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洛神赋(河南洛神水赋走红)

澎湃特约评论员 张丰

河南新乡洛神赋(河南洛神水赋走红)(1)

最近几天,网上最热的视频之一,非《洛神水赋》(原名《祈》)莫属。这段水下舞蹈美轮美奂,以河洛之神宓妃为原型,表达了曹植名篇《洛神赋》的意境,也让洛阳这座城市受到全国网友的关注。

很多洛阳网友自豪地感叹:“这下洛阳红了,出圈了。”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这座千古名都、河南第二大城市,不应该只靠一段视频出圈。

中国人谁不知道洛阳呢?但人们知道的洛阳,是那个“历史中的城市”;现实中的洛阳,2020年GDP排在全国城市第45位,并不特别显眼。它想要重拾自己遗落的王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历史的洛阳:经济和文化中心

洛神宓妃,传说是守护洛河(文艺点叫“洛水”)的女神。洛水,在如今洛阳一带注入黄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因此这一带也称为“河洛地区”。

历史上,从西安到洛阳这一带,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到了隋唐时期,洛阳和长安都高度繁荣,成为最早意义上的“都市圈”。在唐代,西安更多是政治中心,洛阳则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日本人修建京都,就是模仿洛阳和长安,但是只修了一半,就是像洛阳的那一部分——所以,在日本历史上,去京都也被说成“上洛”。

对洛阳人而言,对历史的追忆有着双重味道:一方面,它让人自豪;另一方面,对照现实,多少让人感到一丝落寞。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西安、北京、南京、杭州乃至成都,进入现代仍然是大都市,而洛阳和开封,则毫无疑问尚有很大差距。

民国时期,洛阳曾有进入“中心”的机会。1932年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一度把洛阳定位“行都”,洛阳也一度作为河南的省会。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往郑州,从此奠定了后来河南几大城市的发展格局:

位于陇海和京广铁路交汇点的郑州,成为河南最大的城市。在陇海线上,洛阳成为西安和郑州两大省会中间的一个站,很多特快火车甚至不在这里停留。直到上世纪90年代,普通中国人开始旅游,洛阳传统的一部分才重新焕发出新机。

洛阳就是这样的“时间城市”。现在慕名而来的日本人,心中装着京都,要来看一个“原版”,当然找不到了。洛阳的王牌旅游项目是牡丹节,这里有“国际牡丹园”“中国牡丹园”,还有一个“神州牡丹园”,牡丹让人想起盛唐富贵,但它终究只是一种植物。

有了郑州的参照,洛阳人的失落是难免的。在本地论坛上,经常可见洛阳人的感伤。比如“洛阳没崛起,河南就不算真正崛起”。从90年代开始,中国大部分城市都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成为潮流,洛阳如何破阵出圈?

现实的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口流动,郑州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直到2000年之前,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郑州都是相对不显著的。1997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在郑大读大学的朋友到青岛来看我,都是以一种“到发达地区”的心态。

郑州的崛起是从21世纪开始的,按照规划,郑州将有一个东部新区,城市格局就此改变,一路向东,延伸到开封,甚至有“郑汴一体化”的构想。这种变化对西面的洛阳来说意味深长。

21世纪的最初10年,在郑州的带动下,河南经济发展提速,经济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一个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开始成为经济大省。在第二个10年,河南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是仍然强劲——在这一过程中,相比于郑州和京广线沿线的城市,处在陇海线的洛阳表现并不突出,在网上甚至有2005-2015是“洛阳失去的10年”的说法。

郑州向东发展,留给洛阳一个背影,但也留给了洛阳更大的空间。洛阳仍然是河南省GDP排名第二的城市,2020年GDP为5128亿元,不到郑州1.2万亿元的一半。对比其他中西部省份,“一省一个大城市”的趋势日趋明朗,以四川为例,成都2020年的GDP超过17700亿元,但排名第二的绵阳只有3000亿元出头,差距明显大于郑州与洛阳。

洛阳可能成为一个例外:它是中西部除省会之外的第一大城市。它和郑州的差距在变大,但是终究保持了自己第二的位置,没有像开封那样成为郑州的一个“小兄弟”。

人们发现,在西安和郑州之间,还有足够广阔的区域。国家发改委也把洛阳定义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它终究还是一个中心。作为一个参照,洛阳地铁1号线已经通车,2号线也即将通车,还会有3号线。而最近传出,国家已经叫停了中小城市修建地铁的计划——如果地铁是“大城市”的标配,洛阳已经“上车”了。

破阵出圈:历史和美作为生产力

美出天际的《洛神水赋》让人想到洛阳,但它和洛阳并没有“直接关系”。这是河南卫视的创意和拍摄,演出者何灏浩是一位在广东打拼的湖南妹子,曾是花样游泳运动员,舞蹈视频是在上海拍摄的。

但是,如果把《洛神赋》理解为一个IP,它确实和洛阳有关。这对洛阳来说,也是一种启示:当外交部发言人都要向全世界介绍《洛神赋》的时候,洛阳怎能无动于衷呢?这并不是说洛阳要花大价钱请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来办一场《印象宓妃》之类的实景演出,而是重申,洛阳真正特别和有价值的,是它的传统和文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飞速发展30年,已经到了从硬件建设到文化引领的阶段,未来一个城市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一定是它独特的文化。

在比拼GDP的时代,洛阳显得步履有些艰难,“曝光度”也不是很强,但是到了普遍重视文化传统的时候,它就有先天的优势。光是世界文化遗产,洛阳就有三项共6处。去年,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挂牌,也暗示出洛阳未来会把“文化生态”作为发展重点。

这当然是不容易的,“大干快上”的文化建设,也很有可能变味。但是,这仍然值得我们期待,至少想象一下:在中国,有没有一个城市,并不以GDP为导向,不以基建为重点,而是靠发展文化和美,来吸引世人的目光?像日本京都那样,把历史、文化和美作为生产力?

在这方面,洛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古代的洛阳不是一天建成的,今天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步登天。但好在,洛阳人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正在用行动破阵出圈。这座城市的未来,一定也会像《洛神水赋》一样,令世界惊艳。

来源: 澎湃新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