有关政协委员、行业协会、企业代表及专家对文物艺术品回流情况的介绍,以及对税收政策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以来,国内艺术品进口关税经历了三连降,从12%下调至最低1%。

在北京画廊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协会出版了《2020北京画廊报告》,填补了内地艺术品一级市场权威数据发布的一项空白,引起行业广泛关注。“有从业者激动地对我说,这本册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本土画廊研究报告。”李兰芳说。2022年10月,北京画廊协会再度发布《2021北京画廊报告》,以详实的数据介绍北京画廊年度经营情况、从业人员构成及举办展览情况等,成为观察业界发展的一手资料。

此外,北京画廊协会也多次策划并组织当代艺术展览,展现当代艺术市场的“北京力量”。2021年,北京画廊协会携26家优秀画廊共同参加“2021艺术海南——国际当代艺术联展”,推动北京当代艺术作品走出去,也为北京画廊业牵线搭桥,广泛寻求合作机会。

优化服务

更多高端画廊入驻北京

2022年夏季,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且历史悠久的国际当代艺术画廊之一,里森画廊入驻位于顺义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博乐德艺术中心。总面积近3000平方米的亚洲当代艺术龙头、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总部空间也在基地落户,整体统筹北京、曼谷、香港、首尔四地空间的运营和协作。

近20家高端艺术机构纷至沓来,背后动力是优厚的政策与服务保障。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海红介绍,基地搭建了艺术品全产业链保税共享平台,为国内外知名拍卖行、画廊、艺术品机构、博物馆提供入境展览的通关、报批、展览策划、运输、包装、保险、宣传推广等全链条服务,让国际高端艺术机构实现“拎包入住”。

基地享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竺综合保税区“三区”政策叠加红利,艺术品的“境内关外”保税政策为艺术机构节省了大笔流动资金。“比如过去办一场国际艺术大师的展览,展品金额高达上亿元,经过海关交押金可能就需要几千万元现金,在保税区内就不用交这笔押金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创始人郑林说,保税模式让艺术品国际周转变得更便捷。

随着越来越多高端画廊花落北京,市民也享受到更多高水平文化艺术活动。今年6月,仲夏艺术季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举行,汇集了“丝绸之路上的敦煌”“后我世代:如何书写年轻艺术家”等12项艺术展览。今年底,2022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将在京举办,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为主会场,为观众呈现二十场以上的展览,并举办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北京作为文化之都的丰富生态和多元面貌。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作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画廊受到冲击。根据中央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北京各文化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减免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房屋租金工作,推动画廊行业复工复产。2020年3月,798艺术区就率先出台细致的租金减免措施。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则一对一向租赁企业解读政策,让房租减免政策惠及符合条件的每一家企业。

开拓新境

全球视野下的北京画廊

据《2021北京画廊报告》,2021年北京画廊市场整体呈现积极上升趋势,一级市场的艺术品销售总额远超过2020年,北京画廊协会成员2021年一级市场的总体年度销售总额在10.27亿元人民币左右,比2020年北京画廊总销售额7.4亿元增加了2.87亿元。

不少北京画廊已经将目光投向世界,希望中国当代艺术与世界实现对话,在海外进行艺术家合作与展览推广。截至2021年,北京画廊在其他城市设立独立展览空间的画廊共有18家,占比36%。将近40%的画廊积极开展海外合作,6%的画廊在海外举办或者合作的展览超过10场。

以北京为总部,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目前在全球共设立了七个空间。郑林介绍,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将继续布局亚洲市场,在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年初开辟新加坡的空间。“之后我们希望引进投资,再进入纽约和伦敦,使全球空间总数达到10家,进一步缩短与国际顶尖画廊的差距,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从四合院里起步的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间,先后在北京开办了三处空间,后来在798艺术区合并为一个800多平方米的超大空间。“从国际上来看,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世界艺术领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北京画廊无论是行业规模、生命力和影响力,都在全国首屈一指。”程昕东说道。夏季风执掌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也正探索扩展为国际化大画廊,他表示计划当疫情在全球得到有效控制后,在国内重要城市设立分支机构,也可能加快在国外发展的脚步。

由北京画廊发现和培育的艺术家,在国际艺术市场也受到高度认可。“国外大画廊来中国‘摘桃子’,几乎都会从本土画廊代理艺术家中挑选。”李兰芳说。过去一年来,艺·凯旋画廊宣布代理了关音夫等多位艺术家。展望明天,她表示在市场的起起伏伏当中,画廊要保持定力和韧性,踏实前行。

31年间,李剑光的画廊自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萌芽时期就一直在场,从酒店大堂里起步,走向日益广阔的新天地。李剑光认为,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审美趣味的提升,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有信心,灿艺术还能至少再开三十年,“未来中国当代艺术肯定会越来越好”。

专家观点

国际艺术市场中的“北京风景”

赵力

全国文化中心是北京“四个中心”功能定位之一,扎根于北京,赋予了北京画廊独特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三十年来,北京画廊筚路蓝缕,如今已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里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艺术市场中一道亮丽的“北京风景”。

多年来,北京画廊持续推进国际化发展,以海外合作办展、参加海外艺博会、代理海外艺术家等方式扩大全球影响力。同时,北京画廊在国内代理了大量知名艺术家,积极参与国内的艺博会,与美术馆、博物馆等学术机构联动,举办了一系列艺术盛事。北京画廊通过对内、对外的双向输出,全面介入到艺术世界中,建构了自己的文化立场。

放眼全球艺术市场,北京画廊行业的竞争力量主要来自首尔、东京、新加坡等周边艺术市场。未来,北京画廊需要进一步推动在地国际化发展,在政府、行业协会、画廊业内部形成合力,持续提升文化影响力与市场竞争力。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