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间计(兵法36计之第34计)

一、原文和出处  古兵法原文:疑中之疑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间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间计(兵法36计之第34计)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反间计

一、原文和出处

  古兵法原文:疑中之疑②,比之自内,不自失也③。

【注释】

①反间计:利用敌人间谍为我谋胜的谋策。

②疑中之疑:疑,疑心,怀疑。句意为在疑阵中再布疑阵。

③比之自内,不自失也:语出《易经,比》卦。比,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坤下坎上)。本卦上卦为坎为为相依相赖,故名“比”。比,亲比,亲密相依。本纷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按语】

间⑴者,使敌自相疑忌也;反间⑵者,因敌之间而间之也。如燕昭王⑶薨⑷,惠王⑸自为太子时,不快于乐毅⑹。田单⑺乃纵反间曰:“乐毅与燕王有隙,畏诛,欲连兵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⑻,以待其事。齐人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惠王闻之,即使骑劫⑼代将,毅遂奔赵。又如周瑜⑽利用曹操间谍⑾,以间其将⑿;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而去之。亦疑中之疑之局也。

按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证明反间计的成效。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在齐人还未服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陈平也是用离间之计使项羽疏远了军师范增。

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⑴间:间谍。

⑵反间:敌人有间谍来刺探于我,我应事先了解,可以用优厚的待遇诱骗他,也可以假装不了解,拿假情报给他,这样反为我所用,达到取胜敌人的目的。例如汉陈平利用反间使项羽不信任范增;齐国田单利用反间使燕惠王不信任乐毅;秦国范准利用反间使赵王不信任廉颇等等。

⑶燕昭王:战国时燕国国王,公元前279年前在位。

⑷薨:死。

⑸惠王:燕昭王的儿子,公元前279年即位。

⑹乐毅:战国时,燕国的名将。

⑺田单:齐国名将,屡建战功,后被封为相国。

⑻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⑼骑劫:燕将,有些武勇,但纸上谈兵,善于察言观色,拉拢与讨好燕太子,企图夺取兵权,怂恿太子在燕昭王面前说乐毅的坏话,为此太子受燕昭王鞭笞。太子即位为惠王后,任命他为取代乐毅为将,结果被田单打得大败,并死在乱军之中。

⑽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公瑾。

⑾曹操间谍:指赤壁之战中的曹操帐下幕宾蒋干。蒋干以间谍身份从周瑜处窃取了假情报讨好曹操,使曹操误杀两员水上重要将领。

⑿将:此处是指曹操所杀之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原文今译:1、在(敌方)疑阵中布(我方)疑阵,即反用敌方安插在我方的间谍传递假情报,打击敌方:(这是利用常理)因此辅助来自内部,便不会导致自己的失败。

2、对于假的东西更要以假来对待。因为对我假的,对敌人却是确信无疑的。敌人得我真实,我必有失;只有敌人得我假象,我才不失!

【按语】

所谓用间,就是使敌人自相怀疑和猜忌;所谓反间,就是利用敌人得间谍达到我之用间的目的。如燕昭王死后,继位的惠王自从他当太子的时候起,就对大将乐毅有私人隔阂。齐国大将田单乘机利用反间计,故意说:“乐毅与燕惠王有私仇,怕惠王杀他,所以他想联合齐国军队,称王于齐国。由于齐人还没有投降他,所以他才不肯马上攻下即墨,目的是怕燕国改派别的大将取代乐毅,若那样即墨城早就陷落了!”燕惠王听信了这一谣言,便用骑劫取代乐毅,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又如三国时东吴大将周瑜曾利用曹操派来的间谍,反而去离间曹操的大将,同样也是以假对假的谋策。

二、现代经商典型案例及赏析

案例:墙角巧克力间谍大战几世

  1971年,法国的一家化工厂即将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洗涤剂。这时,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一些报纸上登出了一则醒目的招聘广告:本公司将在欧洲开设分公司,拟招聘8名高级化学工程师,报酬优厚,应聘者从速。

法国的许多化工专家为这则诱人的广告所动,纷纷前往报名。经查阅应聘者名单,这位美国人惊喜地发现其中竟有8人参加了法国那家化工厂新型洗涤剂的研制工作。他借口应聘者众多,需要一个一个认真面试为由,分别同他们会面。这些化工专家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和知识,以博得美国人的赏识,都把自己掌握的技术情报和盘托出。经过面试,这位美国人从他们的口中分别掏出了新型洗涤剂的部分配方和制造方法,再加以集中分析,便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新型洗涤剂的配方和生产流程,面试过后,应试者天天盼望着那位美同人寄来一纸应聘文书,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早已偷偷地溜回了美国。

