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的才气体现在哪(解缙一举成名帝王知)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黑暗的王朝,朋党之争,杀人无形之中的厂卫,通过各种影视题材,或许是大家所熟悉的。
今天讲到的解缙,历史上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又做了哪些事。解缙这个明代历史人物可能没被大家所熟悉,但提到《永乐大典》懂点中国古代史的人是知道的。
而编纂这本宏伟著作的人正是解缙。
一、一举成名帝王知传说解缙因代岳父献宝得君王赏识赐官进入仕途,而历史中的解缙是通过乡试、会试、殿试等正规途径入仕。
与解缙同一时间考取进士的还有解缙兄长解纶、妹夫黄金华,引起了明太祖朱元璋的注意,正所谓真正的一门三进士。
解缙凭其卓著才华,赢得朱元璋的赏识。此后,朱元璋时常令解缙陪伴左右,询问其政治意见,成了皇帝的红人。
一举成名并非偶然,但观解缙之智慧、谋略无人能及,其诗书创作也造诣颇高,为明清众多文人望尘莫及,为之称颂。
在朱元璋时期,解缙上万言书《大庖西封事》,言辞直率犀利,其主要内容多切中时政要害,朱元璋召群臣共同观之,赞解缙奇才。
因解缙上书内容多迎合朱元璋喜好,故后世有学者评价朱元璋把解缙当作朝堂政治的方向帆,意在通过解缙传达自己所思所想。
但解缙放纵闲逸,被朝廷官员弹劾下台,在朱元璋死后,解缙父亲做主让解缙奔赴葬礼,这一举动被朝廷官员以不忠不孝罪论处,被发配到了河州。
被贬河州,解缙不断反思自己,并向昔日朝中交好的官员写信,望助自己重回京师朝堂。时恩宠正隆的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董伦向建文帝推荐解缙,于是解缙终于如愿归京。
在燕王朱棣登基后,解缙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僚被编入翰林院编纂《永乐大典》,日子还是正常过的。
随着皇太子的选任上,解缙因让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而引发了皇太子的争斗中而被贬入狱,直至死去。据说是将解缙灌醉后拖到外面的冰天雪地里用雪埋而死的。
二、传说中的解缙传说中的解缙5岁的时候便可作诗,与大人之间的谈话可以做到滴水不漏,在当地远近闻名。天才总是招人妒忌的。
解缙的对联速度是脱口而出,解缙敏捷的思维方式令传说中曹尚书等人叹服。
有一回,将原本已定为解元的解缙替换下去,并通过断句法诬陷解缙考卷内容大逆不道,一场牢狱之灾在所难免。
面临牢狱之灾,解缙处变不惊,要求当堂辩卷,请来当地御史坐镇。辩卷过程中,解缙机智应对主考官准备好的各种诡计,辩卷获胜,拿回解元之位,受贿赂的主考官也被御史处罚。
传说中的解缙不似历史中的解缙那样直率,尤其在皇帝面前进言,讲究方法技巧,达到忠言不逆耳的效果。
有一年,皇帝准备出游,解缙知道皇帝出游,必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财力人力上的消耗,导致民不聊生的后果,又不好直接说明.
