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

姚晨在电视剧《都挺好》中

和男友在茶园采茶的情景实在令人向往

趁着春暖花开之际

你想不想也踏着清风去采茶?

陆羽在《茶经》中指出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云南是茶树的主要原生地

世界上用于制茶的23属380种植物

15属260种分布在云南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

而驰名中外的普洱茶

主产地就在云南的西双版纳

好山好水出好茶

高山云雾出名茶

西双版纳不仅好山好水

每一座山头都生活着一个不一样的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

新六大茶山之一的景迈山 柏联精品酒店提供

布朗、爱伲、拉祜、基诺、傣族……

这些种茶的少数民族

从遥远的青藏高原翻山越岭

沿着澜沧江沿岸安家落户

繁衍出百般种茶面孔

一个山头、一个民族、一个味道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

普洱新、古六大茶山示意图

古六大茶山在澜沧江以东

新六大茶山在澜沧江以西

除了景迈属于普洱市外

其余的茶山都在西双版纳州

据说景迈之前也属于西双版纳

后来被当成嫁妆送给普洱的孟连土司

老茶客们耳熟能详的曼松茶薄荷塘

弯弓、刮风寨、同庆河、麻黑、落水洞等

都是古六大茶山的代表茶

老班章、老曼峨等属新六大茶山

除了新、古六大茶山外

澜沧江上游的临沧近年出了些新贵茶山

代表茶有冰岛、昔归、大户赛、小户赛等

(近年流行山头普洱茶 以上代表茶都以寨子来命名)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4)

基诺族是西双版纳独有的少数名族 李植森 摄

西双版纳有着悠久的种茶史

传说诸葛亮南征时

就传授当地人种茶、吃茶

目前世居版纳的13个少数民族

都有种茶、饮茶习俗

尤以布朗、傣、爱伲(人)、基诺、拉祜

五个民族历史最长

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5)

干栏式竹木屋是版纳各少数民族的主要居所 邓正龙 摄

干栏式建筑是版纳最常见的民居

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上层住人

有前廊、堂屋、卧室和晒台

下层用木、竹柱架空

用来关牲畜、堆放柴禾、农具等

整个建筑不仅可以防雨、防潮

还可免除野兽侵扰

雨季洪泛期也能安居如常

下面小U就带你爬山串寨

探究这片令人疯狂的叶子之前世今生

布朗族

世界上最早的种茶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6)

布朗族:最早种植茶、饮用茶的“濮人”后裔

居住地:勐海县布朗山乡是最大的聚居地

代表山寨:景迈山芒景寨、巴达山章朗寨、布朗山老曼峨寨

茶俗:吃“酸茶”、“喃咪茶”和饮“青竹茶”

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节庆:祭祀茶祖的山康节(傣历六月)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7)

布朗族服饰

我要给你们留下牛

怕遭灾害死光

我要给你们留下金银财宝

你们也会吃光用完

就给你们留下茶树吧

让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你们一定要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茶树

——帕哎冷

帕哎冷是布朗族的先祖

也是布朗史诗中记载的传奇茶祖

他带领部族将原始森林变成大茶园

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裔

据载商周时已开始在澜沧江流域种植茶叶

是迄今最早的种茶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8)

布朗族的寨子一般都建在半山腰上 李植森 摄

对布朗族而言

茶叶不仅是款待宾客的饮料

也是解决温饱的菜肴

可以在开水中稍烫片刻蘸喃咪酱吃

也可以腌制成酸茶做开胃菜

日常打猎、耕种、远行或访友

他们都要带上晒干的“腊”(茶)

遇有谁家送小孩当和尚、升佛爷

或娶媳妇、嫁姑娘时

都会用芭蕉叶包着茶叶当“请柬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9)

喝茶拉家常的布朗族老奶奶 柯炳钟 摄

每年四月

澜沧县布朗族都会举办山康节

这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

全寨的村民敲锣打鼓来到岩冷山

举行祭茶祖呼茶魂仪式

向千年古茶树顶礼膜拜

祈求茶祖保佑人们幸福吉祥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0)

山康节期间载歌载舞的布朗族茶农 柏联精品酒店提供

在布朗族寨子里

常可看到男主人在家带小孩、操持家务

女主人上山采茶或耕种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1)

柯炳钟 摄

傣族

茶水交融的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2)

傣族:源于怒江、澜沧江中上游的哀牢人

居住地:海拔较低的坝子以及澜沧江沿岸

代表茶山:景迈山大寨

茶俗:竹筒烤茶和茶水泡饭

宗教: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节庆:傣历新年、开门节和关门节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3)

傣族服饰

傣族

不仅有热情奔放的泼水节

也是个善于种茶、制茶的民族

西双版纳共有30多万傣族

沿澜沧江两岸逐水而居

茶叶傣语叫“腊”

传说傣族部落王子召笼法为妻子看病时

发现了“腊”及其药到病除的好处

因而被傣族茶农奉为茶祖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4)