不久,这种新型洗涤剂便在美国面世,并打入了国际市场。

商战中的用间与反间,都充分利用了公众的某个心理,或以利诱惑,或打着情义的旗号,却干着偷窃的勾当。翻开世界巧克力食品工业的历史,你就会看到,巧克力食品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个用间与反间的商战史。

巧克力糖几乎人人爱吃。据说,著名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也对巧克力推崇备至。每次出征,他总要随从的副官带上大包大包的巧克力,遇到身体疲乏或者用脑过度时,就往嘴里塞上几块。

制造巧克力的主要原料来自可可树。这种树在中美洲和墨西哥南部最多。将可可树的种子晒干、去皮、磨成粉,便取得了制造巧克力的原料。古时墨西哥的马雅人把可可树称为生命之树,每出生一个孩子,他们便要栽种一棵可可树,以此祝福新生婴儿健康成长。他们认为,可可树果象征着人心,用它制成的饮食品是血液,能给人以旺盛的精力。

墨西哥人很早就掌握了制作巧克力的技术。印第安人最早吃的巧克力是用可可粉加上玉米、辣椒等搅和制成的一种糊状食物,带苦涩味,后来才加进糖和香草等调味料。

14世纪时,巧克力只是由墨西哥独自拥有和经营,直属国家监管。当第一批西班牙殖民军到达墨西哥时,见当地人都津津有味地喝这种巧克力饮品,有人便尝了一口,刚喝进嘴里就又立即吐了出来,并大声喊叫,这只能喂猪。原来,当时的巧克力还没有加糖和香草。

1915年,西班牙骑士列戈以周游列国为名来到墨西哥。好客的墨西哥人见他风度翩翩,态度友好,就破例答应了他的要求,让他参观了巧克力的生产过程。墨西哥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道貌岸然的“贵客”原来是一个产业间谍。他成了西班牙第一个窃取墨西哥巧克力生产技术的人。他在窃取了巧克力的生产技术后,便偷偷地溜回了西班牙国内。从此,巧克力的生产就在西班牙开始了,并很快成了西班牙新兴的食品工业。许多西班牙人因生产巧克力而发了财,这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商人们的垂涎,他们纷纷前往,想在西班牙“取经”。无奈,西班牙人对巧克力生产的技术始终守口如瓶。就这样,西班牙的巧克力生产技术,又成了欧洲各国产业问谍的重要目标。

在这场间谍战中,意大利人捷足先登。1606年,他们用重金买通关节,窃取了西班牙巧克力的生产秘方,一举打破了西班牙对巧克力生产的垄断。英国的生产商也不甘寂寞,急起仿效,于1763年偷到生产配方,并大胆加以改进,生产出了奶油巧克力,使英国一跃而成为巧克力大亨。1800年,瑞士工业间谍又如法炮制,窃取到巧克力的生产技术,使自己变成了世界闻名的“巧克力王国”。同时,德国的厂商也偷到了巧克力的生产技术,并把巧克力制成糖出售,和瑞士等国展开了竞争。其后,日本也加入了这场巧克力间谍大战。由巧克力引起的这场间谍战和贸易战断断续续连绵上百年,直到现在还没有休止。

1981年,瑞士超过了原联邦德国,向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出售巧克力28万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出口国。在瑞士国内,每个人平均一年要消费巧克力10公斤,居世界第一。为了保持巧克力生产和销售的霸主地位,瑞士吸取了前人的教训,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凡出卖经济情报(包括巧克力生产的技术)就是泄露国家绝对机密,要以叛国罪论处。但是,尽管法律规定森严,由于金钱的诱惑,当间谍出卖情报的还是大有人在。80年代初,前苏联不断向瑞士派遣产业间谍,想窃取瑞士的巧克力生产技术。1982年,瑞士警方通过长期调查,终于抓住了前苏联派来的间谍的尾巴,他们在一家咖啡馆里设下埋伏,一举逮捕了一伙窃取巧克力生产机密的产业间谍,正准备向苏联情报人员出卖40张巧克力配方的瑞士一家著名巧克力食品厂的两名职员当场被抓获。

