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

写在前面:

在近些年来的国内上映的众多谍战剧中,2009年的《潜伏》2017年的《风筝》曾风靡全国,火遍了大江南北,足以让其他谍战剧难出其右,望尘莫及,两部电视剧的主演孙红雷和柳云龙更是凭借出色角色,将电视剧中余则成郑耀先饰演的鲜活生动。随着剧情的不断深入,余则成与郑耀先这两个角色所映射出的以身许党许国的坚定信仰、不计个人得失的默默奉献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那么余则成和郑耀先这两个角色的原型是谁呢?翻看尘封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对敌斗争进程中,还真的能够找到这样的红色特工,他叫黎强。余则成和郑耀先两个角色的或多或少都能找到黎强的影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位有着传奇经历的红色特工……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1)

黎强其人

黎强,原名李碧光,曾用名李卫平,潜伏在国民党中统特务机关时名为李长亨。1915年出生在四川安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著名的红色特工,黎强这个名字是董必武为其起的化名。黎强从1940年奉命打入国民党内部,获取了大量的情报,在隐蔽战线上立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黎强曾任西南镇反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等职。1999年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2)

崇尚革命,秘密前往革命圣地延安

幼年的黎强家境应该可以,因此得以能够进入学校读书,正式在小学读书期间,曾经在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姚仲蜀——黎强的二表哥以中国共产党的身份回到了老家四川开展工作。那是年幼的黎强虽然不懂的什么是革命活动,当总是听表哥的话为其站岗放哨,有点“王二小”的意思。

黎强小学毕业后,在二表哥的撺掇下,进入了安岳中学读书。1935年,20岁的黎强进入了四川省第一师范读书。在师范读书期间,黎强积极参加进步团体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也怀有当时进步青年一样的梦想——到革命圣地延安。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3)

革命圣地延安

或许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黎强主动认识,抑或是中国共产党为培养人才,主动接触黎强,但不知什么原因,黎强与曾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工作的老党员——周俊烈结识了,两人还都是安岳老乡。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后,在周俊烈的安排下,黎强开始从事一些秘密工作。

1938年7月,刚刚毕业走出四川省第一师范校门的黎强,在中共成都地下组织的秘密安排下,来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组织为了培养锻炼黎强,先后让黎强在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高级研究班进行学习。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4)

接受命令,重返西南从事地下工作

1939年5月,黎强结束了革命圣地延安接受近1年的学习教育和培训锻炼,根据上级指示和工作需要,黎强和几名四川籍同乡离开延安,重返西南。在今天的重庆市红岩嘴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得到了时任中央军事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南方局局宣传部长凯丰的接见。

凯丰在与黎强等人谈话中说道:虽然我们这里是西南,抗战的大后方,但对于你们来说这里就是前线,你们要在这个前线上发挥作用,这也是我们把你们从延安要回来的重要原因。

南方局组织部门干部廖似光还特别叮嘱黎强:为了保密和安全,对外不能再用延安时期的名字李唯平,要重新使用在安岳老家和成都读书时的名字李碧光和李长亨。最关键的是,董必武同志给你起了个名字叫黎强,这个名字既是你组织内的名字也是代号,自己记在心里,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要对告诉任何人。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5)

接受命令后,黎强离开了红岩,回到了老家安岳,在县立高小工作,并以此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或许是有人出卖,抑或是国民党特务“厉害”,国民党在安岳的组织扬言要以“奸党嫌疑”为对黎强实施抓捕。

转战成都,打入中统秘密潜伏

在组织上获悉黎强的所面临的处境十分困难后,在周俊烈的帮助下,1940年2月,黎强悄悄地离开了老家安岳,赶赴省城成都开展工作。

当时盘踞在成都的国民党特务机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中统),利用其庞大的特务集群,大肆破坏中国共产党在西南大后方的组织。为了能够获取中统内部的情报信息,南方局决定派遣黎强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6)

接受上级命令的黎强,发现自己暂时栖身的同乡亲戚翟自湘有更为多元的社会关系可以利用,其中担任国民党四川省党部的组织科科长周壁成就是一个很好的关系人。曾经在延安接受过培训的黎强,加之本身善于交际沟通,很快就与周壁成建立联系,而且关系日臻紧密。

1940年6月,周壁成看着黎强没有工作,而且是毕业于四川省第一师范,就主动跟黎强说: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七期就要开班,正好与中央军校的政治部主任邓文仪关系不错,要是想去的话可以帮忙运作。

获得这一信息后,黎强通过自己的单线联系人刘文哲层报南方局同意后,在周壁成的帮助下,先是加入了国民党,后来又神奇地考进了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七政治研究班,由此正式开始打进国民党。

虽然入了国民党,考了研究班,但离进入“中统”还差之千里。为了能够日后近日“中统”,黎强在研究班中广交朋友、建立关系。经过3个多月的培训,研究班毕业后的黎强被分配到国民党川军56军164师984团的政训室工作。

也是这一年的10月24日,在周俊烈的介绍下,黎强终于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因为黎强的上级刘文哲因有其他任务被调离成都,南方局派陈于彤作为黎强的单线联络人。

