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同桌聚会(另类同学会之------)

闲来无事,偶然翻阅群中同学聊天录,见林峰等一干人马说起范老师,不觉莞尔,眼前顿时浮现出范老师的音容笑貌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可爱的同桌聚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可爱的同桌聚会(另类同学会之------)

可爱的同桌聚会

闲话范老师

闲来无事,偶然翻阅群中同学聊天录,见林峰等一干人马说起范老师,不觉莞尔,眼前顿时浮现出范老师的音容笑貌来。

没错,就是音容笑貌。有点突兀是吧! 这里,同学们不要往坏处想,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范老师仍然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哈哈……...

关于范老师,司马迁是这样描述的:范氏子,不知何许人,少聪慧,喜谑,八岁通五经,十岁贯六艺。尝执教于T中,门下走卒摩肩继踵…….嗨!嗨!那位爱学习的同学,你不用忙着翻书,史记上没有。这段,早在文革批右派的时候被红卫兵给删了,找不到了。你不用奇怪,历史就是这样,只有增增删删,才会变得多彩多姿。虽然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可他老人家忘了,历史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它在把阻挡者碾碎的同时,顺便还把它的创造者推了个踉跄。

这里说到了右派,我觉得有必要啰嗦一下。范老师是右派,至于是如何当得右派,情节并不复杂却相当诡异。用范老师的话说,是由一泡尿引发的悲剧。(您可能看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里面有轻微的暴力和色情,这里没有,甚至反而有一些文艺的气息在里面)。具体是这样的:单位为响应党的号召,需找出个把右派,长久讨论无果。恰在此时,范老师灵“鸡”一动,尿意上涌,当他慌不择路、一番淋漓回来后,右派已光荣诞生了。从此,范老师就成了那鸡群中的凤凰-----落败了的。

好,回到正题!继续说范老师。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文艺青年,(愤青也算),如果是,如果你又很不幸地看过琼瑶的《窗外》,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范老师了,我认为书中的康南老师就是范老师(我指的是后半部,也就是江雁容回到校园,康南叼着劣质烟卷,抱着一摞作业本佝偻着身子咳得喘不过气来那段)。详情请参见琼瑶阿姨的《窗外》第315页(如果页码不对,说明你那是盗版)。至于有没有范氏版的江雁容爱上范老师,这个我真不知道,您得去问问女同学或刨根问底儿栏目组。欢迎补充。额呵呵

各位童鞋,看了以上我云山雾罩的摆活,是不是感觉我把诸位心中的范老师,本来还算清晰的面貌给整的更朦胧了。没关系,这里我再提供一个通俗2.0加强版的,以飨读者:

“我姓范,叫范吉成,又叫范小黑,小黑就是吉成,吉成就是小黑,小黑吉成一个样,样个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内容是范老师进行自我介绍时亲自说的,或有雷同,绝无虚构。

记得古时候,有一个叫诸葛亮的牛人,住在山中一个破草棚里,后来被迷了路在山里瞎转悠的刘备碰到了三次。于是结伴下山去造反,阴差阳错地弄了一片江山。再后来,刘备挂了,诸葛亮倚老卖老,给刘备的儿子卖功,他这样介绍自己: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什么臣本布衣,(历史上,只有那些牛逼加十级的猛人才称自己是布衣。朱元璋:淮右布衣-《朱元璋传》;李白:陇西布衣-《与韩荆州书》;李云龙:俺是大老粗,翻译成古文就是我本布衣-《亮剑》;)。什么三顾茅庐,看似诚恐,嚣张之气却呼之欲出。哪像我们的范老师,语言平实,句句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

范老师教几何,我们叫他几何老师。(教生物的,我们叫生物老师),习惯叫法,别无它意。

大家都知道,所谓几何,也就类似于自虐式的捉迷藏,本山大叔把它叫做没病找抽型。也就是先捏造一个条件,然后由这个条件生发出一个或N个条件,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然后再推出一个无聊的结果。