便进言告诉皇帝江西山高无路,水急,并找来一条鱼这样的物证拿给皇帝看。解缙传说中,有很多表现解缙机智勇敢,擅对的情节,代表了民众心中机智人物。
传说中的解缙的事例民间还有很多,这在明朝时期表达了民众对解缙的一种期待,一种美好的愿望。
明朝在政治上是黑暗的,不仅仅是太子之争,还有朋党之乱。明朝的政治结构体系是有一定缺陷的,内阁制有了朋党结私的空子,导致在政局上的不明朗,人们各自盘算着小团体的利益。
三、解缙的事件是明代的朋党现象的具体表现
朋党,是指一些有共同政治目的、社会裙带关系、经济利益的团体,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利益联盟组织。
明代的东林党是典型的官僚士大夫结党营私。不时出现的后党、太子党、阉党等等,也都属于朋党之列。大奸臣魏忠贤领衔的便是阉党一支。
朋党有很多种类型,每个朋党都有其核心人物,我们称之为党魁。明代的朋党多是地域关系而结成的,在朱元璋时期,杨宪为首的山西帮派,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朋党。
我国古代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土地自然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封建社会,对权力和利益的争夺和再分配,是朋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以食为天,土地作为人民衣食来源是当时最重要的财富,因此也成为各派政治势力争夺的热点对象。
而在君臣之间,官僚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稍一不慎,官僚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残酷的现实迫使官僚们在争夺财富和利益的同时还必须结成朋党,依靠群体的力量来打败敌对势力,来获取自身的利益。形成朋党的因素有三个:
一是志向兴趣因素,二是需求因素。三是利益维护因素。
有些人因为兴趣爱好形成小圈子,有些人因为需求关系结成联盟,不过在正式组织中的朋党多数因为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其中的核心人物会受到他成员的重视和围绕。
在对待朋党结私明政府是有过措施的。明代统治者深知官员结党对国家的危害,因此制定了各种法律阻止官员私人关系的发展,防止结党营私。
一方面禁止各级政府官员之间的直接交往,政府间的往来只能通过文书。下官不得上言大臣德政,否则视为奸党。
前文提到,明代建国废除了丞相,改组为内阁制是一种政治结构体系的弊端,也是朋党的空子。内阁制度解决了大权旁落的问题,但引发了新的危机—党争。
内阁对于朝政国事没有独立裁决的权利,还是听命于皇帝,内阁也不是最高行政机构,阁臣也不是前朝的宰相,阁臣开始初期没有绝对的权利。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阁权一代代的积累,渐渐突破了原先的规范,而沿着宰相化的道路发展。
解缙不就是受到皇帝的青睐,常伴随左右,出谋划策,享受皇帝的礼遇,这本身和宰相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而不是原本的皇帝的秘书,顾问这样的形式。
拥有了绝对的权利。绝对的权利带来了朋党的开口,也可以带来绝对的腐败问题。掌管六部的尚书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内阁的属官。
内阁与六部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没有实际掌管六部的事务。但随着内阁权势的不断加强,内阁对六部的权利开始觊觎并开展一系列的工作。
内阁虽无法定的行政权力,但毕竟是朝廷中枢,在政府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内阁大学士便成了群臣凯觑垂涎的目标。
为争取入阁朝臣除投靠内监外,还须拉帮成派,互相吹捧或攻评倾轧,形成朋党势力,依赖朋党门户之势去攀附援引。
内阁中一把手被称为阁臣,阁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争夺皇帝身边的第一任,势必要拉帮结党。
明代阁臣都是翰林人士出身,长期在朝中任职,不管是家族关系、地域同乡关系,会逐渐形成一些朋党的势力。
他们崭露头角,进入内阁之后,便有一些同僚、同乡、门生及亲信官员聚结在周围,形成门户。
这就说明了一点,即使解缙自己本意并没有想在任何一个党派之中,但当时的环境无意的会陷入党派之中,即使表达的是自己的观点也会被其他党派认为是代表小团体的观点利益。
不要说解缙了,连明朝明相张居正也不知不觉地卷入到封建官场朋党派系之争的漩涡之中。
在《明史》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张居正是湖北人,而张居正举荐冯保客,他们是同乡,张居正只是从能力的方面认为冯保客是有才之人。
但被其他朋党认为是老乡的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依附他的朋党集团,形成自己的党羽。朋党之间相互斗争,对国家政治局势和社会发展进步都有着很坏的影响。
派别之间尖锐的矛盾和残酷的斗争使得各派系在掌握优势之后会极端地打击异己,而忘了最初的目标和抱负。
朋党中固然有很多碌碌之辈,但也不乏才华出众之士。
但由于朋党分立门户、树立山头,将人才据为私有,这导致有才之士不能把自己的才能、智慧和精力完全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只能为自己的小团体服务才能得以提拔。
朋党中的人才各自率属于矛盾尖锐的敌对集团,故不能合在一起致力于国计民生,这些人才所释放的能量在敌对的斗争中相互损耗殆尽。
有用之人在朋党之争的利益团体中被消耗殆尽,这样的政府不会有一个文明、富庶的社会。明朝政府上层的建筑设计可以说完全被搞得筋疲力尽。
社会民生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的,这也是明朝历任皇帝在位时百姓始终处于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去,这也就不难理解解缙这个人物的历史命运,是一种政府体制下的悲哀产物。
参考文献:
《明史》
《明会要》
《明史纪事本末》
文/文史旺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