虽然黎强已经打入了国民党,但因职级太低,没有机会获取重要情报,为此黎强继续和原来的研究班同学沟通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黎强的努力没有白费,1943年,在其研究班的同学,中统四川调通室的组训科科长廖震华的帮助下,黎强得以进入中统第三期训练班学习,手里算是有了块“敲门砖”。

可是只有“敲门砖”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投名状”。我们在谍战剧中都知道,中统与军统都有相互“掺沙子”“派卧底”的习惯,当时的黎强正是利用中统与军统的不合的矛盾,将自己在中统第三期训练班中发现的“军统”告诉了班主任吴汝成汇报了。因此,黎强培训班结束后,就正式入职中统,并还有一个对外职务成都试验区区长助理。

入职中统不久,中统内部一份关于对中国青年党采取秘密侦查的秘密文件不知什么原因被泄露了(有点类似米国的“监控门”)。消息一出,时任中国青年党党主席曾琦就质问蒋介石。此事把蒋介石整的是狼狈不堪,蒋介石命令当时的中统头子徐恩曾限期破案。

黎强获悉后,立刻联想到负责外勤的曾庆高曾向其借阅过秘密侦查中国青年党的电报。就在中统上下为蒋委员长限期破案愁眉苦脸,无计可施之际,黎明向自己的上司中统四川调通室主任孙云峰汇报了曾庆高的重大嫌疑。

经过对曾庆高的审讯,曾庆高很快就供认出事情的原委:原来中国青年党党主席曾琦是曾庆高堂哥。委员长限期破获的泄密案水落石出,着实让孙云峰露了脸,孙云峰夸赞黎强:忠诚可靠,精明能干,由此黎明被派到中统在四川的最高机关——四川省特种工作委员会工作。

隐蔽战线,红色特工为党立功

进入了中统在四川的最高机关,黎强就有机会掌握更多信息,获取更多情报。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黎强发现中统的第三科,即党派科掌握着整个中统在四川的中共叛徒的资料。

为了获取这些情报,黎明主动与三科科长叶申之建立联系,平素里吃吃喝喝、玩玩乐乐,一来二去,慢慢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谈、无话不说的“好哥们”。有一次,喝酒之后的叶申之在黎强面前炫耀手中的绝密档案,紧接着就倒头大睡起来,黎强趁机拿过绝密档案,获取了冯一飞、陈景文等人已经叛党投敌,当了叛徒的情报。之后,黎强立即向自己的上线陈于彤进行了汇报,南方局也果断采取措施,才避免成都的中共地下组织遭破坏。

在中统的黎强,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曾解救过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周俊烈和中共川康特委负责人王宇光、贾唯英等人。不仅如此,黎强还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和长期埋伏,迎娶了国民党成都党部书记赵选的女儿赵蜀芳作为自己的妻子,虽然婚后两人感情很好,但黎强对于自己的身份却守口如瓶。

战败被俘,巧遇同学身份解密

1948年底,苟延残喘的国民党妄图依赖长江之险,与中国共产党做最后挣扎。由此黎强也被调往南京,此时的黎强已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也为随时准备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继续潜伏做了准备。

1949年,黎强被委任为国民党第45军321师少将副师长兼政工处长,率兵驻守长江南岸准备抵御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接到国民党这一命令后,黎强有意弱化军事训练,对于工事修筑也是消极怠工。

当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前,黎强及其所属的321师全体官兵准备沿宁杭公路撤退到宜兴时,被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第8兵团88师给打得稀里哗啦,黎强也作为“俘虏”被关押起来。

所谓的“无巧不成书”,负责看押黎强等人的是88师补充训练团的团长钱申夫,这人正是当年与黎强在延安抗大的同学。此时的黎强自知已经没有可能继续潜伏下去,就主动跟钱申夫说:我是李唯平,咱们是抗大四期的同学啊。钱申夫也认出了黎强,但对黎强的国民党副师长的身份是惊讶不已。黎强也看出钱申夫的疑惑,于是就说:关于我的身份,怎么跟你说你也不能相信,但看在老同学的份上,请你指点党中央,询问一下董必武同志,就问一句话——中共地下党有没有黎强同志?我的情况就会明了。原来当初黎强打入中统内部前,所启用的“黎强”这个名字就是董必武给起的。经过一番核实后,中央回电:要求护送黎强赶赴北平。

1949年的6月,黎强再次接受命令从北平来到武汉,由中共中央华中局组织部第一副部长钱瑛转达组织分配的新任务: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担任西南镇反办公室主任,参与解放大西南;之后又返回北京担任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校长。

1999年,黎强逝世后,被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红军墙。

最后小结

黎强在国民党中统潜伏了仅10年,孤身奋战,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够担得起当年董必武为其在党内所起的化名“黎强”的寓意——能力强。难怪董必武盛赞黎强:黎强一个人就相当于整个四川省保卫局。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7)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在战争岁月中,我们党不乏像黎强一样为了人民幸福、国家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隐蔽战线的英雄,他们的或许没有留下名字,但他们所作出的努力、贡献的力量却汇聚起推动新中国解放事业的磅礴伟力。时至清明,让我们向英雄的人们致敬。

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他是潜伏中余则成与风筝中郑耀先的影子)(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