做这类题,范老师往往爱剑走偏锋,由结果开始,逆流而上,去找寻解题的方向。并美其名曰:逆推顺写。

我们大多数的同学,对几何题都感到乏味,唯有范老师,对几何题是情有独钟,如醉如痴!尤其是对那些偏、怪、难,低、老、坏,刁钻古怪如黄蓉的难题,更是兴奋的如同扎了鸡血:先将蓝色的中山装袖子高高挽起,接着笔走龙蛇,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当”字,然后气沉丹田,用吼秦腔的声音吐出一句旁白:“当!多响亮啊…….”

说实在的,范老师这么说,丝毫没有自夸的意思。记得是列子汤问还是孟子说上里,形容一个人的歌声时用了一个词语叫:余音绕梁骊,三日不绝。后来,刘鹗在老残游记里明湖居听书那段,形容王小玉也就是白妞说书时,也用了这个成语,并且还进一步动用了孔子的三月不知肉味。依我看,不管是绕梁三日,还是三月不知肉味,都不足以形容范老师的这声“当”。诸位请想一想,多少年过去了,一提起范老师,那声“当”字是不是还回响在你的耳际,并且,我相信,还会一直回响下去……

“当”字过后,接下来就是冗长的推理过程,限于篇幅,这里略过不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补充。咱们直赴高潮。

如你所言,高潮都在结尾部分。像所有的狗血电视剧。

…….几番风雨几度春秋后,范老师抬手擦擦额头上的汗,用了京剧的唱腔不无自豪地说:“下面,我就出来了啊!…... ”结果-------------

结果就是:没有结果!(你骂我也没用)

许许多多的时候,在接近胜利的紧要关头,范老师往往就错愕了,因为他发现,要得出一个无可争议的结果,还少了几个不可或缺的要件。就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一路狂奔,到了家门却发现忘了带钥匙。

关于这一点,素立同学总结的比较经典:一节课也求证不出结果。其实,她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她没好意思说:除了汗!

女孩子比较含蓄,我们不怪她。

写到这里,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低下了头去。我知道,他们不是被我说的故事所感动,而是忙着四处找砖头。那,就到这里吧!你老消消气,找个地儿把砖头放下,然后沏上一壶茶,听我说两段范老师的轶事,来作为本文的结尾。

轶事一

学校组织听课,校长带队提前进入了教室,上课铃响过后,范老师匆匆赶来。呆了一会儿,见无人来,一番踌躇过后,走进教室,开口第一句话就是:“孩子们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说听咱们课哩,不听了!”众生愕然,继而大笑。范老师不明就里,继续说:“怎么?我叫你们孩子们不对吗?”众人笑得更欢了。范老师仍在继续:“其实吧,听课还不是走过场,像校长,还有教英语地理历史的,他们能听懂什么?还不是洋鬼子看戏——傻了眼……”学生们又一阵哄堂大笑,沸反盈天。范老师感觉气氛不对,从衣兜里摸出眼镜戴上,立马看到了笑成一朵花的校长和花枝乱颤的历史老师……..

轶事二

本轶事是由历代的学长学姐加工而成,有点黄,为了保证本文的纯洁性,我把它译成了洁本:

范老师,以下简称范,李同学,以下简称李。

范:李xx,说说这个八题吧。

李:不会

范:说一说嘛

李:不会

范:说半截子嘛

李:半截也不会

范:那就说说头嘛…..

(友情提示: “说”读“suo”,天津话)

我这一翻译,神韵顿失,将就一下吧,当然你也可以把它还原。其实,我知道早有一些同学在内心里早已把它翻译成了AV版,我不说罢了,你懂得!

不过,我要提醒你的是,翻译过来后千万不要把它放在群里,不然你会被剔出群的。

注意,是“剔”而不是“踢”。

用“剔”而不用“踢”,是一代名记薛大记者的发明,优雅的暴力!佩服。佩服。

---谨以此文,追忆美好的学生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