瓦顶高耸的傣族竹楼 陈一年 摄

西双版纳有不少以“腊”命名的地方

如“勐腊”、“南腊”等

“勐”意为“地方、国、地域”

“勐腊”就是“茶国”或“茶之地”

傣族人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普洱茶

据贝叶经记载

佛祖曾传授傣族吃“烤茶”和“茶水泡饭”

在一些傣族村寨

如果一个女孩喜欢一个小伙子

会送一碗茶水泡饭给他吃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5)

景迈山茶农把第一波春茶拿到村里缅寺去赕佛 柯炳钟 摄

傣族信奉小乘佛教

每年所采收的第一批春茶

都要拿到村寨里缅寺进行“赕佛”活动

祈求茶叶丰收、风调雨顺

春茶赕佛后

就代表着今年茶季开锣

基诺族

奉诸葛亮为茶祖的民族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6)

基诺族:1979年认定的民族,西双版纳独有

居住地:散居于景洪市基诺山四邻山区

代表茶山:攸乐茶山司土寨

茶俗:凉拌茶、包烧茶和炒老茶

宗教:盛行祖先崇拜,相信万物有灵

节庆:特懋克节、火把节、新米节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7)

基诺族服饰 陈海汶 摄

“基诺”汉语音译为“攸乐”

意为“尊崇舅舅的民族”

传说洪水淹没大地的时候

女神把兄妹俩放进大鼓里任其漂流

洪水退去后兄妹俩破鼓而出

建立村寨、繁衍后代成了今天的基诺族

(类似汉族的女娲、伏羲传说)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8)

基诺族山寨逢年过节都会有大鼓表演 黄焱红 摄

攸乐山是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

清代时茶园面积就达到1万亩

并设置了“攸乐同知”

专门管理茶山茶事

如今攸乐山仍有一片混生林古茶园

是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

数百年的茶树夹杂在高大的樟树、榕树间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19)

以茶为生的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确认的民族 陈海汶 摄

基诺族尊崇诸葛亮为茶祖

自称当年南征时因贪睡被“丢落”在这里

诸葛亮怜悯其荒山野岭无法生存

于是撒下一把茶籽

基诺族就此以种茶为生

《普洱府志》也有记载

“武侯遍历六山(六大古茶山)”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0)

从小在茶叶堆里长大的基诺族小孩 柯炳钟 摄

司土寨的切木拉

是基诺族祭茶师第二代传承人

每年都会带领族人参加各种民族斗茶赛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1)

基诺族祭茶师第二代传承人切木拉 柯炳钟 摄

春茶开采前

他还要主持一年一度的祭茶仪式

在古茶山最古老的茶树下

用铜红色的鸡、新鲜鸡蛋、三包鲜菜

祭祀茶祖

祈求来年茶叶丰收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2)

祭完茶祖后基诺乡民在茶林中野餐 许云华 摄

山野茶宴很多与茶有关

包括竹筒茶、凉拌茶、喃咪茶、茶酒等

竹筒烤茶是用新鲜竹筒装上新茶在火上烤

等到烤热、烤黄、烤香后

再加入开水煮沸

还有一种传统的竹筒茶

用山泉水泡生茶

再加入食盐、辣椒、大蒜樟脑尖

提神解渴又可佐餐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3)

竹筒烤茶有种蛮荒丛林的味道 任中豪 摄

基诺族没有姓

名字代代相接

比如切木拉的父亲叫白木切

切木拉儿子叫拉登(与基地组织无关)

哈尼族爱伲人

血液里流淌着茶叶基因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4)

爱伲人:先民为羌族,版纳的分支叫爱伲人

居住地:勐海县格朗和乡最多

代表茶山:布朗山老班章寨、格朗和乡帕沙寨、南糯山半坡寨

茶俗:饮土锅茶和烤茶

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原始宗教

节庆:纪念祖先的嘎汤帕节(1月)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5)

爱伲人服饰 佐连江 摄

哈尼族起源于古羌人

汉代居住在川西南和滇北

九到十一世纪

其中一个支系爱伲人为躲避战乱

南迁至普洱、西双版纳

如果说布朗族是最早种茶的民族

爱伲人就是种茶最多的民族

从哀牢山西北的千家寨

到勐海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南糯山

有爱伲人的地方就有古茶树和大茶园

南糯山还有一株800多年的人工栽培茶树王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6)

身穿节日盛装的爱伲姑娘 李植森 摄

普洱茶有“班章为王,冰岛为后”之说

大名鼎鼎的老班章寨

位于新六大茶山之一的布朗山

这里平均海拔1,600-1,800米

有一百多户人家 4千多亩古茶园

(爱伲村寨达到100户左右便要分新寨,老班章寨

由帕沙迁出,新班章寨由老班章寨迁出)

曾几何时(也就是2000年前)

