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陨石的特征(玻璃陨石赏析)

玻陨石,全称玻璃陨石。玻璃陨石是地外物体剧烈撞击地球时,地表靶物质熔融后快速凝结的天然玻璃。玻璃陨石是在高空、高温、高压和高速下形成,所以它有明显的形成特征:内部高纯度无杂质,通体布满致密的小气泡,外部有融壳,融壳上有流纹。地表发现的玻璃陨石多呈块状,棕黑色到浅绿色,一般为厘米级大小,表面多具空气动力学熔蚀刻痕。长期的研究证明,玻璃陨石在化学和结构特征上与地球火山玻璃具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玻璃陨石,是陨石中的一种。关于其形成民间有两种假说最为接近事实,地球起源说中的火山喷发说、冲击变质说,月球起源说中火山喷发说、冲击变质说。根据美国科研局最新消息,可能性最大的是玻璃陨石是巨大的陨石或彗核撞击地球,使地球表层岩石熔融高速溅出坑外急速冷却而成。或者是玻璃陨石是从宇宙空间降落到地球大气层的 玻璃雨形成的。根据现在科学研究证明,玻璃陨石是某种石陨石降落过程中融化的液质冷却后的产物,是一种天然玻璃物质。由于外观似黑曜岩,故又称似黑曜岩。但两者的成分、结构都不同。中国古代称之为雷公墨。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唐朝刘恂所著《岭表录异》一书中就有玻璃陨石的记载:“雷州骤雨后,人于野中得石如黳石谓之雷公墨。和之铮然光莹可爱。”

由于玻璃陨石在很多特征上与火山玻璃相似,故早期曾被称为黑曜岩。1900年F.E.Suess据其熔融的特征,由希腊语“τηχτοξ”(意谓“熔融”)将之转译命名为英语“Tektite”,并一直沿用至今。本世纪初,由于这种天然玻璃被认为是地外成因的,也曾被称为“Glasys Mete-orite”,“玻璃陨石”这一中文译名即源于此。

人类对玻璃陨石的认识可追溯到几万年以前。从墓葬的发掘与考古中发现,远古时期,人类用玻璃陨石这种天然玻璃作为武器、工具、饰物甚至护身符。近代,在欧洲,珠宝商人曾将之作为宝石而广泛收集。早在10世纪中叶,我国唐朝的刘询在其所著的《岭表录异》中就对“雷公墨”(玻璃陨石的古称)作过描述,这是公认的历史上有关玻璃陨石的最早的文字记载圈。

此枚玻璃陨石,不规则形状,深邃黑,乌黑发亮,其表面具有拉长状气泡以及大小不等的气泡,形成如同山体溶洞般,自然怡得,且其面犹如月球表面般,是目前市面上非常之少见,其收藏价值与研究非常之高。

玻璃陨石可以保持数以十亿计年份基本保持不变。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研究这些陨石对早期宇宙了解更多,科研价值极高,一些发达国家必争之物,形成如今玻璃陨石疯涨局势,真正的一石千金。

玻璃陨石的特征(玻璃陨石赏析)(1)

玻璃陨石的特征(玻璃陨石赏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