巧借第三者插足达到谈判成功

  当竞争双方势均力敌难解难分时;当一个弱者想与强者抗衡,企图小鱼吃大鱼的时候;当谈判双方陷入僵局,毫无进展时,谁率先赢得第三者的协助,谁就把握取胜的机会。

美国十大巨人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起初,财力、物力、人力十分有限,他梦想垄断炼油和销售,可他自然不是亚利加尼德集团等其他石油公司的对手。洛克菲勒的同伙人佛拉格勒颇有心计,建议道:“原料产地的石油公司在需要的时候才用铁路,不需要的时候就置之不理,十分反复无常,使得铁路上经常没生意可做,一旦我们与铁路公司订下合约,每天固定运输多少油,他们一定会给我们打折扣。这打折扣的秘密只有我们和铁路公司知道,这样的话,别的公司只有在这场运价抗争中落荒而逃,整个石油产业界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洛克菲勒选择了铁路霸主之一,贪得无厌的凡德毕特为合作对象,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洛克菲勒以每天订60辆车合同的条件换取每桶让7分的利润。低廉的运费带来的销售价下降,进而使销路得到迅速拓宽发展。从此洛克菲勒飞黄腾达,向世界最大的集团经营企业迈进。洛克菲勒身为弱者,如果和亚利加尼德集团面对面竞争,必须弱肉强食,但他巧妙地借助第三者铁路霸主的力量,以低廉的运价占居运输的优势,挤垮同行的竞争,实现了小鱼吃大鱼、垄断石油经济的愿望。

假如在交易中,有中间人介绍,那么尽量争取他们的合作,必然最后取得圆满的结局。如有个公司所有人A先生经过银行介绍想以200万美元的代价把他的公司卖给B先生。

A先生声称:他刚找到一家可以免税的企业,准备全力经营那家企业,只好忍痛割爱把现在的企业卖给B先生或其它的人。又对B先生说,经营这家公司极为有利,前景又是如何如何好……。

B先生经过仔细调查,发现这家企业已摇摇欲坠,他向银行借了很多钱,如果公司卖不成,银行势必倒霉,所以B先生决定让银行做媒介给他施加压力。B先生对银行说:“依目前情况,这家公司顶多值50万美元,但A先生不会接受这个价,所以你必须帮助我和他好好谈谈,否则公司破产,你也会跟着遭殃。”银行认为50万美元价格十分公平合理,于是从中撮和,最后生意谈成。一般来说,中间人希望谈判顺利进行,否则他得不到分文佣金,利用这点,可设法从他那里套取消息,让他替你打先锋,使他成为你的同盟。要记住:这些人对整个交易举足轻重,该给他们的佣金绝不要省。

赏析: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为求百战百胜,历代兵家莫不设法知彼,即了解与掌握敌方力量、战术等多方面的情况。

知彼的最常用的手段是谍报活动,派遣谍报人员进入敌方内部,刺探敌方情报。于是伴随战争的,每每有谍报战。

每一方都想知道敌对方的情况,而不想敌对方知道自己的情况,于是就有了反谍报活动。反谍报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反间活动,或反间计。

反间计就是反过来利用打入我内部的敌方间谍,或收买敌方间谍,直接为我方服务,或者有意泄漏假情报,让敌方间谍带回去,扰乱敌方视听,使之无法知道我方的真实情况。

收买敌方间谍并不算怎么高明,可以被我方重金收买原间谍,一定也可以被他人以更多的金钱收买,弄不好还是自己上当受骗。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三十六计》特别重视反间计,是很有眼光的。在五间计中,的确只有反间计最需要大智大慧,最惊心动魄。

【探源】

反间计,原文的大意是说:在疑阵中再布疑阵,使敌内部自生矛盾,我方就可万无一失。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巧妙地利用敌人的间谍反过来为我所用。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的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孙子兵法》专门有一篇《用间篇》,指出有五种间谍,利用敌方乡里的普通人作间谍,叫因间;收买敌方官吏作间谍,叫内间;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所用,叫反间;故意制造和泄露假情况给敌方间谍,叫死间;派人去敌方侦察,再回来报告情况,叫生间。唐代社收解释反间计特别清楚,他说:“敌有间来窥我,我必先知之,或厚赂诱之,反为我用;或佯为不觉,示以伪情而纵之,则敌人之间,反为我用也。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就是个有名例子。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过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骑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排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心中大惊。他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反间计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千,酒席筵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周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认无疑。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反间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故事】

南宋初期,高宗害怕金兵,不敢抵抗,朝中投降派得势。主战的著名将领宗泽、岳飞、韩世忠筹坚持抗击金兵,使金兵不敢轻易南下。公元1134年,韩世忠镇守扬州。南宋朝廷派魏良臣、王绘等去金营议和。二人北上,经过扬州。韩世忠心里极不高兴,生怕二人为讨好敌人,泄露军情。可他转念一想,何不利用这两个家伙传递一些假情报。等二人经过扬州时,韩世忠故意派出一支部队开出东门。二人忙问军队去向,回答说是开去防守江口的先头部队。二人进城,见到韩世忠。忽然一再有流星庚牌送到。韩世忠故意让二人看,原来是朝廷催促韩世忠马上移营守江。第二天,二人离开扬州,前往金营。为了讨好金军大将聂呼贝勒,他们告诉他韩世忠接到朝廷命令,已率部移营守江。金将送二人往金兀术处谈判,自己立即调兵遣将。韩世忠移营守江,扬州城内空虚,正好夺取。于是,聂呼贝勒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向扬州挺进。 韩世忠送走二人,急令“先头部队”返回,在扬州北面大仪镇(分江苏仪征东北)的二十多处设下埋仗,形成包围圈,等待金兵。金兵大军一到,韩世忠率少数兵士迎战,边战边退,把金兵引人伏击圈。只听一声炮响,宋军伏兵从四面杀出,金兵乱了阵脚,一败涂地,先锋敲擒,主帅仓皇逃命。金兀术大怒,将送假情报的两个投降派囚禁起来。