村民要背着茶叶翻山越岭到外面卖

收购价也仅为8元(人民币)一公斤

台湾茶商发现老班章的品质后

茶价从百元一公斤飙升至上万元一公斤

十年身价百倍

现在买茶和观光的车辆能把寨子填满

车辆、行人均需接受检查

以防有人将老班章村以外的茶叶带入

冒充该村的古树茶销售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7)

老班章都是几百年的老树,要爬到树丫上才能采到 佐连江 摄

老班章号称普洱茶之王者

西楚霸王项羽来形容最贴切

刚晒好的头春毛茶有一股很突出的香气

泡开后整间房弥漫着甜香味

茶汤入口后苦味旋即化甘

不吃喝其他东西可以保持数小时

老班章村长杨志学说

以前上山耕种前猛灌几口老树茶

可以一天不知渴

要是出外忘记带水

摘几片茶叶在嘴里嚼嚼就可以解渴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8)

正在制作春茶的老班章杨老村长 柯炳钟 摄

老班章茶最神奇之处还在于“茶气”

据说饮茶后口腔会形成一种“劲道”

好像有一般热气在胸腹中流淌

毛孔也因而豁然开朗

可惜小U感觉不出这道茶气

(跟上次喝武夷山正岩茶喝不出岩韵一样)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29)

春季的爱伲山寨家家户户都在做茶 邓正龙 摄

老班章这些古茶树都是当年布朗族种的

解放后才从相邻的老曼娥寨子分过来

为了感激布朗族分茶山给他们

以前每逢过节宰牛

班章寨的爱伲人都要送肉给布朗族

爱伲人相信万物有灵

平时吃饭时都会滴上三滴茶水或酒敬神

“甫玛突”节是爱伲人祭拜茶树的节日

拉祜族

猎虎民族的茶叶柔情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0)

拉祜族:源于甘肃、青海一带古羌人

居住地:勐海县、景洪市等地山区、半山区

代表茶山:贺开山邦盆老寨、勐宋山那卡寨

茶俗:炭火烤茶、竹筒茶

宗教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

节庆:扩塔节(拉祜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1)

拉祜族服饰

拉祜族源于青藏高原

自称“猎虎的民族”

相当长历史时期内

狩猎是拉祜族男子最主要的工作

明代中后期

从澜沧、普洱等地迁入的拉祜族开始种茶

历代拉祜族人对茶园的管理都很粗放

他们不施任何化肥、农药

也不为增加产量而矮化茶树或清除杂草

传说上世纪八十年代

政府号召茶农砍茶树、矮化茶树增产量时

拉祜族人却把茶树撂了荒

扛着猎枪上山打猎去了

九十年代橡胶价格攀升时

拉祜族也没有砍了茶树种橡胶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2)

拉祜族的贺开古茶园是西双版纳保留最完整的一个 柯炳钟 摄

这种对茶叶种植的放任态度

让拉祜族成为拥有最多古茶园的民族

在贺开茶山古茶园

现存百年以上古茶树面积200多公顷

成为云南乃至全国保存最好

连片面积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拉祜族平时喜饮喝烤茶

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南诏国时期已经流行

与其他民族的喝法不同

他们烤茶、注完开水后

会将烧红的木炭扔进煮茶罐中

木炭吱吱响 黑褐色的茶汤一直往外冒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3)

晒普洱茶叶的拉祜族男子 柯炳钟 摄

更特别的是

煮出的第一罐茶主人独自饮用

第二罐茶才端给客人

被邀请进屋喝茶却被晾到一边

小U碰到这种情况时既尴尬又纳闷

原来这才是拉祜族的最高待客礼仪

第一道茶水主人自喝了

表示茶中无毒 请客人放心

第二道茶味道最好用来招待客人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4)

信奉基督教的拉祜族也是一个特别能喝酒的民族 柏聯酒店提供

这种奇特的炭烧普洱茶

味道可想而知苦的不得了

不过回甘马上起来

整个嘴巴都是甜的

就算咽口水也是甘甜的

做一饼私家普洱茶带回家

版纳很多地方可以体验茶饼制作

柏联普洱茶庄园

是唯一以普洱茶为主题的茶庄园

庄园有茶园一万多亩

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经营模式

游客在这里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普洱茶

西双版纳民族风情最具代表性(西双版纳竟有这么多民族)(35)

__________

跟着小U一路走村窜寨

你是不是对这片神奇的土地、叶子

以及世世代代在这里种茶、吃茶的民族

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如果你被哪位茶祖

哪个民族的吃“腊”方法

哪个民族的风俗“雷”到了

或你有自己的普洱茶故事

欢迎与我们留言分享

- end -

图文 - 柯炳钟

(部分图片由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宣传部提供)

编辑 - 罗杰

设计 - 李明元、张渝婷、冯景蕊、徐明

编选自香港《中国旅游》419期、420期

*图片著作权归摄影师本人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擅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