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论之钟慢效应的原因(揭秘相对论时间效应的七个实验真相)

相对论之钟慢效应的原因(揭秘相对论时间效应的七个实验真相)(1)

爱因斯坦相对论已经提出一百多年了,仍有人怀疑相对论的正确性,事实上相对论并不复杂,它完全抛弃了绝对时空的观念,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及自然的“常识性”认知,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相对论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讨论的问题不涉及引力,时空是平直的,广义相对论讨论有引力作用的物理学,时空是弯曲的。狭义相对论说,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其时间会变得越慢;广义相对论说,离大质量物体越近,引力越大,时间会变得越慢。由于极高的速度和极大的质量才会使效应明显,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体会,于是总有人怀疑相对论并不正确。两个人在一起争论的时候,往往有人要求你举出实例证明,笔者总结了一下,争取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几个主要的实例说清楚,方便大家在争论中择优录用,摧枯拉朽般击垮对手的信心。当然要是遇到非要亲眼一见才相信的人,我劝你还是离他远点更为明智一些。

3、白矮星光线的引力红移。爱因斯坦预言,由于引力场导致时间膨胀,恒星上电子的振荡频率将会变慢,波长变长,亦即引力红移。由于太阳的效应不明显,科学家们通过观察比太阳密度大得多的白矮星发出的光,证实了光辐射明显红化。

4、不同海拔原子钟时间不同。实验证明,位于海拔1650米的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原子钟,比位于海拔25米的英国皇家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原子钟,一年要快5微秒,意味着相对论预言的离地球近的地方比远的地方时间慢一些是成立的。

相对论之钟慢效应的原因(揭秘相对论时间效应的七个实验真相)(2)

5、飞机上的原子钟实验。1971年,物理学家乔·哈菲尔和理查·基廷将高精度的2个铯原子钟分别放在向东和向西飞行的飞机上绕地球飞行,然后与放在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时钟对比,时间膨胀效应与预测结果完全吻合。

6、GPS上的原子钟变快。美国发射GPS卫星时,综合卫星速度及高度引起的时间膨胀效应,每天原子钟会变快38微秒,导致一天定位误差累积达11公里,所以原子钟在发射前会把振荡频率从10.23兆赫调为10.22999999543兆赫。

7、高速运动的μ子寿命延长。宇宙射线与大气中的分子发生碰撞,可以在离海平面大约15公里高处产生接近光速的高能μ子,由于μ子是一种不稳定的亚原子粒子,平均寿命只有2.2微秒,按理在衰变之前只能行进约660米的距离,不可能到达地面。但实际却在海平面观测到大量μ子,这只能是近光速运动的时间膨胀效应使μ子的时间变慢,寿命大大延长,这也是相对论效应存在的经典证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