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传统服饰什么时候不流行了?淳北农民以前最喜欢穿这种衣服
从前,淳北山区农民喜欢穿麻布衣服,因为麻布衣是自己种的麻,自己织的布,是山区农民勤劳、聪明的象征。拿现在的话来说,绿色环保,无化学含量。久负盛名的八都麻绣,是纯手工艺术品,属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因麻布而来。
麻布,以绩麻皮为原料,绩麻是民间方言的植物名称,书上叫苘麻。绩麻在每年二、三月份种植,到六月份以后就长到两米多高。绩麻怕风,风一吹,容易倒伏,所以,农村中有一句谚语:“四月八,打绩麻”。意思是四月八的大风把绩麻吹倒了。
绩麻在六月份开花结果后,就可以采割了。采割后,要去掉叶和麻籽,晒干后的绩麻杆,要浸泡在溪水中的活水潭里,浸泡时,每天要从水中捞起,在沙滩摊晒一两个小时,这就叫漂白。在绩麻皮与麻杆自己脱离后,用手工剥下麻皮。麻皮晒干后,就成了用来织布的原料。八都有一个村,因为盛产麻皮,人们便叫它麻皮村。解放后,被改名叫华坪村。但是,这里的人们还是习惯叫麻皮村,叫起来亲切,有乡土味。
麻皮晒干后,妇女们就得用农闲日,雨雪天,搓捻麻线,搓捻麻线是妇女的技术活。搓捻麻线时,先要把麻皮浸湿,然后撕成一根根细细的麻丝,妇女们坐在凳子上,在大腿上放一块瓦片或者竹制的专用搓线板,通过手掌心把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细麻丝搓连起来成为丝线。有些妇女技术更好,她们会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捻麻线。捻麻线时一边走路一边捻麻线,一边和人们聊天,他们把捻好的麻线一圈一圈套在自己的手臂上。麻线搓捻好以后晾干,晾干后还要绕成麻线球,麻线球很漂亮,形状象个灯笼,中间是空的,纺麻线时,先把麻球浸湿后,再把中间的线头拿出来纺,纺好的麻线打成一束一束的麻线,这就是织布用的麻纱了。织布前,还要把麻纱放入锅中沸煮。这叫煮麻纱。煮麻纱时,锅中要放些炉灰(草木灰)。但一般都选用六月豆箕烧过的灰,因为经过豆箕灰煮过的麻纱,会更白,更软。煮过的麻纱晒干后,就可以交给织布师傅织布了。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在地主家做短工,给地主家推牛磨磨粉,有一年冬天,外面下着大雪,天气很冷,穷人家的孩子没有衣服穿,一年四季都穿麻布衣。地主认为这么冷的天,这孩子肯定会被冻死了,他穿着着皮大衣到磨坊一看,这孩子不仅没有被冻死,而且浑身上下冒着热气。地主问他,我穿着皮大衣还感到冷,你穿麻布衣为什么还这么热?聪明的小孩回答说:我这件衣服是我爷爷的爷爷祖传下的宝衣,冷水里浸过的,开水里煮过的,热火上烘过的,是很有灵气的衣服,天热它就凉,天冷它就热,而且穿着散汗,透气。怎么会冷呢?地主听说是一件宝衣,就用自己的一件皮大衣换他的麻布衣。小孩把麻布衣交给地主后说:这是一件宝衣,如果你不穿时就要把衣服深埋在有热气的火炉灰里。要不然的话衣服的灵气就会跑掉的。地主信以为真,得到宝衣以后舍不得穿,就把麻布衣埋在火炉灰中。几天以后,地主扒开火炉一看,那里还有宝衣的影子,全变成炉灰了。
版权归淳安发布所有,转载须告知!
通讯员:管祖谦
千岛湖传媒中心淳安发布编辑部编发
坚定秀水富民路,建设康美千岛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