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创造美好生活(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
【第436期】贾利军、郝启晨: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创造美好生活?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创造美好生活
【第436期】贾利军、郝启晨: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保障制度。
当前,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既成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项重大历史性举措,也奠定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厚实的基础。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要适应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回应人民群众对现实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期待,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健全完善大力支持和服务就业优先、服务全民终身教育、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以及养老、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政策制度体系,突出民生建设的基础性、普惠性、精准性、多样性、针对性和兜底性,满足人民多样化和多层次的丰富需求,促进改革发展成果在广度、深度、强度和进度上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原文链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促进共同富裕
如果说全民共建富裕生活强调的是做大“蛋糕”,那么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则是强调分好“蛋糕”。
从兼顾分配公平与效率来看,全民共享发展成果贯穿于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整个分配过程。初次分配意在处理好劳动和各生产要素的关系,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再分配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手段缩小收入差距,注重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第三次分配则是以慈善、捐赠等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旨在引导高收入群体主动帮扶低收入群体。
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来看,协调城乡区域发展是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应有之义,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重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实践上,我国不断优化经济布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同时,持续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密切关注和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体现,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原文链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人本逻辑
在微观层面上,人民生产生活及建构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是一种不断生成、逐渐积累的话语系统。因此,它能够作为一种公共意识的载体,体现出生活化的特质,并在常态化运用中不断扩展。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宏大叙事要以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不断建构的话语系统为基础,汇聚、凝练出独特的话语内容。
在中观层面上,人民的正向实践在各个领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有的发展模式,取得中观领域的重要成就,在这一层面上所汇聚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具系统性和专业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交织。
在宏观层面上,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逻辑、本质特征、重要地位、世界意义及其实践成果、发展模式的总结凝练和全面阐述,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创新发展。这一层面上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呈现出抽象性、理论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原文链接:多维度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党的事业,归根到底是人民的事业。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汇集民心既是汇集民智,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中国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高举人民民主的旗帜,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进一步拓宽民主的渠道,不断丰富有效的民主实现形式。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使人民的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的权益得到更好保障,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共襄复兴大业、共创新的历史辉煌的磅礴伟力。
原文链接:持续赢得民心、凝聚民心、汇集民心
气候是影响粮食作物种植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高发频发将会成为粮食生产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风险和挑战。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把抗旱防汛、防灾减灾作为最为紧迫的长期性、系统性工程来抓,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推动种业振兴,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发培育抗灾能力强的优良作物品种,坚持抗灾到底,突出防御重点,建立高效科学的防灾减灾体系,全面提升粮食的防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针对显现的“北涝南旱”趋势,做好灾后恢复建设规划和流域水资源应急调度方案,加强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应进一步重视配套加强水库蓄水、排水管道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南方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应重视统筹水源调配、建应急水源工程、加强节水、扩大供水能力,进而完善抗旱工程体系,不断提升抗旱防灾能力。
原文链接:抢抓抗旱防汛关键期,力保秋粮丰收稳大国粮仓
来源: 光明网-学术频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