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为什么退化了(骡子可以当马骑)
以明朝典籍《五杂俎》记载,骡子最早起于匈奴,自战国年间起,就被中原农民逐渐引进繁殖,从此成了古代中国人生产生活乃至战争,都经常离不开的畜力。而且以宋朝人罗愿《尔雅翼》的形容说,骡子完全可以当马骑,还比马的脾气好得多。那么这么好的畜力,为什么没有取代战马的角色,打造战场上的“骡骑兵”?主要还是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骡子的力量太小。
虽然在农家干活时,骡子是绝对的好牲口。但是上了战场,骡子的那点力气,明显就不够用。骡子的力气,通常只有战马的三分之二左右。放在冷兵器战争年代里,重骑兵装备的盔甲武器,最少要有二十公斤。宋金元时代的重骑兵,更是连人带马都披重甲,重量常在三十公斤以上,基本就是钢铁包裹。
▲蒙古重甲
把这样的“钢铁包裹”,加在骡子身上?恐怕还没冲锋,可怜的骡子就要累趴下。
第二个原因:骡子的速度太慢。
古代骑兵对决,决胜的关键,就是冲击速度。
而在这条上,骡子更是严重吃亏。别看骡子能连续行走二十多公里,但短距离冲刺就吃亏了,本身力量就不如战马,体型比战马小,速度更是被甩开,等于是战马已经冲起来,骡子这边还在慢悠悠跑。想要骑骡子?游山玩水观光没问题,骑着上战场,那就吃血亏了。
不过,沙场冲锋严重吃亏的骡子,却也有战马无法替代的角色,甚至放在现代化战争里,骡子也同样“戏份”极重——后勤。
别看体型小力量弱速度慢,但骡子的耐力与吃苦耐劳,却也远远强于马驴等牲口。一匹健壮的骡子可以一口气负重行走二十公里,多艰难崎岖的山路也不在话下。而且还不容易生病。如此特殊技能,也叫骡子的“战场地位”,一直十分稳固。
自明朝开始,拥有大量繁殖骡子技术的明朝军队,就越来越多的用骡子来运输物资。近代以来的西方战争史上,骡子更是后勤不可缺的脚力。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英国就大量向中国购买骡子,用于战场运输。
▲印度军演的骡子
甚至在高科技的现代战争里,骡子的作用,有时依然不可替代。许多国家的山地战部队里,骡子依然常被用来运输山炮装备。不但常在现代战争里抢个镜头,还经常在军演里亮个相。如此风光,古代战争里冲锋陷阵的战马,基本享受不到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