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学本事要拜师(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

在两次工业革命以前,我们的民族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民族。我们的先辈不仅有着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权,还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

无数能工巧匠用简陋的工具做出无数让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杰作。

榫卯、陶瓷、雕刻甚至天文地理,哲学医术……

其中佼佼者,更是以如今之科技都无法解释无法复原,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拍案惊奇。

作为生长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实在是难以理解千百年前的祖先是靠什么做到的这些。

是一种传承,一种精神,一种厚积薄发。

一种我们民族独有的、充满人情味却又高质量传承的文化——师父文化。

为什么古人学本事要拜师(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1)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师父是夯实基础的大锤

提起师父,瞬间就有无数念头蜂拥而至。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闻道有先后,达者为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严师出高徒”……

师父文化,是一种在如今看来古板、封建、落后的文化。它不仅阻碍了先进的思想技术在人群中传播,甚至因为一部分人的敝扫自珍导致许多技艺失传。

可正是这样呆板落后的模式,才孕育了一个璀璨的领先世界几千年的文明。

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跟随师父学唱戏,学了十年,也任劳任怨伺候了师父十年。

有一天,他认为自己可以出师了,就去向师父辞行。

可谁想,师父拒绝了他,理由是:“你还嫩。”

年轻人自然不服气,觉得这是师父不愿意放弃自己这个免费仆人,怒怼师父过分,奴役了自己十年还不满意。

师父微微一笑,随即安排他上台,进行一次正式的表演。

年轻人自然是求之不得,马上便换了戏服上台去了。

可正如师父所言,他的第一场演出从亮相开始就已经失败了。因为戏中他的角色需要翻着跟头进场,他千算万算,没算到翻跟头时候帽子会掉……

自此之后,年轻人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又在师父身边伺候了三年,三年间他试了无数次,也偷看了师父无数次,可依旧不得要领。

三年后的某一天,师父把他喊到身边,对他说:“三年前你要出师我不同意,那是因为你虽然会了很多东西但却不扎实,终有一日会砸了自己招牌身败名裂。”

师父顿了顿,看一眼年轻人一脸谦逊,才满意的点点头继续说道:“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你已经有了八分火候可以出师了。”

年轻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当是师父在消遣自己。

因为,他掉帽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师父不听,还安排他再次上台演出。

临上台的时候,年轻人苦苦哀求,他以为是自己哪里得罪了师父,才招来这样的报复,可师父含笑不语。

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想起三年前的囧相,心中满是说不出的苦闷。

就在他一只脚已经踏上戏台的时候,师父突然在他耳边大喝道:“咬紧牙关。”

他想问师父什么,却被骤然响起的音乐声打断,只能下意识的听从师父的指示。

神奇的是,这一次的帽子听话许多,一直乖乖待在头上。

为什么古人学本事要拜师(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2)

电影《大武生》片段

师父是最严苛的主考官

曾有幸和一位年长的工厂木工聊起过师父,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的映像深刻。

“就你们做出来的这活儿,要是跟师父的话早就大耳光子上来了。”

一位年轻的同事不信邪,我堂堂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科班出生,还能不如你们这些土路子?随即认真检查一遍,确保没有错误以后才反驳道:“怎么,我是错了吗?”

确实,他没有做错什么。对方也只是指出手法不对、工具乱放、作业现场一片狼藉之类的“表面工作”。

随即,他向我们讲述了他拜师学艺的经历:每天四点钟起床,打扫卫生、准备工具、磨锯片磨斧头、调墨斗……

拜师的前三年几乎做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琐事,然后才能接触到诸如劈木头、搬木头之类的体力活给师父打下手,中间稍有不慎便是劈头盖脸的打骂,只有偶尔师父高兴了才会教一两手。

见过一位修车的老师父,不管一天的活多脏多辛苦,他的双手永远干净衣服永远整齐;也见过年轻人修车,油渍抹在门把手上、椅子上、工具上、甚至车上;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正是这种“大耳光子”式的教学,才熬炼出多少稳重的手艺人;正是师父们这种近乎变态的高标准,才打磨出多少技艺精湛匠人。

而几十年如一日的“琐事”不正是现在企业多员工苦苦强调的“细节”?

为什么古人学本事要拜师(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3)

三申五令的“细节”

只有得来不易,才能青胜于蓝

好逸恶劳本就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本能,绝大多数人若没有高压的管教根本不可能做到事无巨细。

任何东西只有付出努力后,才能意识到他的珍贵。

我到现在都清除的记得中学、大学校门口的便利店中摩肩接踵的人群,和小时候在售卖玩具的小车前撒泼打滚的画面。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那时的自己没有挣钱的能力和经历,才会对“买”这件事情有独钟吧。

这是拜师学艺这件事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让每一个学徒、每一个手艺人对自己的手艺极为珍重。

珍重,就带来两个后果。

一、面对后来人——自己的徒弟时候更加苛刻。

二、把毕身心血倾注在其中。

即使是师父文化已经离我们远去的今天,也不能否认这两个后果有其积极的一面,不论是苛刻的教学,还是穷毕生精力钻研一个领域,都是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因素吧?

师父文化,其实是把如今些许成功的因素变成了有人监督有人管教的硬性指标。

才有了厚积薄发的可能性。

为什么古人学本事要拜师(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4)

拜师

有人在几十年如一日的高压下退缩,有人觉得师父太过变态然后一拍两散,当然也有少数人咬紧牙关坚持下来。

古人们不会大谈什么成功学,没有系统的教学方式,甚至不知道其中原理,却在无数岁月里总结出一套足以功成名就的模板,为后人点亮前途,让后人少走弯路,才是真正的智慧吧。

先行者们用几代人的努力和智慧才总结得来的经验,由“师父”传递给后人,让后人能站在先驱的肩膀上遥望世界,才造就了璀璨的东方明珠吧。

闻亻二:一个好读书不能甚解的文盲青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