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有几种编制(体制内的这几种编制)

编制,原本是国家为了控制一个单位或机构人员规模而设置的。很多人在考公务员之前,对体制内的编制几乎没有什么概念,甚至有些在进体制好多年后都对这个一知半解。他们多半以为,通过公务员考试上岸了就是公务员,编制理所当然也就是公务员编制了。但实际上,编制这个东西在体制内还是很有讲究的,它直接关系到你的升迁提拔,关系到你的个人发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体制内的编制问题。

体制内有几种编制(体制内的这几种编制)(1)

一、编制的分类

在体制内一般有如下几种编制大类:行政编制(即公务员编制)、事业编制以及合同制。行政编制就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编制,享受国家法定的各种待遇、晋级等。事业编又可以分为参公事业编、全额拨款事业编、差额事业编以及自收自支事业编。参公事业编,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编制,其他几个就是根据单位经费来源中财政拨款的比例来区分的事业编制,全额就是全部来源于财政拨款,后面的以此类推。合同制也叫聘用制,严格来说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与外面的企业聘用基本无差。

体制内有几种编制(体制内的这几种编制)(2)

二、不同编制的差别

1.在个人发展方面。对于一般党政机关单位而言,行政编制(即公务员编制)是比较好的,在提拔晋升方面相对于其他的编制具有一定优势。但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提拔晋升这事是一门玄学,领导说你行你就行,个人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影响到领导对你的评价。但就编制这一点来说,行政编是有优势的。对于一些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如学校、医院、日报社等),本身就是事业单位,大家都是事业编,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优势不优势的。至于合同制,在这方面就和前两个没有什么可比性了,基本等同于没有编制,个人发展空间也很有限。

2.在工资待遇方面。公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整,其享受的基本待遇由《公务员法》来规定。整体而言,同一单位公务员编制的待遇会比事业编制的人员好一些,至少明面上就多了一项车补的收入。不过不同的单位之间就不一定了,对于有些效益好的事业单位待遇,其待遇相当不错,具体还是因单位而异。合同制的人员由用人单位确定其待遇水平、签订劳动合同并支付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什么关系,能发多少看单位和地区的实力,不过基本是比不上有编制人员的待遇水平。

体制内有几种编制(体制内的这几种编制)(3)

三、几种编制之间的联系

原则上,事业编制是不会自动转成公务员编制的,公务员编制也不会自动调整为事业编制。但是由于岗位和职务调整,这两种编制是有可能发生变化的。比如某地方的人才引进,从高校引入一些事业编制的高级人才到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这种情况下其编制将转变成行政编制,以与其职务职位相匹配。另外还有一些行政单位下面有一些下属事业机构,部分干部熬到了年限要求解决编制问题的,领导一般也会考虑,其他情况想转比较难。从行政编制转到事业编制,一般也是发生在干部交流调动的情况下,比如原先在行政机关任职的干部到另一个事业单位去任职,相应的编制便也会转变。合同制想有编制的,以前有些单位到了年限还可以照顾一下给个编制。但近些年来这个口子基本上是封死了,要想有编制必须经过考试,即我们现在说的“逢进必考”。这个措施也是有效遏制了用人方面的腐败问题,完善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体系。

体制内有几种编制(体制内的这几种编制)(4)

以上就是这次跟大家分享的内容了,大家无论是有报考公务员的想法还是已经在体制内了,都可以在平时多学习多了解一些关于公务员体制的知识内容,这对自己的考试和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平时厚积,用时才能博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