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所中的白桦林(无名哨所里的青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简易哨位上的哨兵。
白哈巴边防连地处新疆阿尔泰山南麓,所辖图门巴执勤点距连队三十余公里,冬雪未融无法进入,为防范初春人员抵边盗挖、盗采,连队在前往图门巴的要道打草山设置了一座临时性执勤点。
打草山,四周分布着数家牧民草场,连队草场亦在其中,故得名。
越野车自白哈巴边防连出发,沿蜿蜒的山路行进了二十分钟,伴着薄雾炊烟,一座简易哨遥遥在望。
哨位简单,哨兵却高度警惕。远远看到车辆到来,已站到路边等候盘查。
(王子冰摄影报道)
官兵居住的小木屋。
车向右行,翻过山梁,抵达牧民搭建的两间木质房屋,哨所的排长韩思晨介绍,因是新建执勤点,官兵暂借住在一间牧民的房子,做饭、就餐则是在自己搭建的帐篷内进行。
小小的宿舍不到二十平米,环顾四周,却是“五脏”俱全。墙上挂着电视机、墙角放着兵器箱、大衣整齐的挂在床头,周工作计划表、执勤计划表等整齐地贴在墙上。
屋外还立起了单杠,用作平时训练。
哨所的排长韩思晨说,大家进驻当天就竖起了旗杆,在连队的哨楼上能看到执勤点的红旗在迎风飘扬。
说话间,带队执勤的连长赵玮一行骑马归来,下马时每个人的裤腿和靴子都已湿透。
“路上不好走,雪深水也深,先过河再趟雪再过河,裤腿拧了几遍还是湿的。”上士王鑫说着坐到屋前台阶上,脱了靴子和袜子,拧下一条水线。官兵此次是来图门巴执勤点探路,经过两天的跋涉早已疲惫不堪。
傍晚时分,忽然刮起了大风。官兵开始劈柴、烧火,准备晚餐。
开饭前,虽然只有5人,但官兵仍然在国旗下列队、唱歌,并带队进入帐篷搭起的餐厅。晚饭后本来计划看电视,但因为大风导致收不到信号。
夜幕降临,前来看望官兵的团政委聂志刚也了解完了执勤点的概况,将随同人员“打发”回连队居住,自己则留宿在了无名哨。
室内空间小,一排“大通铺”占据了大半,铺上官兵的床位仅有6个半,睡起来确实有点挤。
“晚上每班哨有两个哨兵,哨兵站哨时其他人刚好能挤得下。”赵连长想了想说。想起晚上有哨兵,聂政委找到了排哨本,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了第三班夜哨上。
凌晨3点45分,没等官兵叫哨,定好闹钟的聂政委披衣起身走上了哨位。
夜,漆黑如墨。山里的气温昼夜温差很大,白天穿的是单衣单裤,夜间不得不披上厚重的棉大衣御寒。因为官兵人数不足,每班夜哨都有两个小时,除了随时警戒进出路口动静外,还要围着哨所四周巡逻观察。寂静的夜色中除了风吹松枝和山脚下的溪水流动的声音外,还不时传来鸟叫的声音,引得牧民家的猎犬狂吠不止。
官兵在溪中取水。
一夜无事,直至黎明。天蒙蒙亮,官兵出完操回来,自觉拿起了水桶,前往山脚下的溪水里取水。
“抬水比较累,路远而且陡,要翻两道山坡。”上士刘振说。山里的溪水只有清晨时分是比较干净的,过了这个时间段,牧民的牛羊就会从不远处的上游过溪,溪水会变得浑浊起来。
在离开哨所前,聂政委重新走进了宿舍看了一圈,出来时嘱咐赵连长把暖炉装上:“问大家都说不冷,昨夜上下哨时还是挺冷的。”
官兵运水回哨所。
前来看望官兵的团政委聂志刚慰问官兵。
出外巡逻的官兵偶遇花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