【拓广例证】

反间计,语源出自《长短经.五间》:“陈平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间范增,楚王疑之,此用反间计者也。”

反间计的意思,利用敌人的奸细(间谍),反而达到为我所用,制胜敌人的谋略。三国时,曹操号称八十万人马,与东吴名将周瑜在水上对峙。当时曹操的兵马多是有北方而来,素惯陆战,不习水战,于是曹操任用草帽、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锋。因这两个将领素习水战,成了周瑜在水上取胜曹操的劲敌。

周瑜欲胜,不拔除这两人,将成为战胜曹操的极大障碍。起初曹操与周瑜的几次交锋中,屡遭损兵折将之挫。于是曹操召集众谋士计议破周瑜之策。当时曹操的帐下幕宾蒋干提出周瑜是他幼时读书的同窗好友,可以说他来降。网罗人才心切的曹操,一听大喜,同意了蒋干的建议。蒋干立即去东吴周瑜处进行间谍活动。但蒋干到了东吴后,他的计谋早被周瑜识破。但周瑜并不打草惊蛇,而是来个将计就计。白天对蒋干盛情置酒款待,大会诸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次“群英会”,夜晚,周瑜又佯装酒醉如泥,给蒋干可乘之机。于是,急于想在曹操面前表功的蒋干便盗走了周瑜暗中布置好了的证明蔡瑁、张允二人是东吴奸细的假书信。结果,曹操被骗上当,杀了两名重要的水战将领,为周瑜在赤壁战役中夺取胜利奠定了一个最重要的基础。这便是一个最生动的利用反间计以取胜敌人的典型事例。

这一方法,所依据的客观规律,不单在人世间,在自然界中也到处都是。原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互相影响与互相制约的。目前世界上蓬勃发展起“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其中控制论中的学问,可谓大矣。在控制论中有自动控制,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控制反馈。

反馈控制,也称闭环控制。这种控制是一种将操作结果不断返回到输入端,并不断对输出结果进行修正,以保证准确而可靠。由于控制信号在往复循环,沿着向前通路和反馈通道闭路传送,故称为闭环控制,亦即反馈控制。这种控制方式的特点是抗干扰能力强,系统控制精度高,因此在机械、航空、舰海、坦克等现代化装备中,具有广泛应用。

自动控制系统只要由受控对象和控制装置两大部分组成。受控对象主要是工作机械,运动负载。而控制装置主要由计算机、测量机构和执行季候三部分组成。我们还是先看一个简单的事例:

1588年意大利工程师拉美利出版了《各种巧妙机器》一书,其中描写了一个自动控制器。它根据谷粒的硬度和水流的大小来调节水磨的转动速度。由于斜槽和磨盘竖轴上的六棱套管摩擦而发生震动,谷粒落到磨盘上去。如果谷粒落下的多,它就会使磨盘转得慢一些。因此斜槽受六棱套管的震动次数时间间隔影响;震动次数少,谷粒被震下的也就少,而谷粒少了,盘所受谷粒的阻力减少,因此转速必然稍快起来;转速稍快,六棱套管所引起的震动频数增加,又促使谷粒落下的多了,于是又使磨盘的阻力增加,磨盘就又转慢了。如此反复进行,这种你刺激我,我反作用于你,与反间计的方法多么相似。

蒸汽机中瓦特调速器也是如此。它根据蒸汽机轴的旋转速度去控制蒸汽进入活塞的通道。这种调速器是利用离心力原理制造的。它使机轴的旋转速度保持不变。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在航空中,研制出自动驾驶仪,使飞机自动保持稳定,不偏左偏右,或上升下降,并且掌握一定的位置和航道。控制设备都是从机器的其他部位或外界获得信息,并根据信息来进行调节。控制技术,自从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控制技术,可以说起了一次划时代的革命。电子计算机不但用于各种数学的复杂计算中,而且向自动控制方向发展;在体力劳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代替一部分人脑的工作。到了第五代,第六代计算机,已经在向人工智慧迈进。目前,各种用途的机器人,到处涌现,电脑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极为广泛的用途。看来,反间计方法在现代化领域中,将会大显身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